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铁路运输   9篇
  202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速铁路牵引计算层次约束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实现高速铁路牵引计算过程的连续性和自动化,研究并提出层次约束方法.根据高速列车具有连续控制能力的技术特点,给出以限速约束为主线、辅以操纵约束的层次约束方法计算步骤.按照当前限速段的出口速度必须满足下一限速段限速、当前限速段的入口状态应是前一限速段的出口状态的要求,通过建立入口状态反馈机制实现限速约束,解决了牵引计算的连续性问题;通过标准操纵曲线的运用实现了操纵约束,解决了牵引计算结果的实施性问题.以京沪高速铁路牵引计算为例验证了层次约束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动车组的数据传输能力升级改造以及复兴号智能型动车组的上线运营,动车组监测项点数据快速扩充,如何高效、准确地对动车组的海量车载非实时数据进行存储、检索与查询,成为提升动车组车载数据管理和应用水平面临的一个挑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技术的海量非实时数据地面系统架构,将各动车运用所的数据服务站点作为子节点,全路数据服务中心作为主节点,对具备时空属性的海量数据快速检索算法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一种支持分布式数据存储、检索及数据分析的架构,开发了原型系统,验证了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对车辆运行品质动态监测系统TPDS联网评判货车运行状态的原理及标准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大秦线120km/h速度等级重载货车运行状态不良报警的趋势;通过对相关报警车辆的分解检测,明确了导致重载货车运行状态不良的关键因素是轮对及旁承状态;据此,提出解决措施,并进行了效果跟踪验证。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控制运营货物列车的踏面损伤故障,对车辆运行品质轨边动态监测系统踏面报警数据进行统计,发现不同车型车辆在报警比例上有显著的分类特性,存在主导因素,其下分类点约2%。对不同踏面损伤此例类货物列车的结构及运用特点进行分析,可知车辆编组作业是产生货物列车踏面损伤的重要环节。强化相应控制措施后,全路货物列车踏面损伤比例A42008年的5.15%下降到2010年的2.98%,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利用TPDS采集到的货车动力学相关参数,结合HMIS及ATIS的相关信息,分析货车运行方向对动力学的影响,建议对GB5599-85修订中添加试验车辆必须双向运行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高速列车技术特点和维修需求,提出高速列车远程诊断维修模式,对其主要思想和关键技术进行介绍.基于我国高速列车运用检修状况,提出远程诊断维修实现方案,对各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进行描述和规划,为进一步构建我国高速列车数字化维修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多种适合于在运行中的列车和地面之间进行实时无线数据通信的方式,主要是卫星通信、GPRS和GSM-R等,简单介绍各种方式、性能和特点,对它们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指导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车地实时无线数据通信方式。  相似文献   
8.
扈海军  康熊 《铁道机车车辆》2005,25(3):16-18,60
详细分析了国内外现行的关于踏面损伤的规定,探讨了几何尺寸标准和冲击力标准的优缺点,指出新的标准应该全面考虑踏面损伤危害的本质及制定新标准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THDS轴温异常波形类型及原有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测点正常波形特征——连续、波形宽度、中心位置、相关系数、最大幅值差的THDS轴温波形智能识别方法,该方法简单、规范。对全铁路(不含大秦线)1.6万余条强、激热波形的识别表明强、激热报警正常波形约为总体的50%;对大秦线近年223个强、激热报警样本以及其中121条拦停反馈信息的识别及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波形智能识别方法识别效果优于实际人工识别,能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剔除THDS异常波形,有效减小工作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