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24篇
公路运输   186篇
综合类   165篇
水路运输   43篇
铁路运输   11篇
综合运输   6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刻画拥堵空间排队与溢出现象对交通流分配的影响,提出考虑拥堵空间排队与溢出的道路网静态交通流分配问题,并构建相关的求解算法,用于描述交通需求在起讫点移动过程中路网整体的宏观运行状态。首先,丰富和完善考虑拥堵空间排队与溢出的静态交通流分配的相关假设,提出次生瓶颈、拥堵干扰与渗透和分段化路段阻抗等基本概念和理论,来刻画拥堵交通瓶颈、拥堵空间排队等交通现象;其次,建立网络瓶颈识别算法和空间排队回溯算法,基于此构建考虑拥堵空间排队和溢出的增量分配算法,用于求解交通流分配的结果;最后,通过使用一个具有说明型的算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瓶颈识别、排队回溯和增量分配算法可以识别路网中的瓶颈位置及其拥堵排队区域,并可计算得到各路段上的分段分配流量;与点排队只影响瓶颈路段的运行状况和均一的路段分配结果相比,可有效描述路网整体的宏观运行状态以及由于拥堵空间排队所导致的拥堵干扰与渗透现象;不同于“时间片”的伪动态交通流分配模型,新建算法的分配结果是“全时段”与“整体性”的路网宏观运行状态,包含了拥堵瓶颈的具体位置和空间排队的干扰与渗透情况;一般拥堵点排队模型和基于“时间片”的拥堵空间排队模型难以刻画拥堵干扰与渗透现象以及路网整体的宏观运行状态,故所建立的分配方法是对传统拥堵交通流分配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轨道交通物理拓扑层、设施能力层与客流分布层网络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多属性网络.阐述了网络拥堵易发点的网络拓扑、网络运输能力及网络客流等特征指标,并采用基于AHP-熵权法的组合权重法对拥堵易发点进行拥堵风险的辨识和评估,探究了网络拓扑结构、运输能力和客流需求之间的关联性.在北京轨道交通的实例中,识别的拥堵易发点多为衔接郊区线与市区线的换乘站.这验证了识别和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世界海运》2005,28(2):50
中国对原材料的虽劲需求导致国内外港口的拥堵状况延续到2005年。日前澳大利亚昆士兰港有40艘散货船运力等待靠泊,估计延误12天,太平洋地区市场可能由于澳大利亚的压港因素而坚挺。  相似文献   
4.
占强 《世界汽车》2006,(5):77-77
拥堵路面上行驶时,驾驶员必须精神高度集中地控制着与前车的距离,只要稍不留神就会发生追尾。于是很多人就想,如果车辆可以自动控制与前车的距离该多好。  相似文献   
5.
基于动态用户均衡、系统最优分配的诱导方法,侧重路网需求的宏观预测和调节,难以准确辨识道路拥堵点的关联车流,制约了诱导效果。为精准调控致堵车流,有效缓解常发性拥堵,研究基于需求溯源的主动交通诱导方法。遵循靶向诱导的思路,分析车辆行驶轨迹和常发拥堵点的交通流关联性,运用卡尔曼滤波对关联车流进行短时预测,在此基础上,结合流量占比、路径饱和度等指标,对诱导目标车流进行优选。同时,从负荷均衡的角度出发,基于路段与路径交通流的时空关联更新路网交通状态,建立以饱和度均衡为目标的主动诱导优化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反应型诱导与基于路径偏好的主动型诱导,所提方法使常发拥堵点的车均延误、停车次数等下降30%~60%,路网车均延误、停车次数等下降10%~15%,模型收敛速度提高,交通效益提升,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AGV拥堵和冲突问题,分析了主要原因,提出一种针对AGV拥堵和冲突的路径优化模糊控制方法;从AGV单机性能角度出发,建立一种自动化码头AGV拥堵冲突的动态优化策略。实践表明,该优化策略可有效地提高水平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7.
道路拥堵问题分析及解决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轿车数量和运行里程数的增长,随着轿车的不断社会化以及轿车交通的建立,轿车本有的优点渐渐丧失了,轿车技术系统承诺给用户的快速便捷的效用,消释在无休无止的道路拥堵之中,而轿车本身就是拥堵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输》2012,(10):90-90
“免费拥堵”绝对不是民众“好占便宜”,这是一种“公共福利饥渴”的正常反应而已。这些年虽然我们的公共财政和公共财富,呈现了空前富裕状态,而与此同时,公共服务与公共福利投入,却显得相对滞后。生活、竞争的压力之下,公民十分渴望完善的公共服务,来释放自身压力,分享发展成果。旺盛的民生需要与公共福利的现实窘困形成尖锐的矛盾,一旦出现“免费大餐”,民众的激情得到高度点燃,才形成了这种“井喷状态”。没有平时的高收费造成的压抑心态,怎么会有如此澎湃的需求释放呢?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公共福利饥渴”和公共品的不足给民众带来的不满与焦虑。公共财政支出的结构应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目标调整和福利体系的变化而调整,创造条件给民众增加更多免费公共品。  相似文献   
9.
限牌与柔性     
闷热的六月末,灼热的空气不断压抑着人们的情绪,然而,6月最后一天的最后几个小时,一个新闻让广州市民的神经突然发烫,购车族集体出动,来不及洗漱打扮,带着身份证和银行卡直奔ATM机排队取款,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往4s店排队抢车,希望抢在7月1日前成为车主,而4s店则,临时加班,应对潮水般蜂拥而至的客户,一时间洛阳纸贵。一则短短的小新闻——广州市从7月1日起限购小客车,让传言了几个月的小道消息终成事实,PM2.5和道路拥堵的双重压力下,广州撑不住了。成为第四个限购的城市。  相似文献   
10.
为缓解上海市高架路非高峰时段的拥堵,对上海市高架路非高峰时段拥堵状况与成因进行研究。首先,基于百度地图实时数据识别拥堵常发路段及其拥堵特征;其次,基于上海高架路小时流量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建筑物普查数据,采用线性回归等方法,通过分析上海南北高架路东侧出入口匝道小时流量与其影响范围内土地利用的关系,发现匝道车流量与其影响范围内商业用地、物流用地、办公用地等建筑面积之间存在相关性,高架路拥堵的产生与背景交通量和匝道车流量之间密切相关;最后,针对拥堵原因提出缓解高架路拥堵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