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78篇
  免费   597篇
公路运输   15114篇
综合类   9367篇
水路运输   6229篇
铁路运输   6690篇
综合运输   1075篇
  2024年   165篇
  2023年   475篇
  2022年   479篇
  2021年   565篇
  2020年   689篇
  2019年   547篇
  2018年   284篇
  2017年   518篇
  2016年   580篇
  2015年   1058篇
  2014年   2056篇
  2013年   2107篇
  2012年   2066篇
  2011年   2362篇
  2010年   2108篇
  2009年   2319篇
  2008年   2465篇
  2007年   2069篇
  2006年   2069篇
  2005年   1957篇
  2004年   1701篇
  2003年   1975篇
  2002年   1478篇
  2001年   1221篇
  2000年   902篇
  1999年   731篇
  1998年   618篇
  1997年   692篇
  1996年   611篇
  1995年   437篇
  1994年   289篇
  1993年   200篇
  1992年   206篇
  1991年   165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16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3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14.
张梦笛  黄春龙 《珠江水运》2020,(10):104-105
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对整个项目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公私合营的PPP模式逐渐兴起并为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本文以南沙邮轮码头项目为例,探讨公私合营的PPP模式下的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旨在为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5.
传统舰船机械部件散热控制系统,存在部件局部温度数据采集精度误差大,散热电路控制信号反馈量差量较大,导致散热系统控制准确度降低。针对问题产生原因,提出舰船机械部件散热控制系统研究。通过组建多区域高精度热量采集硬件,对舰船机械部件不同区域热值进行±0.01℃的高精度数据采集;软件部分通过PID神经网络算法,对不同区域热值进行最优量分析计算;引入模糊控制补偿算法,根据热值数据信号,对控制电路信号耦合进行误差补偿,提升散热控制电路的控制精度。通过仿真测试表明:设计系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机械部件温度降低20℃,在时间层面上设计系统响应性更好,控制精度更高,更符合舰船机械部件散热控制应用标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基本控车原理,结合车辆牵引制动系统的特点,找出信号与车辆配合控车存在的难点,提出改善列车运行舒适度的可行性方案,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传统目标识别过程中目标不能移动、动态追踪等问题,基于OpenMV,采用PID控制、模块识别、颜色识别、图像处理等技术和方法,设计了一种能够自主动态追踪目标物体的云台系统。锥桶的动态追踪识别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较好地完成动态追踪。  相似文献   
18.
以位于严寒地区的某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拱座为例,分析了混凝土温度场的计算理论,对严寒地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温度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采用MIDAS FEA对拱座浇筑的水化热效应进行了时程分析,总结出了混凝土拱座在水化热期间的温度变化规律,并给出了合理的温控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变频电力推进驱动调距桨的推进方案可以有效解决船舶的水下噪声、航速、拖力和燃油消耗等方面的问题,尤其适用于物探船、布缆船、科考船等具有多种航行或者作业工况的船舶。文章基于变频电力推进驱动调距桨方案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推进控制系统设计,设计方案能有效地改善快速启动和加速过程容易造成主机负荷超载的问题。该设计方案采用了单一控制和联合控制2种控制模式,能够满足不同作业工况的运行需求,实现船舶操控的稳定运行,保证船舶电力系统的安全,对于配置调距桨的电力推进船舶的推进控制系统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双电机混动车辆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串并联驱动模式的切换需求,通过分析双电机混联构型结构特点,提出一种通过发动机、发电机和驱动电机协调控制实现无动力中断的切换控制方法.将串联到并联切换过程分为发动机工作点转移、离合器结合、动力源切换三个阶段,将并联到串联切换过程划分为动力源切换、离合器打开、发动机工作点转移三个阶段,能够实现串并联驱动模式的顺利切换,同时上述切换阶段划分也能较好的支持串并联切换过程中的切换意图改变操作.最后进行了控制策略的实车验证,切换过程中冲击度小于8.结果 表明,所提出的串并联切换控制方法能够完全支持车辆运行过程中的串并联切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