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水路运输   20篇
铁路运输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双向流固耦合研究一端固定的二维平板(展向无限长)涡激振动特性,通过流场和结构之间力和位移的相互传递来实现双向耦合。同时,对不同雷诺数下的平板绕流涡激振动进行了计算,并与单向求解算法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当涡脱落频率接近结构固有频率时,将出现频率锁定现象,同时结构将产生极大的位移响应。在锁定雷诺数区域中,双向流固耦合结构位移响应明显小于单向求解算法,而在其他非锁定区间,两种算法差别较小。  相似文献   
2.
螺旋桨噪声是舰船辐射噪声的主要组成部分,采用有限长截顶锥形壳模拟潜艇艉部,根据螺旋桨噪声产生机理,对比分析了集中力激励与偶极子源激励下锥形壳产生的辐射噪声,并讨论了激励作用位置对壳体振动与辐射噪声的影响。结论显示力激励作用引起的壳体的振动与声辐射要大于偶极子源作用下的情况;当激励施加在锥形壳体截面的中心位置时,壳体在低频时的振动与声辐射要小于激励施加在截面非对称位置处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为控制机械振动向船体结构传递,基于不均质结构振动隔离原理,对铺板连接结构进行减振设计。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各设计方案的计算模型,进行激励源在铺板不同位置工况下的动响应分析,对比各方案的减振效果并开展缩比模型试验。分析结果表明,U形连接结构对抑制振动从铺板向圆柱壳体传递效果较好;适当减小连接板厚度,减振效果呈增加的趋势。缩比模型测试结果显示,U形连接结构在2 Hz~4 kHz频段有大于4dB的减振效果,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车辆的TIMS(列车控制与监控系统)采用以FIP(现场总线网络协议)工业标准为基础的网络结构控制方式,由FIPv(车辆网络)和FIPT(列车网络)组成.一个单元的所有车都是通过安装在由Tc车(拖车)的MPU(主控制单元)所控制的FIPv连结.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蓬勃发展,轨道车辆的使用规模不断扩大,对车辆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车辆健康管理作为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传统的人工定期检查已很难满足要求。首次提出了轨道车辆健康评价方法,包括子系统健康评价、车辆健康评价和线路健康评价,以牵引系统为例,从5个评价维度上,详细阐述了健康度的计算方法。由于采用车地实时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了智能化、实时化和精细化的车辆健康评价系统,其评价结果和处理建议对车辆的运营和检修有着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第一辆有轨电车于1881年诞生于德国,我国于1899年引进有轨电车技术,先后在天津、上海、大连、北京、沈阳、哈尔滨、长春等城市建成有轨电车交通系统,但是由于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竞争,并且早期的城市有轨交通系统具有运能小、挤占道路资源和噪声大等问题,到20世纪50年代末国内外大城市纷纷拆除有轨交通系统;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扩大,城市公共交通面临长距离集中客流等新情况,使得包括地铁在内的公共交通系统不堪重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现代有轨电车系统尤其是低地板车辆以其环境污染小、节省能源、投资少及运量大等优势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有限元/边界元方法计算了双层圆柱壳空气中的固有模态以及在水下激励力作用下的振动与声辐射响应,分析了内外壳振型的相似性,提出用相似性系数来描述振型的相似程度。最后分析了不同轴向位置处的内外壳响应相似程度,得出了一些结论:双层壳内外壳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实肋板处的相似性更好。本文为潜艇实验测点布置位置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根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于以太网总线的列车综合网络控制系统一体化设计案例,提出自主开发的列车综合网络控制系统的功能及设备组成,并描述其设计思路及系统特性。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及其以太网维护网络、车载乘客信息系统和制动系统内网一体化设计可优化车载网络设计、提高网络利用效率,改善轨道交通的整体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9.
10.
乔志  陈美霞 《舰船科学技术》2012,34(12):15-18,23
基于有限元功率流理论,对L型板振动传递特性进行研究。对比导纳功率流法计算得到的输入功率和传递功率,两者计算结果吻合得比较好,证明方法是可行、准确的。提出了评价L型板振动传递的指标功率流传递率,从而定量描述L型板通过耦合边传递振动的能力。同时,给出功率流云图,直观得到能量在L型板中流动情况,并将功率流可视化技术应用到复杂的舱段结构中。本文处理方法对工程实际中复杂结构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以为结构振动控制设计阶段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