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8篇
综合类   9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小半径曲线上浅埋偏压连拱隧道的变形监测与控制措施。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对浅埋偏压连拱隧道主体扣拱的拱顶沉降与洞周收敛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位于小半径曲线上的浅埋偏压连拱隧道,采用"假拟洞门"的进洞方式可以实现对原始地面最小扰动下安全进洞;在偏压地段连拱隧道左右洞施工顺序不同对围岩内力及偏压产生明显的影响,隧道在开挖初期由于左右围压差别较大,地表沉陷出现较为明显的波动,而随着掌子面与监测断面的距离加大,地表沉降逐渐趋于稳定;实践证明,在施工中做好初期支护和二衬,可有效地控制变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路面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详细阐述了基于组件技术的路面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模块,探讨了系统开发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动态分段技术和最短路径,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数据库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3.
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ARENA模拟双向两车道路段上不同的超车视距长度下的超车行为,并建立风险指标。风险指标主要根据超车动作结束时,超越车与对向车辆间的最短时间距离确定。一共确定了六个风险等级,用于评价不同设计时速下的各种PSD长度的风险。利用此方法可以很直接的评价超车视距设计的优劣。  相似文献   
4.
5.
简要分析了在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运维过程中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以石家庄地铁1号线西王站为例,介绍了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运维管理系统的框架设计和模型构建,并着重阐述了数据集成处理、设备维护模块设计、三维可视化管理、搜索和定位模块设计及维护记录模块设计等功能设计内容,分析了在维护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实践证明,BIM为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的维护管理提供了信息化、可视化的管理方式,提高了运维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路面维修中应用的碎石化、冲击破碎碾压、裂缝破碎碾压3种刚性路面破碎类型,以及利用落锤弯沉仪进行的非破坏试验来表征实际的破碎路面特征,并以此作为路面维修设计的指标。同时讨论了这些方法在施工中的实践应用。结果表明:破碎技术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最优方案,只有在设计准确的前提下才可以提供很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宏观把握河北省国省干线公路网的运行状况,提高其公路网运行效率,从路网角度分析并结合公路网的结构性能和运行质量两个方面建立公路网交通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将适应性划分为5个等级,基于熵值法对公路网交通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最后以2015年河北省各市国省干线数据进行交通适应性评价,得出当前河北省国省干线公路网交通适应性的基本结论:除秦皇岛市外,河北省各市国省干线公路网交通适应性主要集中在适应和基本适应两个等级之间,为今后公路网建设和发展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组件技术目前是GIS领域最流行的技术之一,引入组件MapObjects对路面管理系统进行了二次开发,并对系统的总体结构、主要功能、数据库的设计作了较为深入的论述,具体的探讨了系统主要部分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刘宏  马悦  张慧丽 《水运工程》2022,(S2):65-68
针对官渡区海河疏浚底泥深度脱水难度大的问题,进行了絮凝浓缩结合板框压滤的试验研究,分别采用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分子量1 500)、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分子量800)和非离子聚丙烯酰胺(分子量900)3种絮凝剂进行絮凝浓缩处理,再将筛选出的2种浓缩泥浆分别利用隔膜式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滤试验,采用KD20板作为填充泥浆腔室(厚度为200 mm),持续进料10 min,挤压压力0.8 MPa,根据板框压滤结果筛选出最优的一种絮凝剂。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疏浚底泥,分子量为1 500万、水解度为14%的CPAM絮凝效果和浓缩后泥浆板框压滤脱水效果和出水水质较好,隔膜板框压滤挤压时间30 min,泥饼含水率可降至40%以下。  相似文献   
10.
张慧丽  康拥政  张永满 《公路》2008,(5):161-165
从长寿命路面的概念出发,分析了长寿命路面的各层功能,并利用正交分析方法分析了抗疲劳层的力学特性,经过计算分析,抗疲劳层的厚度和模量对路面弯沉和抗疲劳层层底拉应变影响不大,但是对沥青稳定基层层底拉应变影响很大。这表明抗疲劳层的设计对于整个路面的力学特性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