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8篇
综合类   5篇
铁路运输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枢纽的核心功能在于换乘,枢纽的首要任务是构建高效、快捷、便利的换乘条件,而对枢纽换乘效率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枢纽交通设施的布局及客流组织方式。利用传统四阶段法建立枢纽换乘量的预测模型,对厦门(新)站枢纽的换乘量进行预测,并在厦门(新)站枢纽现有规划设施布局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换乘组织方案,同时建立评价指标对枢纽的客流组织进行评价,得到厦门(新)站枢纽交通设施布局的不足,提出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2.
结合厦门(新)站枢纽实际情况,运用传统交通需求预测技术.对厦门(新)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客流、车流进行预测,并运用先进规划软件对枢纽各交通方式的换乘量进行预测,得到换乘量预测矩阵,不失为一种可借鉴推广的综合交通枢纽交通需求预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数据融合,充分挖掘数据,文章以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交通数据库应用平台为例,对综合交通数据库应用平台的构成及其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探索综合交通数据库应用平台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车站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人流密度大,发生紧急事件时安全疏散难度大,在车站安全设计达标的前提下,还需配合完善的应急预案,合理的疏散组织与引导。目前城市轨道车站的安全设计以静态计算的总的疏散时间作为评估标准,难以评估人流在车站空间中的分布及实际的疏散效果。介绍利用行人仿真工具评估车站的疏散设计,根据行人在车站空间分布提出行人设施及疏散组织的优化建议,并以苏州轨道二号线徐图港站为例对仿真方法进行说明。行人在车站空间中实际运行效果表明,相关优化方案和建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在规划条件确定的前提下,介绍了两个平行间距较小的高架系统与地面道路沟通时的接地节点设计方案。主要制约因素为交通功能要求,用地情况、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交通组织的难度;并根据匝道布设方案,借助Vissim仿真对匝道接地点的两个小间距交叉口进行交通组织优化。  相似文献   
6.
高架道路下匝道地面衔接路段及其衔接交叉口的交通设计是城市快速路交通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我国城市高架道路下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交叉口排队和拥堵日益严重的问题,分析了U-turn设计对交叉口车辆延误和饱和度等运行效益指标的影响,以及U-turn在改善交叉口交通安全性方面的作用。以“变交叉为交织或避免交叉和交织”为目标,分析了高架道路下匝道不同接地类型与不同U—turn形式的最佳结合方法;以交叉口延误与左转交通流路段延误加权最小为目标的最佳U-turn选择模型,给出了高架路下匝道交叉口和路段两种U-turn的设计方法。最后,以上海市某高架道路下匝道及其衔接交叉口为例进行算例分析,实施U-turn设计后,可以显著降低交叉口的饱和度,最大降幅达29%:交叉口的车均延误最大降低60%,交叉口服务水平由D级上升到C级。  相似文献   
7.
对于ABS控制器的设计,在控制逻辑确定后,其设计难点在于控制器的软硬件实现。文章基于模糊滑模控制逻辑,介绍了基于Freescale公司HCS12系列16位单片机——MC9S12DP256的汽车ABS模糊滑模控制器的软硬件设计。硬件电路设计中,采用最小系统板和目标功能电路板分离设计的方法,基于最小系统开发板,设计了包括电源模块、输入调理及输出驱动电路的目标功能板;软件设计中,依据控制需求,采用模块化编程思想,给出程序流程图,描述了ABS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指出该滑模控制器为后续的台架试验验证及轿车的主动安全控制装置的集成化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ADAMS/Controls模块将基于ADAMS2005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和基于MATLAB6.5的ABS控制模型结合起来.以实例的方式详细介绍了联合仿真建模过程以及两种软件之间接口的具体实现方法.为实现不同领域复杂模型的仿真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结果表明了联合仿真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错位信号控制交叉口由于其几何拓扑结构的特殊性,导致不能够用常规的单点信号控制方法进行信号配时。针对错位交叉口的信号配时问题,提出两种可能的配时方法。其一为将两个交叉口作为一个交叉口来处理进行信号配时的方法,其二为将两个交叉口进行绿波协调控制的方法。以上海市某错位交叉口为应用案例,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上述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车均延误、排队长度、通行能力和停车次数为指标,综合分析了两种方法各自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设计最高运营速度140 km/h地铁车辆转向架构架的结构,重点介绍了对转向架构架进行强度分析计算的方法.通过对不同载荷下的构架应力、主要超常载荷、不同工况下各种超常特殊载荷和各种运营载荷的计算结果表明:该转向架构架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均满足强度要求,并能满足使用寿命不小于360万km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