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实现对违编列车的超前预警和控制,通过阐述货物列车编组质量动态检测预警系统的目的和主要功能,提出货物列车编组质量动态检测预警系统技术方案,实现铁路局跨局和管内列车按照规定要求确报,并实时进行动态检测,根据不同影响度分级给予预警,实现检测和预警自动化,为行车指挥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能与运量的耦合度,解决非高峰时段列车满载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列车灵活编组模式。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在时间上的不均衡性,对灵活编组模式进行了需求分析。通过对信号系统和车辆网络传输作业的分析,研究了列车解体和编组作业流程,得出列车解体和编组作业时间分别为84.2 s及103.2 s。结合全日客流时段的形态分布,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灵活编组转换衔接方案,建议早高峰前采用列车以小编组形式出段运行,高峰转非高峰过渡时段采用正线上列车解编的方式。针对高峰转非高峰过渡时段内列车不同运行场景,以“3辆编组A型车+3辆编组A型车”灵活编组列车为例,通过铺画车站作业图的方法进行列车通过能力分析,验证了灵活编组模式下正线上列车解编作业可以满足过渡时段的列车通过能力需求。对灵活编组条件下的重联列车中部不贯通的疏散问题,以及极限状态下列车救援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解决方案。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灵活编组模式可提高行车组织与客流时间分布的匹配度。  相似文献   

3.
刘增民 《科技交流》2002,32(3):103-105
结合地铁列车编组的主要形式和影响地铁列车编组的主要因素,对城市地铁列车编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不同编组列车混合运行的需求,从列车编组调整后的运营需求、列车编组变化对信号专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正线及段场内不同编组列车的停车方案和洗车方案、信号系统与相关系统之间接口内容的变化,以及不同编组列车对应的信号系统采用的列车控制策略等方案。  相似文献   

5.
编组站列车编组顺序的调整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编组站出发列车按发车时刻的先后安排的编组顺序有时难以保证每一出发列车均满轴,此时需要调整。在分析编组站作业特点的基础上,以作业时间标准为依据,定义了紧凑接续编组、相邻列车最大调整等概念。由出发列车的最晚必须开始编组时刻分析了发车间隔时间、待发时间与编组作业时间之间的关系对编组顺序调整的影响,推导出相邻列车的调整条件及方法,给出了调整后时间推移的定理,并通过实例证明用此方法可以分步进行跨列车编组顺序的调整,从而为编组站列车解体顺序与编组顺序的协调优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介绍2004年以来大秦线开行的5种典型编组方式重载列车,比较了不同编组方式列车纵向力的大小,并分析了列车编组方式对纵向力的影响;同时结合试验数据,对其他关键因素比如Locotrol同步作用时间、机车制动机性能、货车关键技术以及列车操纵方式等对重载列车纵向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从减小纵向力的角度提出了3种2万t列车编组方式。试验及运用实践表明:目前我国的货车制动可以满足单元万吨货物列车的制动要求,而对于更大编组的长大列车,宜采用机车动力分散布置的组合列车。组合列车中从控机车的布置位置是影响组合列车制动性能和列车纵向力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应对其进行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中各子系统与列车编组的关系;阐述了列车编组变化对正线ATC系统和后备系统的影响;重点介绍了能够适应不同列车编组的信号系统的应对实施方案,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近远期客流差异较大的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通常列车的车型和编组决定了车轴重量和站台长度,地铁与轻轨的区别也主要在于这两方面,其中地铁是选用A型或B型列车的轨道交通路线,采用5-8节编组列车;轻轨则是选用C型列车的轨道交通路线,采用2-4节编组列车。而苏州1号线是4节编组的B型车,于是便笼统的称之为: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  相似文献   

9.
东京都交通局10-300型列车扩编为10辆编组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前言东京交通局都营地铁新宿线运营列车现有3种型式的编组:10-000型列车、10-300R型列车和10-300型列车。这些列车全部按8辆编组运营。为增强运输力和缓和拥堵,2010年,将10-300型列车扩编为10辆编组,新造了中间车辆。  相似文献   

10.
从城市客流出行特征分析入手,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在不同运营时期列车编组方案的可能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近期采用最大编组一半的小编组列车、远期采用可解列和连挂的灵活编组方案,以提供满足不同时期以及每日不同时段的运能要求和高水平运营服务.通过对列车不同满载率情况下列车牵引耗能的初步定量分析,以及对其他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后,认为在平峰时段采用小编组运营将有效减小运营支出和显著提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CBTC系统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列车控制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城市地铁中。正线与车辆段的列车运行方式不同,进出车辆段时需进行驾驶模式的转换。在说明CBTC系统出入段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情况,详细分析列车出、入段功能的原理、实现步骤及方式。  相似文献   

12.
TGV POS高速列车是专门在卢森堡、德国、瑞士和法国的铁路网上运行的国际高速列车,考虑到相关国家的铁路网所采用的不同的牵引供电制式、通讯信号系统、行车控制系统等,需对先前的TGV列车作相应的改进,以解决整个系统的兼容性问题。文章介绍了TGV POS列车的编组、配置、对列车所作的改进以及TSI论证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由于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受突发事件的影响不能保证完全按列车运行图行车,本文提出列车运行图稳定性指标,引入元胞自动机(CA)模型对列车运行进行仿真,计算列车运行图稳定性指标,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进行列车运行仿真,通过列车实绩运行图,得到列车运行图稳定性与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列车运行最大速度之间的关系,设计列车在某突发概率情况下为保证列车运行图的稳定性而采用的最大运行速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列车运行图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得到的在不同条件下的列车最大允许速度,对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及日常列车运行调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故障影响的分析方法,采用仿真技术描述故障车、救援车、连挂车、运营车等不同对象运动过程。以上海轨道交通为背景,梳理列车故障处置的一般作业流程,并将线路运营划分为正常、故障、救援和恢复4种状态;针对列车自动保护ATP系统切断后连挂车与运营车之间的追踪运行过程建立模型与算法;在仿真系统中,开放了对故障事件以及救援方案的信息访问和管理,支持分析不同条件下(如故障处置流程、连挂车运行组织、线路配线设计等)列车故障对线路运营的影响。建立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列车故障影响仿真分析平台,实现对某一历史故障事件的过程模拟,并分析故障地点、连挂车运行速度和退出点对线路"故障"和"救援"阶段列车运行的影响,论证了仿真分析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在列车运行中,针对列车晚点、加开列车、减开列车造成的不能按图行车的实际情况,研究并提出在原有运行图基础上进行智能化调整的方法,并将调整结果反映在运行图上,实时绘制出新的运行图.这为列车运行的调整及相关参数的计算提供了方便、直观的依据,反映了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高速铁路运营调度系统中,对列车进行跟踪,实时获取准确的列车车次号是必不可少的。车次追踪主要包括原始车次号的获取、车次号的逻辑追踪处理和列车车次校核3个方面。逻辑追踪是在某一时刻和某一地点,根据列车的实际运行情况,自动推算当时运行或者停车的列车的车次号。车次校核是根据计划或无线等车次号对追踪结果进行校核。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车次追踪技术,快速、有效,可以避免由于轨道电路故障而引起的车次追踪错误。  相似文献   

17.
客运专线动车组周期性运用计划编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动车组的运用是客运专线运输组织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分析动车组的各种运用方式,提出了动车组周期性运用的思想;并将动车组的接续运行与检修计划制定过程转化为动车组运用网络上具有较多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的TSP中旅行商的旅行问题;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在考虑综合维修条件下多基地、不同型号的动车组周期性运用计划编制的数学模型,并运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对给定运行图条件下合理配置动车组套数、存车线数量及动车段设备规模等问题进行研究;同时也分析不同运行图结构及不同维修条件对动车组需求数量的影响。初步研制开发了客运专线动车组运用计划编制模拟系统软件,该系统可给出动车组运用的交路图、维修内容、地点及时间等信息,为客运专线动车组的综合运用与维修管理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列车交会压力波与运行速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列车交会时产生的瞬态压力冲击对行车安全、旅客舒适性均产生严重影响。根据多次实车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将列车交会分为列车静止交会、等速交会和不等速交会3种工况,研究了3种工况的列车交会压力波与运行速度之间的关系,得到一系列回归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静止列车上的压力波与交会列车运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两列车等速交会时,列车上的压力波幅值与两交会列车的运行速度和相对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两列车不等速交会时,高速列车承受的压力波幅值小于与之交会的低速列车所承受的压力波幅值;两列车等速交会时的压力波大于一方列车静止时交会的压力波。  相似文献   

19.
目前,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列控系统作为轨道交通列控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列车之间的追踪间隔。追踪间隔的计算是列车生成移动授权的前提。列控系统中移动授权的发布由区域控制器来完成。列控系统中由于追踪模式的不同,列车追踪间隔也会有差异,从而影响移动授权生成,影响行车效率。分析了列车移动授权生成原理,研究了列车区间追踪场景下绝对追踪模式和相对追踪模式下的列车追踪间隔,并进行了仿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对追踪模式下列车生成的移动授权更大,可以进一步缩小列车追踪间隔;绝对追踪模式存在最优追踪速度。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在归纳旅客列车始发时间范围影响因素和介绍客车车底需要组数确定方法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旅客列车始发时间域与车底需要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建立车底需要数最少的旅客列车始发时间域优化模型,并提出传统方法与启发式方法相结合的求解算法,为确定车底需要数最少的客车开行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论:(1)客车车底需要数是衡量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劣的重要指标,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铁路客运的运营成本和运营效益,而旅客列车始发时间域则是决定车底需要数的重要因素;(2)以车底在配属站和折返站停留总时间最少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可得到车底需要数最少的旅客列车始发时间范围,对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