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0篇
  免费   353篇
公路运输   1386篇
综合类   776篇
水路运输   236篇
铁路运输   4594篇
综合运输   431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16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300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492篇
  2011年   411篇
  2010年   386篇
  2009年   443篇
  2008年   513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312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三维激光扫描获取的既有铁路点云数据具有海量性、离散性等特点,难以从点云数据中快速提取线路参数.为此,结合现场实测数据,提出一种基于连续点云数据的既有铁路轨面信息快速提取算法.通过k-d树实现点云的快速搜索、查询和储存,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移动激光点聚类法提取的接触线分割构建出铁路缓冲区,进而通过平面格网法的粗提和多种约束条件下的精提实现了轨面点提取.对既有线路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轨面点提取的完整度c和准确度p均在93%以上,该方法能较好地实现钢轨轨面点云的快速提取.  相似文献   
2.
研究增开列车条件下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调整问题,并综合考虑列车车站进路的影响。通过构建Time-Station-Track三维时空扩展网络,刻画列车对铁路时空资源的占用。将原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求解列车占用网络弧段最小费用单目标问题,并构建基于Time-Station-Track网络的0-1整数规划模型。针对模型特点,设计拉格朗日松弛算法,将问题进一步分解为求解单列车网络最短路径子问题,由于问题被松弛后求得的解可能不可行。因此,提出基于列车优先序列的启发式策略对对偶解进行可行化。最后以宝兰客运专线为例,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常规地铁牵引供电系统采用走行轨兼做回流轨存在的问题,以及杂散电流腐蚀问题带来的严重危害。针对目前专用回流轨技术方案发展现状,推荐采用网轨混合牵引供电系统的应用方案。通过对该方案中重点问题的分析,推荐采用专用回流轨和接触网同位置设置电气分段的方案,在牵引供电上网点和回流点处设双极隔离开关;推荐在负极对地之间设置单向导通装置作为漏电保护装置;推荐设置绝缘监测装置对各区段的专用回流轨对地绝缘状况进行定期监测,以便及早发现绝缘薄弱点并清查处理。  相似文献   
4.
以西安某地铁车站为例,采用PBA(洞桩)法暗挖施工,通过FLAC软件的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车站施工诱发的地表沉降与边桩变形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地表沉降曲线沿车站中线对称分布,地表沉降变化的主要影响区域在距车站中线20 m的范围内,最终地表沉降最大值为50.45 mm;车站整体施工中,地表沉降累计变化速率呈现先增加后平缓、再增加最后平缓的现象;②边桩水平位移最大值为16.89mm,位于边桩中上部位置,越接近桩底,边桩水平位移越小;③边桩主要承受轴向压力,应力值随时间经历了"平缓、加速,再平缓、加速增加"的过程;背土侧轴向钢筋为受拉状态,仅在桩底偶尔会出现受压情况;迎土侧、中性面轴向钢筋为受压状态.FLAC软件数值模拟的结果与现场实测的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第三轨中间接头安装的平整度直接影响到整个第三轨受流系统的可靠性.以武汉地铁某线使用的第三轨受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靴轨动态特性试验探究了靴轨动态接触力的变化规律及第三轨动态冲击来源.结合靴轨动态接触的特点,建立了含中间接头的靴轨冲击模型,并利用实验数据验证了冲击模型的计算结果;基于验证后的该模型,分析了中间接头不平顺激励下靴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并明确了中间接头不平顺的阈值.分析结果表明:中间接头不平顺高度差控制在0.2 mm以内,能够满足地铁车辆在较高速度下运行,并能有效减小靴轨冲击峰值和降低离线率.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同时分析洪水漫延和人员疏散的新方法,以此研究洪水漫延对行人疏散过程的动态影响.基于元胞自动机原理,利用元胞及其周围相邻元胞上一个时间步长的相关状态变量进行水量转移计算,结合洪水漫延对行人的移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影响,建立洪水漫延下人员疏散的分析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洪水漫延和人员疏散的动力过程.详细分析不同进水口位置和进水流量对地铁车站应急疏散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洪水时人员疏散的效率显著低于无洪水的情况;进水流量的增加会导致人员疏散效率降低;进水口位置的不同也会对人员疏散的效率造成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深部隧洞交岔口稳定性受围岩性质、隧洞断面等诸多因素影响,围岩的力学特性复杂。依托山西省中部引黄工程,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隧洞交岔口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了断面突变交岔口的三角区围岩应力场与位移场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交岔口三角区侧围岩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易受挤压破裂,需提高支护参数;交岔口断面突变处的衬砌连接处是薄弱部位,局部混凝土会出现拉裂现象,在施工过程中可采取控制弯曲变形措施,尽量修圆衬砌避免倒角。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铁地下车站轨顶风道排热效率较低的情况,提出了轨顶排热效率评价参数,并通过数值模拟对轨顶流场、温度场及排热效率评价参数进行计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过多的冷风被吸入轨顶风道是排热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提高轨顶风道中的风口排风量及风口尺寸增加均无法有效增加其排热效率;轨顶热风分布区域较小.由此推论,排风口参数的优化策略为减小轨顶排风口分布尺寸,并适当将排风口位置向车头方向移动,为此可提高排热效率20%~50%.基于优化策略,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钢轨低接头平轨机的研制和应用。介绍了该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以及使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机对整治钢轨接头病害,提高线路质量的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0.
曲线水平加速度扣分原因及整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年4月18日铁路提速调图以来,我段津浦北线上下行K733、K745、K781、K791、K795几条曲线在年内几次部轨检车动态检查过程中,都在水平加速度项目上连续出分,经常出现合格公里,降低了检测结果优良率。从几次轨检车检查结果来看,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偶然的。为了找出原因,进一步提高轨控质量,我们对上述几个地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