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篇
  免费   60篇
公路运输   339篇
综合类   275篇
水路运输   73篇
铁路运输   64篇
综合运输   2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为了研究抗扰动复合外加剂对抗扰动混凝土中水泥水化产物形貌结构和化学组分的影响,该文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手段,根据水泥水化放热速率曲线,研究复合外加剂对水泥水化动力学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抗扰动复合外加剂,体系内部部分钙矾石呈柱状交错分布,提升了结构密实度。水泥浆体中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浓度增加,加快了钙离子的消耗;水泥水化放热速率峰值时间提前且大幅上升,缩短了体系凝结时间,提升了早期强度。  相似文献   
22.
根据对实时路况的数据处理方式,常见的动态路径规划策略可分为瞬时阻抗T-SPF和平均阻抗A-SPF两种方式.如何验证这些策略的个体效益及其对城市路网的中长期影响一直是相关系统部署的核心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通过Vissim的Car2X模块与自定义程序实现了仿真中的动态转向,并以现实路网为蓝本,对T-SPF和A-SPF在不同程度的市场占有率情况下的运行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2种现有策略都存在各自的问题;当市场占有率达到15%以上时,T-SPF 策略可能令路网的通行容量处于振荡状态,而实施了 A-SPF 的路网的平均延误和通行量表现稳定,但在个体效益方面表现还不如静态策略.建议为城市路网实施路径规划时设计新的策略以及与之匹配的信号优化机制.   相似文献   
23.
24.
张恒 《湖南交通科技》2015,(2):25-27,33
以晴兴高速公路典型煤系地层路基与边坡为例,通过钻孔取芯,利用不同方法获取材料的重要矿物、物理和力学参数值,对煤系地层的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特征进行描述,进而为边坡与路基的破坏模式和机理深层次的研究奠定基础。同时,结合室内和现场试验及理论分析,为今后路基与边坡基本要素的勘察提供合理的方法,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成果可推广应用于其他高速公路建设。  相似文献   
25.
借助自制的两级固定床热解装置、气相色谱分析仪以及扫描电镜(SEM)等设备,在热解温度700℃、催化裂解温度700~900℃的条件下,以特种焦、白云石、高铝质多孔熟料为催化剂研究了生物质焦油裂解催化剂的微观结构与催化特性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工作以锯末为生物质原料,以过热水蒸汽为气化剂.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微观结构与其催化特性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从微观结构看,特种焦的特征是: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孔径分布广;白云石则具有不规则裂隙以及不规则鳞片状晶体表面的特征;而高铝质多孔熟料具有裂隙相对规则、晶粒表面相对平滑的特征.实验数据表明:三者在生物质焦油转化率、产气率、产气成分、气体热值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6.
水泥搅拌土的微观结构及加固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孔度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微结构观测手段,介绍和分析了软土和不同成型条件的水泥搅拌土微结构特点,解释了水泥搅拌土的加固机理,结果表明:软土和不同成型条件的水泥搅拌土的微观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导致了其在力学特性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27.
泥炭的微观结构及工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泥炭的微观结构分析入手,研究了泥炭的性质及特点,包括含水性质、强度性质、固结及次固结性质。通过对苏州泥炭、连云港淤泥、南通淤泥质土3种不同性质的软土进行固结试验,分析了泥炭地基与一般软土地基沉降速率的差别。提出了“次主沉降比”的概念和计算式,采用次主沉降比来确定次固结沉降与主固结沉降的比例。次固结系数与土的次主沉降比有一定关系,对于次主沉降比小于1的土,次固结系数变化很小,可以忽略不计;随着次主沉降比的增大,次固结系数的变化也增大。为了使沉降计算更可靠,建议泥炭地基的沉降计算采用平均次固结系数。  相似文献   
28.
基于微观形貌特征的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沥青路面形貌对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微观形貌对路面抗滑性能影响原理,并分别对沥青路面微观形貌信息各种采集方法、微观形貌特征统计参数、图像处理技术与分形等在微观形貌特征描述中的应用、基于沥青路面微观形貌特征的摩擦系数预测与评价、沥青路面宏观纹理对路面水膜深度的影响等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建议开展沥青路面微观形貌图像三维恢复、沥青路面微观形貌特征分形描述、运用人工智能分析的方法对路面摩擦系数预测与评价等研究,并在沥青路面水流生成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开展路面水流过程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29.
对SBS改性沥青剪切发育过程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不同类型的SBS与不同组分的基质沥青配伍,对改性过程中的取样用荧光显微镜进行微观观测和动态力学扫描及常规试验,发现微观观测和动态力学扫描均是判断聚合物是否稳定分散与发育的有效手段,而动态力学扫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可以根据扫描结果独立判断剪切发育程度,而微观观测需与常规试验相结合方可得到较好结论。  相似文献   
30.
Paramics与外部程序间数据通讯机制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微观交通仿真软件Paramics的插件技术及其API、基于Windows的进程间通讯及消息传递技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Paramics与外部程序间数据通讯机制,详细描述了该通讯机制的逻辑结构和实现算法流程。应用此通讯机制,编写了一个外部应用程序,对一个由信号灯控制的十字路口的4个方向、8个出人口的车流数量进行仿真时间间隔的采集,并进行动态OD矩阵的估算。程序演示表明:运行效果良好,该通讯机制达到了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