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34篇
综合类   25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交通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全国范围内修建了大量的高速公路。但是在高速公路修建施工的过程中,因为环境保护意识薄弱,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道路的修建不仅仅在施工过程中会导致环境的恶化,还会对区域生活的生存与迁移造成一定的影响。就此详细分析探讨了高速公路路域景观的恢复技术,以期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2.
朱广河  李娜  王云  关磊  孔亚平 《中外公路》2019,39(2):313-315
近年来随着中国交通建设向山区和生态敏感区延伸,野生动物通道的设置成为一项重要内容。然而,中国在野生动物通道监测与评价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该文基于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初步提出了交通野生动物通道监测与有效性评价的方法,包括选择监测的通道、确定目标物种、设置红外相机(数量、位置、高度、角度、参数等)、有效性评价(独立照片选择与分类、定义"尝试穿越"与"实际穿越"、有效性评价)。以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K2991+500涵洞为依托,应用该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藏野驴对该涵洞穿越的有效性评价,效果良好。该文还指出了未来要继续深化研究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谭绍富 《中外公路》2011,31(5):10-12
通过对浏醴高速公路路域范围内景观特色的分析,确定了“安全环保、多彩醴陵”为景观设计主题,组建“品菊石千姿百态、赏烟花姹紫嫣红、寻彩瓷多彩神韵”的景观设计序列,并提出对服务区、互通、观景台、边坡等景观特征点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路域生态系统建设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从不同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合理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理论。全公路行业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是建设和谐路域生态系统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该文在分析路域生态系统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借助于"3S"技术和生态技术的研究成果,着重研究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系统设计原则和目标、逻辑结构、系统总体结构和功能,使得对系统的科学管理和监测系统的动态变化成为现实.为改善路域生态环境和促进公路运营和现代化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福州市各个公路站路域垃圾的组成成分和产生量进行调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各个公路站的路域垃圾的组分基本相似,主要为砂石土(52.1%~88%)、树叶(5.9%~31.4%)、生活垃圾(0.3%~14.9%)、行人垃圾(1.1%~5.3%),大部分均可以进行资源化利用。针对福州市路域垃圾的特点,提出了适合福州市路域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同时对路域垃圾处置方式提出了综合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建设延伸到山区.优化了路网结构.提高了物流、人流、商品流的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但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不可避免的会对原有山区自然环境及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如植被损失、水土流失、割断生态景观空间及野生动物的移动通道等等。这种负面影响的结果.往往是恶劣的且是多方面的,甚至某些损失是不可逆转的,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至"十三五"时期,贵州省国、省干线公路从三、四级改建升等为二级公路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基于贵州大部分地区属于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复杂的山区,生态极其脆弱,建设资金筹措国难,结合凯里至雷山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实例,探讨了贵州山区二级公路线形与路域生态景观协调设计,为山区公路改建升等提供勘察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路域生态修复技术是降低公路建设环境影响的重要手段。由于高寒高海拔地区的地质环境与植物生长条件差异,导致现有的技术体系无法满足该地区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本文从高寒高海拔地区的环境特点出发,结合工程经验,建立了适应于高寒高海拔地区的生态修复技术筛选体系与物种配置方案,形成了完整的高寒高海拔地区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对该地区路域生态修复的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寒冷地区公路建设日趋发展,公路建设对土壤、植被等生态因子产生影响,导致寒区路域生态环境恶化。以典型寒区代表黑龙江省公路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提出将冻土环境作为寒区生态环境评价的重要方面,建立公路施工期路域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TOPSIS模型,通过计算各级指标贴近度来确定公路施工期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对国道丹阿公路呼十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为Ⅱ级。结果表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黑龙江省公路生态环境评价,组合赋权法确定的权重科学合理,TOPSIS模型适用于黑龙江省公路施工期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