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4篇
铁路运输   6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无绝缘区间设备系统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铁路区间信号设备采用集中放置于室内的形式,这对系统的维护和维修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节省投资,采用N+热备方式。本文从可靠性理论出发,详细分析并计算了N+1热备方式下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相似文献   
2.
首先简要介绍了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现状,提出了建立高速公路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ETC)的必要性.接着介绍了作为一种先进的自动识别技术的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发展、原理、以及应用情况.最后,结合高速公路收费现状,作者初步提出了将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不停车收费系统应用于高速公路收费中的方法,用以解决高速公路的自动收费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复杂网络角度将供应链网络风险分为“点中断风险”和“边中断风险”两大类,并重新定义了各自的主要风险要素.在此基础上,将网络的节点度指标引入风险评价中,建立了供应链网络风险的双层双维模糊评估模型.最后,以某三级供应链网络为例,由“微观”到“宏观”逐级对供应链网络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估,仿真结果表明企业节点的度值作为供应链网络风险评估的过渡参数,可以有效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形式化方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验证.近年来,形式化方法的研究扩展到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安全关键系统.论述了形式化方法对安全关键软件系统的作用,提出了一种安全关键软件系统的形式化开发模型(Safety Critical Software Model-SCSM),给出了模型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交通安全控制系统的开发变得越来越复杂,系统中存在的“设计型故障”很难被检测和排除,“设计型故障”成为影响系统安全性的主要问题。笔者利用形式化方法对交通安全控制系统进行严格的模型验证,提出了系统模型验证的安全性约束和安全性路径的概念,给出了模型验证的推演方法,为解决智能交通安全控制系统的“设计型故障”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了运输代理企业和运输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特点的基础上,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指出了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结合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一个参数化委托代理模型,针对信息对称和不对称两种情况,分别讨论了在均衡状态下的合同设计内容及其效率性质,分析运输代理人与承运人在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及激励问题,给出并证明了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几个命题.文章以新的视角对运输代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力求为运输代理企业与运输企业之间合作伙伴的协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并能充实运输代理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根据系统评价的原则,提出了信息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结构模型,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研究,最后用一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网上每个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提出基于Web挖掘技术的个性化系统框架.对Web使用挖掘关键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基于双向约束的MFASM算法,通过编程验证了算法的优越性,实现了该算法在Web数据预处理和数据挖掘中的应用.通过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在运输市场竞争环境下,编组站运输生产组织受到列车到发不均衡性的影响日趋严重,使得依靠提高设备能力来缓解这种压力已成迫切需要,而优化现有设备系统的结构,以充分发挥其效能当为有效途径之一。基于这种认识,本文提出了将车辆实时跟踪系统与现有综合自动化系统集成的方案,分析了系统基础信息及软件的基本工作机制,并探讨了集成中几个关键问题的初步解决途径,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短时交通流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Bierley跟驰模型理论,建立了由5辆机动车组成的动态交通流仿真模型.利用Matlab软件产生了5辆机动车的交通流时间序列,分析了相邻前后车辆的车头间距、速度差等变化过程,对仿真结果与实际交通流特点做了理论分析.讨论了模型参数对交通流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并从理论上证明了短时交通流具有混沌特性.结果表明:后车驾驶员对前后车相对速度和前后车车头间距越敏感就越容易出现混沌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