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20篇
公路运输   118篇
综合类   46篇
水路运输   26篇
铁路运输   15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预防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水平,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进行安全态势评价。首先,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态势影响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综合利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给出指标权重;最后,计算车站的安全态势值并进行安全态势等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态势评价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2.
故障现象一辆1996款的奔驰S500轿车,故障是空调不能启动.  相似文献   
83.
为降低新车型及车用部件在开发阶段的试验成本,本文中开发了一种新型对撞式台车碰撞试验装置。首先,通过Solid Works软件建立对撞式台车碰撞试验装置的各组成模块的三维模型;然后,利用Hyper Works和LS-dyna软件对其进行网格划分和有限元分析来获得碰撞时的减速度波形,在仿真结果的基础上,加工制造所设计的试验装置,并开发了电气控制系统,以实现试验装置在试验过程中的复位、预释放、释放和制动4个主要功能;最后,根据仿真结果选取合适的缓冲吸能模块对该台车碰撞试验装置进行了台车碰撞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台车碰撞试验装置可正常运行,并能复现出符合我国和国际法规要求的碰撞减速度波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4.
针对智能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的高度非线性及纵横向运动控制的耦合性问题,结合视觉预瞄模型及模型预测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预瞄式MPC路径跟踪控制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对非线性预测模型进行局部线性化,将MPC最优化求解问题转化为二次规划问题。在每个控制时域内将纵向车速及预瞄距离视为已知,运用指数模型对纵向车速进行描述,并结合道路曲率及实际车速设计了预瞄距离发生器。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MPC跟踪控制方法,本文中提出的预瞄式MPC控制方法在不同车速下均能减小跟踪过程中的横向偏差和方向偏差,提高了跟踪精度,且此提升效果在高速状态下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5.
针对舰载传感器种类多、运转方式差异大,开发相应的仿真系统繁杂、软件可重用性差的问题,探讨基于组件技术的系统解决方案,提出系统的组件化模型,并论述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模型。该系统软件设计基于组件三层体系结构,可重构性强、易维护、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86.
为使混合交通流(Mixed Traffic Stream,MTS)下智能网联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ICV)实现鸣笛意图(Horn’s Intention,HI)识别,更好地遵循常规车辆(Manual Vehicle, MV)的驾驶意图,提出ICV 对MV 鸣笛声的“ 感知(Perception) — 定位(Location) — 识别 (Recognition)”模型(简称HI-PLR),采用深度卷积—循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DCRNN)算法感知鸣笛车辆(Horning Vehicles, HV)的鸣笛声;采用到达时差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TDOA)算法定位HV;再基于运动时间窗(Motion Time Window, MTW)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算法识别HI.实验结果表明,HI-PLR可使 ICV 对混流中车辆的鸣笛声感知准确率达90.4%,定位角度估计误差小于5°,HI 识别率达 82.5%,为ICV在MTS中的智能驾驶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
针对某新型双电机行星耦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中发动机在起停及怠速运行状态下会导致油耗增加的问题,基于等效燃油消耗最小能量管理策略,加入发动机起停优化控制模块,以进一步改善整车燃油经济性。建立了整车动力学和传动模型并加入发动机起停优化控制模块,对ECMS能量管理策略输出的发动机及电机最优目标转矩进行重新优化分配后,再输出给发动机及电机控制器以控制其工作状态。针对起停优化控制中影响起停频次的关键时间参数,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其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优化前,所提出的能量管理优化策略能够实现对发动机起停或怠速状态的有效控制,减少发动机的起停频次,减少恶化油耗,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能量管理优化策略能够进一步优化整车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88.
基于粒子滤波和卡尔曼滤波的轨道车辆二系悬挂系统参数估计方法存在因粒子枯竭而无法对系统参数变化进行监测的缺陷,所以引入再次均匀采样策略对其进行改进.采用轨道车辆系统横向动力学模型,建立轨道车辆二系悬挂系统的横向动态空间模型,并运用改进后的参数估计算法和Matlab软件对二系横向阻尼和抗蛇行阻尼2个系统参数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无法获得轨道横向不平顺统计特性的情况下,参数估计方法仍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在轨道车辆二系悬挂系统发生突发或老化故障的情况下,改进后的参数估计方法可以准确估计系统参数的变化,且误差值始终保持在10%以下,能够实现对系统状态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89.
研究目的: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Y形桩、圆形桩和方形桩三种桩型的有限元计算模型,桩采用弹性模型,土体采用Mohr -Coulomb弹塑性模型.在相同布桩方式和相同面积置换率工况下,研究在路堤荷载分级加载过程中,三种桩型的盖板顶沉降、桩间土沉降、盖板顶和桩间土差异沉降、盖板顶平均应力、桩底平均应力等的变化规律.研究结论:通过对比得知: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圆形桩盖板顶产生的沉降最大,其次为方形桩、Y形桩;圆形桩桩间土产生的沉降最大,方形桩前期大于Y形桩,之后又小于Y形桩;盖板顶与桩间土差异沉降基本呈现圆形桩最大,其次为Y形桩、方形桩;盖板顶和桩底平均应力,呈现方形桩最大,其次为圆形桩、Y形桩.  相似文献   
90.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层离缝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主要病害。本文采用双线性黏结滑移模型表征轨道板与砂浆层的黏结关系,对推板时的层间传力规律进行理论分析;利用有限元方法,根据推板试验结果对层间参数进行拟合,研究推板时层间传力规律;基于黏结滑移模型,建立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极限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层间破坏规律。结果表明: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层间的伤损主要产生在板边,与现场观察的离缝一致;层间黏结强度的增加能够减小层间伤损值及伤损区域,黏结强度小于0.025 MPa时在正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轨道板容易出现上拱现象;该层间模型中的弹性段长度δ_1值对层间传力规律影响较大,δ_1值的增加能够有效减小层间伤损值及伤损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