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2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舰艇 “三漏”(漏油、漏水、漏气)一直是困扰我海军舰艇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直接影响到舰艇的安全和战斗任务的执行.本文通过对我海军潜艇高压气系统的腐蚀泄漏原因分析,围绕如何解决高压气系统的腐蚀泄漏,谈几点思路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舰船科学技术》2013,(11):34-37
深度是潜艇高压气排水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基于Fluent流体计算软件,应用VOF两相流模型对高压气吹除主压载水舱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高压气排水速率随潜艇深度变化的规律,并提出高压气在使用过程中所需注意事项。数值结果表明,在高压气吹除初始阶段,排水速率会有短时的波动过程。另外,随着潜艇深度增加,高压气稳定排水速率呈指数下降趋势,因此在潜艇应急浮起过程中,应适时解除水舱压力,以控制好潜艇纵倾和深度。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采用高压气间歇性对电磁传感器表面进行冲洗的方法,实现对海生物附着的防治。设计了高压气喷嘴,建立了高压气液两相流动力学模型,采用Fluent仿真软件对其水下喷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仿真结果显示,高压气可实现传感器表面全覆盖。设计了高压气自动冲洗装置海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对于水下电磁传感器海生物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李楷 《汽车维修》2013,(12):4-7
目前汽车维修排除空气最常用的做法是人工排气法和高压气抽油排气法。而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油泵注油排气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潜艇利用高压气进行动力抗沉缺乏定量分析,高压气吹除对潜艇影响认识不足的问题,采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方法,仿真分析了吹除不同主压载水舱对潜艇纵倾与潜浮率的影响及挽回效果,结果表明,潜浮率过大将难以控制潜艇以稳定纵倾平稳上浮,在此基础上给出不同舱室进水的吹除建议。  相似文献   
6.
《舰船科学技术》2015,(10):52-55
潜艇在水下较高航速发生舱室进水或舵卡事故时,只能通过高压气吹除系统实施应急上浮进行挽回,而潜艇挽回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高压气吹除能力。为建立准确的高压气吹除系统高压气流量模型,本文在建立高压气吹除系统高压气流量数理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设计高压气吹除系统小比例实验装置进行高压气吹除的流动实验,分析影响高压气吹除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比实验结果和数理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数理模型能较好描述高压气的流动过程,将吹除流量系数取0.7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7.
按常规可控气氛渗碳油淬工艺对别克轿车4T65E自动变速器中的薄壁零件进行热处理,零件的变形很难控制。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新的低压真空渗碳高压气淬工艺取代传统的常规气氛渗碳油淬工艺。应用表明,采用低压真空渗碳新工艺后,主减速太阳轮轴的热后合格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99.5%以上。  相似文献   
8.
潜艇发生舵卡和舱室进水事故后,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吹除主压载水舱获取正浮力和校正力矩来挽回潜艇,高压气吹除主压载水舱模型建立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潜艇挽回成功与否。因此,有必要开展高压气吹除主压载水舱模型研究。本文分析了潜艇高压气吹除主压载水舱物理模型特征,建立了高压气吹除主压载水舱短路吹除和常规吹除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为开展物理模型实验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拉瓦尔喷管流量模型比较适用,压载水舱的排水量主要取决于高压气吹除率和高压气吹除使用方式,相同条件下某型潜艇高压气吹除系统短路吹除的排水量是常规吹除的2倍多。  相似文献   
9.
《舰船科学技术》2015,(8):132-134
水下高压气吹除是一个气液两相混合流动的复杂过程,很难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本文在对高压气吹除进行相关理论分析基础上,开展吹除水舱水量精确控制试验研究,验证以水舱液位为主要控制参数实现高压气吹除过程水舱水量精确控制的可行性,达到了预期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潜艇高压气管路中弯管的压降损失及其等效长度计算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90°弯管内超高压气体的流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用六面体结构化网格对流动区域进行网格划分,通过直接数值求解由RNG k-ε湍流模型封闭的RANS方程研究管道内部流场形态,得到了弯管内部的压力分布与速度分布并捕捉到二次流的生成和发展过程,计算结果与其他学者开展的数值仿真以及模型实验结果相一致。仿真结果表明,弯管引起的局部压降会较大程度增加管路的总压力损失,进而影响高压气应急吹除效率,在潜艇设计建造阶段必须予以重视,同时也验证了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模拟弯管内超高压气体流动特性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