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1.
为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实现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双重目标,我国即将实施双积分管理办法。本文基于PDCA循环,依托双积分管理办法构建出一套适用于汽车企业的节能管理模式。节能管理模式由管理层建设、模式规划、模式运行和模式持续改进四部分构成,其中模式流程包括产品规划、数据/报告递交、公示/发布、积分交易和处罚阶段,通过界定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有效降低企业的合规风险。  相似文献   
2.
2017年,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进一步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其中油耗与新能源积分合规路径选择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本文从企业油耗积分合规策略出发,重点分析节能技术升级与生产新能源两条技术路径,通过构建节能技术升级成本矩阵和测算新能源车两类政策红利,定量评估两类积分的合规成本,通过比较两种合规路径,提出双积分政策的短期和中长期合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循环寿命是动力电池的核心技术参数,循环测试工况是动力电池寿命测试的核心内容。为进一步完善动力电池循环测试工况,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乘用车行驶工况(CLTC-P)、新欧洲驾驶循环(NEDC)等国内、海外标准及学术界车辆行驶工况,介绍了理论计算和实车测试两种车辆行驶工况向动力电池工况转化的方法,梳理了国内外动力电池循环工况情况,并展望了未来动力电池循环工况完善方向。文章将对动力电池循环工况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为分析脚印面积和整备质量两种基准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影响,研究利用我国2012年生产的各车型燃料消耗量数据,构造出与第三阶段标准严格程度相当,基于脚印面积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进一步对两种标准体系下行业和企业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的核算结果进行评估,得出基于脚印面积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对我国自主品牌约束更为严格。(上见1502期)基于脚印面积的燃料消耗量标准影响评估根据已有的第三阶段燃料消耗量标准和研究提出的基于脚印面积的燃料消耗量标准,分别对2012年乘  相似文献   
5.
<正>为分析脚印面积和整备质量两种基准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影响,研究利用我国2012年生产的各车型燃料消耗量数据,构造出与第三阶段标准严格程度相当,基于脚印面积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进一步对两种标准体系下行业和企业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的核算结果进行评估,得出基于脚印面积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对我国自主品牌约束更为严格。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和能源供应的日益紧张,美国、欧盟、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或CO_2排放管理体系,并通过对标准的持续加严来达到设定的节能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对世界各地轻型汽车能源消耗量标识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的调研分析,介绍了各国能耗标识的基本内容、辅助信息及其他信息,对比各国能耗标识的特点以及在绝对能耗、比较能耗、车辆参数、排放、费用、能耗折算、安全信息等方面的差异,并深入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为国内外汽车生产企业了解各地能耗标识、出口车辆标识的制作粘贴提供了参考,并为我国下一阶段轻型汽车能耗标识标准修订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中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详细揭示了轻型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旧国标(GB/T 19753—2013)存在的问题,同时作为对其新国标(GB/T 19753—2021)所作修改合理性的诠释.主要论据包括:尽管下一阶段可暂时采用WLTC试验循环,但最终仍应全面推动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CLTC-P)的应用;新标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美国企业平均燃油经济性(CAFE)积分管理政策的历史演化、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总结美国C AFE积分管理的特点及实施效果。结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特点,探讨我国CAFE积分管理的实施方案。结果显示,CAFE积分管理在我国已具备实施条件,但过度的灵活性政策不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  相似文献   
9.
结合国内外混合动力车辆关键参数的测量需求和实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整车测量混合动力总成最大功率的测试方法,分析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针对不同混合动力构型,介绍了该方法的应用方式,最后按照测试方法进行实车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一致性,为后续开展标准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