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桑塔纳轿车变速器换挡机构分析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立 《汽车技术》2008,(6):27-30
研究了桑塔纳轿车5挡手动变速器换挡机构结构,通过对换挡机构相关零件的力学分析和模拟整车状态下的换挡力测试,验证了在静态换档阶段同步器弹簧的弹力和定排销的定排力对整个换挡力有直接影响,从而提出了变速器两种结构改进方案.对改进后变速器进行的台架测试结果表明,1/2挡、5挡通过定排销结构改进后,变速器选换挡轴处的换挡力下降20N左右;3/4挡通过定排销结构、同步器弹簧改进后,变速器选换挡轴处的换挡力下降40N左右.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在美国和日本自动换挡变速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时至今日,在欧洲一般的手动换挡变速器,还占据着主导的地位。然而,使用者们也期望着对于手动换挡变速器操作的舒适性,进行不断地改进。本文讨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环境温度对换挡性能的影响,其在低温时,对换挡力-时间-特性曲线的影响是可观的。本文特对由此而造成的原因和影响,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系统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是基于手动变速器发展而来的,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将变速器挡位按奇、偶数分开布置,分别与两个离合器连接,通过离合器的交替切换完成换挡过程,以实现动力换挡。它综合了AMT的优势和AT动力换挡的优点,具有很好的换挡品质和车辆动力性、经济性,比较适合我国目前以手动变速器占主导地位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乘用车手动变速器换挡性能的评价流程、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手动挡车型换挡性能多采用主观评价,具有局限性,不能客观反映问题,且对设计开发的指导和规范作用较小。从D009车型手动变速器开发首次采用客观测试评价手段,结合以往项目主观评价经验,建立了手动变速器主客观换挡性能评价标准,完善了体系流程能力,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故障现象 一辆装备手自一体变速器的福克斯,行驶里程为22000km,车主反映其变速器手动换挡模式失灵、换挡冲击较大,且仪表故障灯亮等故障。  相似文献   

6.
占强 《世界汽车》2007,(7):80-81
手自一体变速器,顾名思义就是将汽车的手动换挡和自动换挡的优点结合在一起,既有手动换挡的驾驶体验,又有自动换挡的轻松方便,是目前最先进的变速技术,也成为越来越多车型的标准配置。  相似文献   

7.
这里,我可以自信地向大家推荐嘉车保手动变速器油.在长期维修变速器中,我对这款油感受较深.它具有超强的调控摩擦性能,以确保换挡的同步装置由始至终运行顺畅,并有效防止磨损和沉积物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正>前言当评估重型商用车手动变速器的换挡性能时,了解其性能和表现至关重要。换挡性能直接影响着车辆的驾驶感受、加速性能、燃油经济性和整体驾驶舒适性。因此,开发一种准确的评估方法来衡量重型商用车手动变速器的换挡性能至关重要。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种评价方法,旨在提供一个全面、客观的框架来评估重型商用车手动变速器的静态换挡性能和动态换挡性能。  相似文献   

9.
目前手动变速器测试项目中,换挡的动力源主要是人,从而使测试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很大。文章基于这种背景开发了1套用于手动变速器试验台架的自动换挡装置。文章简要介绍了试验台自动换挡装置的硬件设计和程序设计过程,并且依靠本自动换挡装置的软、硬件系统,结合某微型车变速器的相关参数进行了试验举例,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0.
某乘用车配置的自动变速器,其换挡摇臂仅有P挡和非P挡两个物理位置,其他挡位(R/N/D)通过换挡器本体的电信号发出,从整个换挡系统来看,P挡与R挡之间的切换力不仅包含换挡器本体P挡与R挡切换力,还包含变速器P挡与非P挡之间的切换力,而R/N/D之间的挡位切换力仅由换挡器本体提供,换挡器本体换挡力的产生主要由螺旋弹簧和齿形板的配合实现,换挡器换挡力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变速箱P挡和非P挡切换带来的影响,而且要考虑与R/N/D之间切换时主观感受的衔接,本文旨在说明换挡器本体换挡力是如何实现与变速器换挡力进行匹配,以及如何进行局部优化以获得良好主观感受。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乘用车手动变速箱的动态换档性能试验研究,制定了测试方法、测试工况以及数据分析。本文着重对快速换档、慢速换档和怠速时的换档特性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具体数据举例,对动态换档性能提出了性能要求,对设计改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具有双离合器的液力变矩器的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液力变矩器与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合理匹配可组成一种新型自动变速系统,其性能接近自动变速器,但成本降低。为该系统设计了具有双离合器(闭锁离合器,换档离合器)的液力变矩器。阐述了该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液力变矩器可支持新型自动变速系统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车辆换挡过程的离合器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离合器是车辆传动系统的重要部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它的接合与分离频繁,对它的控制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建立了整车模型中离合器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了换挡过程中离合器的控制问题,在其控制策略中对离合器的控制与换挡动作进行了协调,并且综合考虑了换挡品质的三个评价指标;最后,运行建立的整车模型,在整车模型中进行验证,得到了换挡过程中与离合器相关的系列曲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工程车辆电液比例换挡控制系统研究的重要意义。阐述了D65型动力换挡变速器的电液比倒控制方法和系统组成。对象统中比例减压阀加快速充液阀控制离合器接合的控制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该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控制换挡性能,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14年4月22日,为期一天的"2014中国汽车论坛"在北京召开。该论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承办,堪称国内汽车行业高规格、全球化的论坛。从2011年开始本论坛已举办三届,时间都在北京、上海两大车展期间,地点也相应地设在北京或上海。"中国汽车论坛"有两个特色:一是顶级、高端,每届论坛开幕的前一天,中国政府部门、汽车业界大佬、论坛重要来宾都会举行一场闭门峰会,峰会没有记者出席,参会嘉宾倡议中国汽车行业政策、发展等重大问题;另一个是全球化,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出面,该论坛每年都会邀请一些国外汽车组织的负责人,包括达沃斯经济论坛的专家等,论坛现场用中英文进行同声传译,论坛主题一般围绕中国和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全球视点。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绿色驱动,合作共赢",主要探讨"新经济转型下的中国和世界汽车产业——趋势、挑战、策略"。上午主论坛发言嘉宾依次是: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会长徐建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世界汽车组织主席Patrick Blain、世界经济论坛美国分部资深总监John B.Moavenzadeh、清洁运输国际委员会乘用车项目、负责人Anup P.Bandivadekar、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夕勇。《汽车科技》作为重要支持媒体出席"2014中国汽车论坛",并进行全程报道。现将嘉宾精彩发言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刘晓坤  赵鑫鑫 《汽车工程》2021,(3):364-373,386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采用多挡位变速器在保证车辆动力性的前提下,可以提高电机效率。为了减小换挡冲击,提升乘坐舒适性,需要对驱动电机和换挡电机进行协调控制。本文中以两挡变速器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Radau伪谱法的变速器换挡策略,选取冲击度和滑摩功作为两挡变速器换挡品质的评价函数,利用插值多项式对换挡过程中系统的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进行逼近,由插值多项式的导数值近似代替动力学方程中状态变量的微分值,将换挡过程的最优控制问题转换为非线性规划问题,并利用现有的非线性规划问题求解器进行求解。采用MATLAB软件对两挡变速器的换挡问题进行伪谱法求解,得到了两挡变速器换挡过程的最优控制轨迹,验证了伪谱法的有效性和优异性。  相似文献   

17.
对手动变速器的一种同步环在换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缺陷,提出在满足同步容量的同时,可以通过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改进设计参数来提高换挡时的同步性能。主要改进了同步环内螺纹参数,提高了其换挡摩擦力,实现了在换档过程中同步器和结合齿完全同步。  相似文献   

18.
张远程 《汽车技术》1997,(12):36-38,43
一辆日本生产的本田(HONDA ACCORD LX)轿车,配置有电子控制汽油喷射式发动机和七档的自动变速器。在使用中,发动机转速得升到400r/min以上,变速器才能自动换档(正确时在2000r/min左右自动换档),即存在换档时刻过于迟缓的故障,在正确分析故障原因的基础上,准确地排除了这一疑难故障。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大功率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中换挡离合器(含湿式制动器和湿式离合器)油压的调控水平,提高车辆的换挡品质,从结构上在换挡离合器中设计平衡活塞来补偿离合器旋转离心的影响,并在排油回路中增加背压阀以消除活塞腔内空气造成的不确定性。通过对换挡执行系统结构进行分析,分别针对离合器活塞、电液调压过程及离合器滑摩过程进行模型计算,在此基础上,将惯性相的充油调压控制进行拆解,即在转矩相结束时刻初始常量的基础上叠加一阶控制过程,针对换挡过程中系统存在非线性干扰和参数不确定性的特点,结合系统特性的分阶段试验标定,制定了换挡离合器调压过程的滑模控制策略,并基于MATLAB环境对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行仿真分析,最后进行实车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制动器充油还是旋转离合器充油,控制策略均能将惯性相持续时间、换挡冲击和滑摩功率损失等控制在合理范围;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性能,旋转离合器和制动器都能实现稳健的惯性相调压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