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振动压路机选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突变理论,提出了振动压路机选型的突变级数法。首先对评价目标进行多层次分解及数据的归一化处理;然后构建突变模糊隶属函数,并计算突变模糊隶属函数值;最后计算总突变级数值,据此对振动压路机进行优选。研究表明,该方法可靠性高、客观性强,为工程实践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突变优选理论在选择桥型方案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目前桥型方案选择方法的分析,指出这些方法存在的缺点主要是评价中参数值的选取、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评价因素重要性的确定等问题,因易受到参评人员主观的影响,而导致评价难以获得客观结果。笔者根据突变理论,建立桥型方案突变模型;重点研究基于突变理论的桥型方案选择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通过对评价目标进行多层次分解,根据突变论归一公式进行量化递归运算,分别计算出不同桥型方案总突变隶属函数值,从而实现对桥型方案的分析与评判。该方法的优点就在于各指标的重要性及其量化是根据突变论中归一公式本身的内在机理决定的,既避免了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问题,又减少了评价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实例表明评价结果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3.
双层航道桥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复杂多样,为了能够客观、合理、有效地进行桥梁结构选型,以苏台高速为工程背景,提出了动态加权综合评价法,分析并选取了结构冗余度、行车舒适性、抗震性能、经济性、耐久性、美学特性等6个综合评价指标,计算出不同桥型的综合评价分数。结果表明:系统化的动态加权综合评价模型能展现出各桥型方案的优缺点,为双层桥结构选型提供了科学方法,该方法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科学地选择隧道施工期间的地质预报方法,提出基于突变理论的隧道地质预报方法优选的突变级数法。首先,对隧道地质预报方法的评价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其次,将底层评价因素进行无量纲化、归一化处理;然后,运用不同突变模型的归一公式进行逐层计算,得到突变级数值,给出最优方案。利用该方法对紫金山隧道F2断层中岩溶涌水的5种预报方法进行比选,得出地质雷达法为最优方法。该方法可避免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且计算简单、可靠性高,优选结果更趋于实际。  相似文献   

5.
以金沙江流域关河大桥的桥型方案比选为例,介绍了桥位设计流量、主跨最小长度、最高洪水位及最低桥面标高的计算与确定方法;依据项目的功能和特点确定了比选原则及可供比选的桥型,同时结合桥位水文、地质条件,对连续刚构桥、箱型拱桥等大跨径桥梁在工程造价、施工难易程度等经济技术方面进行综合比较,优选出最佳桥型方案。  相似文献   

6.
王标新  张晟斌  吴迅 《中外公路》2011,31(2):162-165
以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中榔坪至高坪段及箐口至鱼泉口段的桥梁勘察设计为依托,结合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实例,就山区桥梁桥位的选择、桥型方案的确定、下部结构形式的选型进行了总结,可供从事山区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7.
桥梁选型是一项包含多影响因素的系统性决策过程,为了提高桥型选择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建立了一种以全寿命周期适应性作为评价指标的桥梁选型模型,该模型以适应性评估作为目标层,以安全、适用、经济、耐久、美观、环保作为准则层。在此基础上,引入了一种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最后对典型建设条件下几种常见中小跨径桥梁进行了适用性评估,验证了选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突变理论的公路过境方案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对过境公路方案进行决策.该方法对多层评价目标进行分解,将底层评价指标进行标准量化后,运用不同突变模型的归一公式进行计算, 得到总突变级数值,从而实现对方案的综合评判.评价实例表明,该方法可避免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且计算简单、可靠性高.针对突变评价分值偏高的缺点,设计了分值变换方法,使得该评价方法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桥梁选型是一项包含多影响因素的系统性决策过程,为了提高桥型选择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建立了一种以全寿命周期适应性作为评价指标的桥梁选型模型,该模型以适应性评估作为目标层,以安全、适用、经济、耐久、美观、环保作为准则层。在此基础上,引入了一种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最后对典型建设条件下几种常见中小跨径桥梁进行了适用性评估,验证了选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以芜湖某工厂管线过河工程为工程背景,对管线上跨过河方案的桥梁选型进行分析比选,并通过建立空间模型对总体结构进行计算分析,论证了连续桁架桥的适用性和设计要点。该桥型具有显著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布置形式新颖、受力合理,可实现最优化设计,适宜推广使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定期检测信息的基础上实现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健康状态评估,提出采用无线多点自动综合测试系统监测结构应力,利用环境随机振动法测试全桥索力,并结合桥梁几何测试信息,获得桥梁状态的综合检测方法。针对招宝山大桥,建立最优化遗传静力反分析模型,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大型复杂结构损伤识别程序对模拟的损伤工况进行分析,有效识别出了斜拉桥主梁的损伤位置。并且由于遗传优化算法对参数的类型和数量没有限制,对斜拉桥进行包含不同损伤类型的参数化建模,可以进行结构多类型损伤的识别,因此,可推广至其他复杂桥梁的损伤识别,为同类工程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首先根据岩溶区桩端溶洞顶板系统的工程特点,引入突变理论和模糊理论,对岩溶区桩端溶洞顶板系统进行多层次目标分解,建立出符合其工程特点的岩溶区桩端溶洞顶板稳定性评判层次结构模型;其次,依据突变理论基本原理,对各评判指标进行突变类型确定和突变类型归一化公式的推导,在此基础上,根据归一化公式进行量化递归运算得到岩溶区桩端溶洞顶板稳定性评判的总突变隶属函数值的计算方法;然后,引入模糊隶属函数构造方法,利用初始模糊隶属函数和突变级数将突变理论和模糊分析结合起来,建立出岩溶区桩端溶洞顶板稳定性分析的突变评判新方法;最后将本文方法应用于工程实例,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倾角仪在大跨度桥梁挠度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桥梁挠度值在进行桥梁的安全性评定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介绍了一种适合大跨度桥梁挠度测量的方法及其软件的开发原理.在一跨或者连续多跨桥梁上布置适当数量的倾角仪,通过倾角的测量,可算得试验跨桥梁各个断面的挠度值.通过工程实例来说明使用倾角仪法测量大跨度桥梁挠度的优点;通过对倾角仪法与光电挠度仪法测量的桥梁挠度值进行对比和分析,证明了倾角仪法计算得到的桥梁挠度值精度满足工程测量要求;最后对倾角仪法测量大跨度桥梁挠度所产生的误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将该方法用于大跨度桥梁的挠度测量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化对斜拉桥成桥索力优化问题的认识,系统回顾斜拉桥成桥索力优化方法的研究进展与代表性研究成果;在将斜拉桥成桥索力优化方法分为指定结构状态的优化方法、弯曲能量(弯矩)最小法、数学优化方法、影响矩阵法、分步优化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的确定原则阐述各类方法的求解思路与优化过程,并总结各类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局限性;探讨斜拉桥成桥索力优化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指定结构状态的优化方法其优化目标明确,力学概念清晰,计算方便,但无法兼顾主梁和桥塔的受力和变形,很难获得全局合理的结果,目前仅用于初定斜拉桥成桥状态;弯曲能量最小法的目标函数综合考虑了主梁和桥塔的受力与变形,体现了索力优化的本质特征,能够获得较为合理的优化结果,但在不添加任何约束条件时所得结果仍需进行后续调整,目前也多用于初定斜拉桥成桥状态;数学优化方法可根据不同类型斜拉桥的结构特点选择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与优化算法,所得结果也可兼顾斜拉桥各个构件的受力和变形,适用性较强,智能优化算法因其较好的全局收敛性、通用性和便于并行处理等特点,使得其在斜拉桥成桥索力优化乃至结构优化设计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影响矩阵是建立索力与目标函数关系的纽带,是一种综合的索力优化工具,但它需要在明确优化目标与约束条件的前提下求解;分步优化方法融合了多种优化方法的优势,可根据不同类型斜拉桥的受力和变形要求,分步骤选择不同方法全面优化斜拉桥的成桥索力;为适应斜拉桥大跨径化、主梁纤细化以及结构体系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探索针对性或普适性更强的成桥索力优化方法、斜拉桥成桥状态与施工状态耦合优化、将更多优秀的智能优化算法应用于斜拉桥索力优化以及将数学优化算法与有限元程序进行嵌入式融合等问题均是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氯离子环境下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的概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分析讨论了钢筋脱钝的氯离子临界浓度,基于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的实测数据,以Fick第二扩散定律导出的氯离子扩散数学模型为基础,对氯离子浓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进行优化计算确定。另外,将氯离子临界浓度值视为因暴露区域而变的定值,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计算模式不确定性系数视为随机变量,以同一座桥梁一定区域内的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为一个确定的值,建立了氯离子环境下钢筋脱钝的时变概率模型。以一座实际的桥梁为例,计算了在t年时钢筋脱钝概率的预测值。该钢筋脱钝时变概率模型可用于近海环境下混凝土桥梁中钢筋脱钝的预测,以及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的耐久性评估,从而可以揭示结构潜在的危险,为及时做出维修加固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