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54篇
  免费   978篇
公路运输   5521篇
综合类   4071篇
水路运输   4217篇
铁路运输   3023篇
综合运输   500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587篇
  2022年   428篇
  2021年   487篇
  2020年   427篇
  2019年   511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344篇
  2016年   320篇
  2015年   545篇
  2014年   828篇
  2013年   778篇
  2012年   820篇
  2011年   976篇
  2010年   919篇
  2009年   1094篇
  2008年   1064篇
  2007年   992篇
  2006年   1008篇
  2005年   757篇
  2004年   675篇
  2003年   590篇
  2002年   513篇
  2001年   453篇
  2000年   334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分析从西非到我国终端客户的铝钒土进口海运供应链(Bauxit Import Maritime Supply Chain,BIMSC)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和模糊贝叶斯网络(Fuzzy Bayesian Network,FBN)相结合的方法,建立BIMSC风险评估方法的概念框架。采用FMEA辨识潜在的失效模式,并剖析失效原因和后果;根据失效模式潜在的因果关系建立贝叶斯网络;利用三角模糊数处理表征风险参数的不确定性,评估BIMSC风险水平,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风险因子排序。研究结果表明,港口操作中的违规操作、违规指挥、货物易流态化和安全管理问题是主要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路基填筑引起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变形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在路基填筑作用下变形特性研究不足的问题,依托我国海积软土地区某水泥搅拌桩加固铁路路基填筑施工案例,对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变形进行监测,分析路基填筑作用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变形特性,并为路基填筑速率控制和水泥搅拌桩加固方案设计提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路基填筑作用下地基加固区压缩量占总沉降的56.1%,沉降速率最大为2.4 mm/d;素填土和淤泥层侧向变形显著,侧向变形速率最大为4.6 mm/d;路基坡脚7 m内、深度5 m以上地层受路基填筑施工扰动较大;坡脚侧向变形速率较地基沉降速率更接近于控制指标,填筑速率的控制应以控制坡脚侧向变形速率为主;本施工案例中水泥搅拌桩加固方案可满足各铁路类别的路基工后沉降的控制要求,类似工程中水泥搅拌桩设计应以控制路基填筑施工对邻近结构物的影响为主。  相似文献   
4.
施工阶段的钢桥塔属于典型的高柔结构,由于缺乏缆索的支撑作用,其低刚度可能会引起过大的结构位移响应。针对带塔吊钢桥塔联合体系静风荷载及响应,比较了《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起重机设计规范》所提供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流体力学(CFD)虚拟风洞技术的计算结果。通过对比可知,与CFD数值的计算结果相比,按照规范计算的联合体系部分位移响应极值偏于不安全;布置在钢桥塔顺桥向方向的塔吊,对桥塔顺桥向风荷载有一定的放大影响;根据CFD计算结果,可以得出风向对联合体系风荷载存在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依托贵州省某高速公路陡坡填方路堤滑坡治理工程,对已竣工路肩墙在路基滑坡牵引下破坏垮塌的实际问题,在路肩位置采用仰斜式路肩墙与抗滑桩联合支挡结构进行治理;运用FLAC3D对桩墙联合支挡结构进行计算,分析治理后的边坡变形沉降、稳定性及其各部分受力特点。治理效果表明:桩墙联合支挡结构治理后边坡稳定性较好,变形、裂缝均在设计控制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赵涵秀  冯多  徐林荣 《公路》2022,(6):8-15
针对高速公路深厚软基过渡段处置的困难与不足,结合公路工程特点,引入铁路领域桩板结构地基处理方法。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基于非饱和渗流-固体力学耦合数值分析理论,对比分析一般悬浮桩与桩板结构在过渡段的处理效果并进行关键结构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对比过渡段工后差异沉降、总沉降、水平位移等评价指标后,桩板结构相比一般方案对过渡段的处置效果更优越;差异沉降受桩体间距影响较敏感,实际设计中需多次试算以保证工程设计经济性;混凝土板厚度是控制差异沉降的关键参数,较大的混凝土板厚度可有效改善深厚软基上各结构间的过渡效果。  相似文献   
7.
漕宝路地下快速路工程下穿S20立交节点,该节点交通流量大,地面环境复杂,在工程建设中需满足地面交通需求并尽量减小环境影响。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针对下穿S20立交节点,分别提出2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并从环境影响、施工难度、工程经济性等多个方面对方案进行综合比选。在选取合适的方案后,针对方案中关键节点分别进行设计,并对方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方案安全可行。工程可为同类型工程设计和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何艾雨  唐博 《路基工程》2022,(3):113-117
利用重塑土样开展了土体的水土特征曲线试验和直剪试验,分析压实度、干密度、含水率及法向应力指标对非饱和粉土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非饱和粉土的水土特征曲线有典型滞后规律,尤其当土体压实度较低时,滞后规律更为显著;法向应力及含水率提升,非饱和粉土由早期剪切变形表现为软化,逐步转化表现为硬化特征,这一特征随土体干密度的提升而更加明显;随土体样本含水率提升,非饱和粉土黏聚力逐步下降,将这一规律进行线形拟合,整体拟合曲线表现为折线特征,且转折点与最佳含水率高度重合;含水率与内摩擦角间无明显相关影响规律,同等含水率水平下,土样干密度越大,内摩擦角也相对更大。  相似文献   
9.
针对桥梁工程设计的特点,自主开发一款具有二维交互设计,及三维显示功能的铁路桥梁BIM设计程序。阐述了在建筑信息模型(BIM)模式下桥梁程序开发不易完全抛弃二维设计视图及传统设计的理念。着重介绍了该程序的MVC框架、桥梁设计功能,以及在二维、三维显示视口开发中所使用的OPENGL VBO、四叉树空间索引等技术。通过工程项目应用,表明该程序具备BIM铁路桥梁方案设计功能,三维场景直观生动,并且结合二维视图辅助,使用户能够直接、实时地掌握桥梁结构高程、尺寸等数据,更好地帮助决策合理的桥梁方案。  相似文献   
10.
针对强震区板桩码头前后轨道梁的震后位移差问题,进行了抗震连接构件的设计研究。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2D进行动力时程计算,对比分析钢拉杆、钢筋混凝土横撑等不同连接构件的适用性和受力特性。结果表明,采用锁扣式连接的钢筋混凝土横撑能经济、有效地限制前后轨道梁的震后位移差,可为类似项目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