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23篇
公路运输   108篇
综合类   153篇
水路运输   31篇
铁路运输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针对车轮定位器的阻挡作用与其准确的定位特点,提出车轮定位器优化方法,使其性能得到了改善。为获得多开孔车轮定位器的最佳组合参数,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横截面的4个因素为设计变量,每个变量设计3个水平,建立了车辆与车轮定位器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9组试验。用 LS-DYNA 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其结果与常用的车轮定位器性能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多开孔车轮定位器能够有效地加强定位器的阻挡作用,且能做到准确定位的功能,达到优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62.
县道公路网规划推动着经济发展,承担着"上承国省干线,下接农村公路"的功能。以宿迁市为例,通过节点连通度法、国土系数法和弹性系数法的对比分析,确定最优化规模。从技术水平综合评价规模的合理性,进而宏观控制县道公路网的建设规模和结构等级。  相似文献   
63.
为了有效阻挡小车下钻到大车尾部,设计了一款由支撑横杆、主副支架、阻挡梁构成的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通过主副支架在支撑横杆上的缠绕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主副支架均斜向后安装,提供一定的纵向支撑力,增加装置整体强度,同时也增加了碰撞接触时间和可变形距离,形成更有效的缓冲。主副支架为最主要强度部件,在LS-DYNA中对其独立加载分析,确定抗变形能力最强的结构形式。在进行的壁障碰撞仿真中,壁障最大减加速度为20 g(g为重力加速度,下同),回弹最大速度为0.9 m·s-1,最大纵向位移为369 mm,各项评价指标均满足GB 11567.2-2001[1]的要求。  相似文献   
64.
为了分析Sasobit温拌排水沥青混合料老化后性能,以热拌OGFC-13沥青混合料、温拌OGFC-13沥青混合料、掺加5%Na Cl的温拌OGFC-13沥青混合料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未老化、短期老化、长期老化的条件下,采用室内实验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老化后的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较未老化时均降低,长期老化的影响最显著,其中对低温抗裂性能影响最大;长期老化后,Na Cl掺量为5%的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较未掺加Na Cl时大幅度下降,说明5%掺量的Na Cl对长期老化后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指标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5.
通过建立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流黄红灯前后边界条件与计算方法,利用LWR模型描述了交叉口周期性中断交通流.在数值差分模型中,应用仿真时步交叉口状态数组标识交叉口信号灯状态,并依时推进仿真计算.不同于连续交通流,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流根据红绿灯的变换采用各路段分时、分段计算方法突出各子路段在不同信号灯下的不同路权特征,同时在差分计算和边界上考虑不同子路段的相互影响与衔接,整体刻画了交叉口及相关道路交通流的时空变化.算例表明,LWR模型与特殊边界条件结合,并配合基本图的灵活性,在城市道路交通流推算中结果合理可信,模型具有良好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6.
南京某地块工程项目社区及商业中心模板支撑系统属于超高支撑模板。为了保证支撑模板系统的施工质量,防止发生安全事故,根据建筑相关规范规程,编制超高支撑模板系统专项施工方案并通过ANSYS建模对方案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67.
合理的左弯待转区设置可以大幅度提高左转车辆的通行效率。首先,针对不同交通饱和度的左转车道,探究了左弯待转区的设置条件及设置效益;其次,通过考虑待转区容量、绿灯间隔时间和机动车微观特性等因素,修正了左转车道通行能力模型;最后,基于南京市交通调查和VISSIM仿真分析,验证上述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左弯待转区的渠化设计利于左转车道通行能力的提升,但随着交通饱和度的增大,通行能力的增量减小,左转车辆的最大排队长度增大;2)通过VISSIM仿真分析,在考虑了待转区容量等因素对左转车道通行能力的影响后,修正的左转车道通行能力模型可将误差控制在2%以下。  相似文献   
68.
基于STCA模型和公交优先权的概念,结合直线式公交停靠站附近的交通流运行特性,在优化车辆跟驰规则和换道规则的基础上,建立三车道元胞自动机车辆换道模型。运用建立的模型,分别对设置完全式公交专用道(DBL)和间歇式公交专用道(IBL)的道路交通运行情况进行局部仿真。考虑车辆换道率和公交发车频率,从基本图、时空图、平均速度和速度稳定性方面对比分析,进一步探究IBL策略的适用条件。结果表明,当车辆密度大于20 veh/km且公交车辆发车频率小于200 veh/h时,IBL策略较DBL策略效果更好。此时允许部分社会车辆进出公交专用道,虽然车辆换道率更高,但并不会对路段交通流造成负面影响,反而能提升车辆通行效率和道路资源利用率,减轻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69.
橡胶减速带具有设置简单、效果明显的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不同几何设计的减速带会带来不同的减速效果,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缺少具体的设计规范,导致在使用时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和噪声污染。根据减速带减速机理,使用DYNA软件对车辆通过不同高度和宽度的橡胶减速带进行模拟,得出在A、B、c、D、E、F六种不同高度和宽度的橡胶减速带下车辆的减速效果和震动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提出减速效果最好,同时噪声最小的橡胶减速带最优高度和长度的组合,为减速带的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0.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交通调查步入信息化、智能化进程,2000年后我国相继引入了线圈、超声波、视频等车辆检测技术。随着各类检测技术在交通信息自动化采集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各地在选择哪种适合类型的检测设备时仍感茫然,初期阶段主要根据厂商宣传和部门推荐来选型,究竟适应性如何尚无统一定论。现通过多年来在交通调查管理中收集的数据资料,针对VT2100视频检测设备在交通量信息采集过程中的检测精度、分车型精度、设备稳定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数据分析,对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性能发挥和实际所能达到的精度详细比较,并对设备性能发挥及其影响因素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