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9篇
  免费   369篇
公路运输   2926篇
综合类   1435篇
水路运输   1391篇
铁路运输   1091篇
综合运输   215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73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265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355篇
  2011年   461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421篇
  2007年   340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简谐激励条件下,应用轴系颗粒阻尼纵振抑制模拟试验装置研究了旋转工况下的颗粒阻尼减振比;探讨了单腔体多颗粒和多腔体多颗粒时的轴系模拟系统加速度变化,讨论了颗粒的材料、粒径、质量填充比、腔体数量、转速、激励频率与位移等参数对系统减振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单腔体多颗粒条件下,填充有铜、钢、橡胶包钢颗粒的系统减振比处于7.83%~8.91%,橡胶颗粒的系统减振比接近于0;铜、钢、橡胶包钢颗粒有明显的抑振效果,颗粒的材料密度和阻尼比越大,抑振效果越好;当颗粒质量填充比为15%时,系统减振比最高为13.77%,但当质量填充比超过15%时,减振比有所降低,故质量填充比一般应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15%左右;粒径、转速、激励频率与位移幅值的变化对系统减振比的影响分别为1.76%~8.68%、6.77%~12.50%、4.41%~10.12%与2.19%~7.05%;在多腔体多颗粒工况下,当颗粒总质量填充比和转速一定时,腔体数量对系统减振比有明显影响;当腔体数量为3时,转速为100 r·min-1和质量填充比为25%的最佳系统减振比为22.5%;在多腔体多粒径颗粒工况下,当总质量填充比为10%,转速为50~150 r·min-1的系统减振比波动不大,平均为14.18%,这表明多腔体多粒径组合对转速不十分敏感,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可拓宽转速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以泸西至丘北至广南至富宁高速公路工程设计为例,重点剖析南盘江特大桥段的路线方案比选论证过程,对西南山区高速公路复杂路段的桥位方案比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其他山区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特别是跨江桥位方案比选论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某船闸改建工程为背景,通过建立1:30船闸输水系统整体物理模型,研究中水头闸底长廊道侧支孔船闸输水系统优化布置方案。模型试验表明,设计方案下的船闸输水系统存在输水效率低、闸室横向水流分布不均及进水口出现串状吸气旋涡三方面影响船闸输水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问题。综合研究船闸整体及输水系统布置形式,并结合试验各项水力特性指标,提出通过增大输水廊道尺度、沟通闸室两侧主廊道及消除上游引航道与进水口之间的高程突变的优化措施,有效提高了船闸的输水效率、改善了船闸进水口及闸室内水流条件。经过优化后的船闸输水系统可以满足规范、设计要求,各输水水力特性指标均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5.
李诗兵 《湖南交通科技》2020,46(1):21-24,30
以岔河至崇德段路线方案比选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经济、技术、工程影响及社会评价等指标构建路线方案综合评价体系,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并计算得出2种路线方案的评估分值。结果表明:D线方案评分大于K线评分,最终确定岔河至崇德段路线的走向方案为D线。可为同类型公路路线方案比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降雨入渗下裂土边坡水分运移时空特征与失稳机理, 自主研制了足尺模型试验系统和光纤布拉格光栅(FBG)深部柔性位移系统, 对边坡渐进破坏进行了全过程、多物理量联合监测, 揭示了降雨入渗作用下裂土边坡的渐进变形和破坏演化模式; 基于裂土边坡的渐进破坏模式, 提出了土体饱和比概念, 将裂隙深度范围滑体分为饱和层和非饱和层; 以土体饱和度变化描述了含随机分布裂隙的边坡水分运移规律, 并结合刚体极限平衡法探讨了由裂隙控制的边坡失稳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未形成裂隙的边坡, 连续降小雨时浅层变形受表层基质吸力控制; 裂隙形成后, 雨水沿裂隙快速入渗形成暂态饱和区, 导致基质吸力降幅达82.50%~87.14%, 而由其贡献的抗剪强度迅速损失, 从而形成初期溜滑、片蚀等浅层变形, 降雨停止后坡体仍处于蠕变过程, 坡脚与坡顶位移增幅分别为23.40%和19.39%;蒸发后裂隙规模发展增大了雨水对渗流场的影响范围和边坡破坏规模; 土体经历胀缩、蠕变而变得松散, 裂缝区深部土体体积含水率较初始状态的增幅为205.7%;同一降雨条件下, 初始裂隙深度愈深, 稳定系数愈低, 破坏愈快; 对具有同一裂隙深度的边坡, 其稳定系数随土体饱和比的增加逐渐降低, 土体饱和比增长愈快, 表征边坡内部出现大面积连通型饱和区, 这是裂土边坡出现整体失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不断迅速发展的背景出发,通过借鉴国内外运营模式的丰富成功经验,以上海新一轮建设规划线路中的21号线为例,进行运营组织模式的研究,从线路概况及功能定位、客流特征及站间距等方面,分析线路快慢组合、站站停及灵活编组方式的需求,并从线路的越站选取、节省时间、越行方案系统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运营组织方案,有利于决策者权衡利弊,做出合理的选择,对新一轮规划21号线路设计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铁路独柱支承弯梁桥扭矩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空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预应力等代荷载采用一种比较近似、简单、有效的处理,旨在通过合理的调整预应力束来调整扭矩。最后通过实桥模型试验对预应力束配置做出调整,并对结果做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半约束模型试验技术,对一条高速船在规则波中随浪和斜浪工况进行了流体动力系列试验,以探讨航运的安全性,验证作用于船体上波浪力的估算方法。对每次试验,以波动方程的形式采用数值估算方法确定环绕船模的波浪运动的时间历程。并用同样的方法从测量数据中提取垂荡和纵摇与模型测量运动,一阶波导纵荡、横荡作用力和首摇力矩。因此合理比较理论计算的波浪力与力矩的时间历程成为可能。这表明SSPA海事动力学的研究所(MDL)模型试验设施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测量,与所述计算方法结合起来可用来验证理论计算和建立半经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试用孔隙比修正的方法查取粉土的容许承载力,将结果与标贯击数查承载力表法和公式计算法进行了对比,并用修正后的孔隙比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对粉土密实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