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0篇
综合类   10篇
水路运输   8篇
铁路运输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王瑶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12):99-99,101
主要阐述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质量控制管理手段和措施,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简单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汽车行业新车业务渐入低迷,而二手乘用车市场虽维持增长态势但流通领域尚未充分挖掘,汽车行业未来发展亟需变革增强动力。为进一步推进二手车流通,繁荣二手车市场,文章基于准确全面的二手车流通数据,选取分布于华北、东北、华南、西南、西北五大区域十二个主要城市,从供需关系和区域交易方面展开二手车流通情况研究,并针对汽车金融和物流赋能二手车市场健康持续发展进行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新型偏心端曲面齿轮传动的特性,探索基本参数对该齿轮副节曲线设计的影响。根据齿轮啮合原理,推导了偏心端曲面齿轮副的节曲线参数方程;通过微分几何学的相关理论,研究了偏心端曲面齿轮节曲线曲率的计算方法,并探讨了基本结构参数对其节曲线曲率的影响,所得到的结论对偏心端曲面齿轮副的设计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6.
为了改善我国的商用车辆管理问题,使交通更智能化和体系化,更安全和高效,该文章在对智能交通系统的整体框架进行了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商用车辆信息系统和网络(CVISN)的设计思想,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析的方法,从对商用车辆管理系统的用户服务分析入手,制定系统的逻辑框架,进而设计出了系统的物理框架模型。同时,对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如电子检查、证件管理、信息共享等的应用场景和管理流程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系统的框架设计和关键技术分析结果,表明了商用车辆管理系统的技术可行性,也为日后智能交通管理的相关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减小工作于连续导电模式(continue conduction mode,CCM)的单电感双输出(single-inductor dual-output,SIDO) Buck变换器的输出交叉影响,提出了峰值电流-峰值电压(peak-current and peak-voltage,PCPV)控制方法. 分析了PCPV控制SIDO Buck变换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电感伏秒平衡和电容安秒平衡原理推导了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增益表达式,并采用状态空间平均方法,建立了PCPV控制SIDO Buck变换器的状态空间平均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PCPV控制SIDO Buck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并与传统峰值电流(peak-current-mode,PCM)控制SIDO Buck变换器对比分析交叉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PCM控制SIDO Buck变换器输出电压较大的输出支路对输出电压较小的输出支路的交叉影响为300 mV,而PCPV控制SIDO Buck变换器输出电压较大的输出支路对输出电压较小的输出支路几乎无交叉影响;PCM控制SIDO Buck变换器的负载瞬态调节时间为12.5 ms,而PCPV控制SIDO Buck变换器的负载瞬态调节时间最大为10 ms. 相比PCM控制SIDO Buck变换器,PCPV控制SIDO Buck变换器有效地减小了交叉影响,且提高了瞬态性能. 最后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论文以"海筝Ⅱ型"遥控自治水下机器人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该型水下机器人的总体性能和运动模型,着重对其运动控制展开研究。利用模糊PID算法来实现该型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并通过仿真和一系列的试验来验证其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CTC系统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对目前使用CTC系统的繁忙干线、重载铁路、高原铁路、高速铁路、新建铁路等不同类型线路的行车组织特点进行研究,提出适用CTC系统的运输组织模式要求,并对我国适用CTC系统的线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瑶 《铁道货运》2013,(5):11-14
针对我国铁路货运量下滑现状,从货源市场现状、铁路运能、货运服务质量3个方面分析铁路货运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分析未来铁路货运市场的功能定位.为扩大铁路货运市场份额,提高铁路货运网络与通道运输能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货运新产品,优化市场营销策略,实现铁路货运物流化等是铁路货运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