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私人话语”作为一种新的、流行的文学写作话语,在坚持文学的个性化、排斥宏大的叙事方面,体现了重大的审美转向。然而,“私人话语”又不同于“个人话语”,“私人写作”又不同于“个人写作”,前者由于过分诉求于一种偶在的、琐俗的、完全私有的生活表现,过分“隐私化”,导致文学缺乏普遍性的人类体验,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也就难以进入大众的公共审美。这个问题在诗歌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从医学的角度看鲁迅的文学创作,不难发现鲁迅是一位"疾病意识"很强的作家.他当年弃医从文,开始了"为人生"的文学道路,要从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中,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的病理学知识,成为他从事文学创作时的重要资源,也形成他文学启蒙的思维和体验.在鲁迅的作品中,对于疾病的描述和引申随处可见,他的疾病意识既是自然病体学的,也是社会学的.  相似文献   
4.
从医学的角度看鲁迅的文学创作,不难发现鲁迅是一位“疾病意识”很强的作家。他当年弃医从文,开始了“为人生”的文学道路,要从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中,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的病理学知识,成为他从事文学创作时的重要资源,也形成他文学启蒙的思维和体验。在鲁迅的作品中,对于疾病的描述和引申随处可见,他的疾病意识既是自然病体学的,也是社会学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