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4篇
综合类   6篇
水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3.
针对杭锦旗气田高液气比气井井间串接集气距离长、管道压损大的问题,文中用权重法估算了影响管道气液混输距离的因素,表明管道直径是影响集气距离的最重要因素,权重比约56.1%。根据杭锦旗气田气井生产参数,对不同采气管道规格串接模式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适用于不同集气量和串接井数的采气管道规格系列,提出了直线式与辐射式相结合的井间串接模式,为杭锦旗气田地面集输站场和管网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公交停靠站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的精确性,针对目前城市的公交运行现状,使用时空分布图分析了公交车在直线式停靠站的服务过程,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停靠站排队概率和停靠时间分布,推导了公交停靠站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对杭州市公交车停靠时间的分布函数进行了拟合,对数正态分布的拟合程度最优, 2个交通时段的K-S检验值分别为0.083 9和0.050 6.用MATLAB编程得到不同分布参数下的通行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停靠时间对数平均值μ的增加,不同泊位数停靠站的通行能力减少了44.4%~47.3%;通过VISSIM仿真得到了停靠站的通行能力,模型计算值与仿真结果的平均误差为6.5%.   相似文献   
5.
6.
基于STCA模型和公交优先权的概念,结合直线式公交停靠站附近的交通流运行特性,在优化车辆跟驰规则和换道规则的基础上,建立三车道元胞自动机车辆换道模型。运用建立的模型,分别对设置完全式公交专用道(DBL)和间歇式公交专用道(IBL)的道路交通运行情况进行局部仿真。考虑车辆换道率和公交发车频率,从基本图、时空图、平均速度和速度稳定性方面对比分析,进一步探究IBL策略的适用条件。结果表明,当车辆密度大于20 veh/km且公交车辆发车频率小于200 veh/h时,IBL策略较DBL策略效果更好。此时允许部分社会车辆进出公交专用道,虽然车辆换道率更高,但并不会对路段交通流造成负面影响,反而能提升车辆通行效率和道路资源利用率,减轻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出租车营运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空驶率高、随意停靠带客现象严重.对城市出租车候客站设置方法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提高出租车候客站设置的合理性.通过对出租车候客站设置分级,根据不同道路条件和相应的交通状况,对其设置要求进行了研究;对其设置位置、类型做了详细的分析说明,并给出了推荐值,为城市出租车候客站点的合理设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从路网整体性能的角度给公交站点的设计提供依据,研究了公交站点的形式对路网宏观交通流的影响。首先,基于宏观基本图理论搭建宏观路网流量模型,并验证了其存在性;其次,利用宏观路网流量模型研究了直线式公交站点与港湾式公交站点路网交通流特征的差异性及其对宏观路网交通流的影响;最后,利用TOPSIS模型对上述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路网交通流量不大,路网平均占有率在10%以下时,直线式停靠站和港湾式停靠站的差异并不显著;当路网交通流较大时,表现出明显的高峰差异性,港湾式公交站点的宏观路网平均流量容纳阈值高于直线式公交站点。  相似文献   
9.
受城市道路红线条件限制,许多公交车站只能设置直线式公交站台;这种形式的站台很容易产生拥堵排队和机动车冲突的交通现象。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共享超车道感应信号控制的优化方案,使用VISSIM软件对共享超车道前后车辆的延误水平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设置共享超车道能有效地缓解公交车辆在公交站点拥堵排队和机动车冲突的交通现象;在交通量较大和公交发车频率较高情况下,通过设置带有共享超车道的直线式公交站台能有效地提升公交服务水平,保障近道路交叉口上游路段的公交优先通行和社会车辆有序通行,提升了交通的流畅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直线式液压马达设计方案,首先对偏心轴进行受力分析,以确定偏心轴的主要结构参数,然后使用Solidworks进行三维建模,最后使用ANSYS进行强度分析,为偏心轴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