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2年10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诊断的21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患者中位年龄为38(16~68)岁。12例单中心型Castleman病中11例(91.7%)以透明血管型为病理类型;而9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中5例(55.6%)表现为浆细胞型或混合型。单中心型患者中无1例有发热症状,而多中心型患者中4例(44.4%)有发热症状。21例患者均给予手术切除。12例单中心型患者术后均达到持续完全缓解。9例多中心型患者中仅有1例术后达到完全缓解,其余8例均接受了化疗,1例联合放疗。接受化疗的8例患者中1例完全缓解,2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2例多中心型患者转化为淋巴瘤。中位随访46.2(12.2~138.7)个月,20例患者存活,1例转化为淋巴瘤的多中心型患者死亡。结论单中心型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好,预后佳;多中心型患者可转化为淋巴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前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原发病灶和转移淋巴结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1 996年 5月~ 2 0 0 0年 1 0月间收治且资料完整的 1 3 3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3 3例中术前化疗 6 8例 ,单纯手术 6 5例。术前化疗组纵隔淋巴结转移比例和转移度分别为 1 6 2 %和 4 9% ,单纯手术组为 6 6 2 %和 3 2 3 % ;术前化疗组腹腔淋巴结转移比例和转移度分别为 2 6 5 %和 6 9% ,单纯手术组为 47 7%和 1 2 1 % (P <0 0 5 )。术前化疗组 3年生存率为 45 8% ,单纯手术组为 44 4% ((P >0 0 5 ) )。术前化疗组出现复发和转移 1 6例 ,单纯手术组 7例 (P <0 0 5 )。结论 术前化疗不仅对原发灶有治疗作用 ,对转移淋巴结也有作用 ,术前化疗后原发病灶和转移淋巴结完全缓解率低是食管癌远期效果不佳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中放疗对宫颈癌Ⅱb 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放疗前后,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61 例宫颈癌Ⅱb 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包括CD4、CD8、CD4/CD8)的变化。其中28 例行术中放疗(IROT),33 例行单纯放疗(SR),并与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单纯放疗组和术中放疗组在放疗前CD4,CD4/CD8 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1),而前两组间CD4、CD8、CD4/CD8 无显著性差异;放疗后两组CD4、CD4/CD8 较放疗前均下降,CD8 上升,单纯放疗组CD4、CD4/CD8 明显低于术中放疗组(P<0.05)。结论 与单纯放疗相比,宫颈癌术中大剂量放疗对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较轻,有利于机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 30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的凋亡阳性率及bcl 2、bax蛋白表达的变化 ,以探讨放射治疗肿瘤的机理。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末端标记技术TUNNEL标记法对 30例Ⅰ -Ⅲ期宫颈鳞癌患者的放疗前后凋亡阳性率及bcl 2、bax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30例患者凋亡阳性率放疗前后的表达分别为 76 .7%和 10 0 % ,放疗后显著增高 (P <0 .0 5 ) ;bcl 2蛋白在放疗前后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73.3%和 4 6 .7% ,放疗后显著降低 (P <0 .0 5 ) ;bax蛋白在放疗前后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6 %和 10 0 % ,放疗后显著增加 (P <0 .0 5 )。结论 放疗的过程就是放射线诱导细胞调亡的过程 ,放射线通过抑制bcl 2蛋白的表达、增强bax蛋白的表达诱发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超分割放疗加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超分割放疗加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和反应。方法  6 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入超分割加同期化疗组 (研究组 )和单纯超分割放射治疗组 (对照组 )。放射治疗方法两组相同 ,鼻咽部放疗方案为 1.2Gy·次- 1 ,每天 2次 ,间隔 >6h ,总剂量 74Gy ;颈淋巴结 (+)给予治疗量 ,DT79Gy。化疗用PFL方案 :顺铂 6 0mg·m- 2 ,第 1天 ,氟尿嘧啶 75 0mg·m- 2 ,第 2~ 4天 ,亚叶酸钙 10 0mg·m- 2 ,第 2~ 4天 ,每 4周重复。研究组放射、化疗同期进行。结果 研究组的病灶全消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皮肤黏膜Ⅲ度放射反应较多 (P <0 .0 5 )。 1年、3年和 5年生存率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96 % ,6 7% ,4 3%和 73% ,4 3% ,33%。结论 超分割放疗加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优于单纯超分割放射治疗 ,晚期鼻咽癌患者加用化疗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1977~1987年我院收治原发性结外淋巴瘤100例,占同期住院淋巴瘤患者的14.77%。主要见于扁桃体、胃肠等器官。分别行手术、放疗、化疗及综合治疗,5年随访率92%。结果综合治疗组较单纯手术或单纯放、化疗组3年、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Ⅰ~Ⅳ期之间3年、5年生存率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并就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术后辅助放疗对HPV16相关Ⅱa(pT3)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长期生存的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后病理分期为Ⅱa(pT3)期食管鳞癌患者的97例病理标本以及54例正常食管黏膜或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PV16E6、p75NTR及P13K的表达,并分析HPV16、PI3K与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术后辅助放疗对Ⅱa(pT3)期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97例Ⅱa(pT3)期食管鳞癌组织的HPV16E6和PI3K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9%、69.1%;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42.3%,中位生存期52个月;HPV16阴性与阳性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7.6%、25.3%,术后放疗与未放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0.9%和3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示,HPV16阴性者术后放疗与未放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9.0%和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亚组分析示,HPV16阴性组中年龄≤61.5岁、女性、无吸烟史者应用术后辅助放疗提高生存率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16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改变了Ⅱa期食管鳞癌患者固有的辐射敏感性。术后辅助放疗只能提高HPV16阴性Ⅱa期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供受者匹配HLA分布频率与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之间的关系,以揭示匹配HLA位点对移植效果的不同影响。方法采用HLA血清学分型方法,比较分析肾移植术后存活10年以上患者和10年以下患者供受者匹配HLA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 490例存活10年以上的肾移植术后患者,供受者匹配HLA A位点A2、B5、B35和DR9抗原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存活10年以下患者(259例)。然而,HLA B位点B13、B46抗原在存活10年以上供受者匹配HLA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存活10年以下患者。结论供受者HLA-A2、B5、B35和DR9抗原相容的移植,可能有益于肾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9.
<正> 嗅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我院自1978年~1988年共收治6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13岁~43岁,病程1个月~5年。首发症状鼻塞鼻衄4例,恶心呕吐1例,凸眼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皮肤及骨转移各1例。误诊为鼻息肉4例,脑星形细胞瘤及鼻腔纤维血管瘤各1例.按Kadish分期标准B期3例;C期3例。鼻侧切开肿瘤切除1例,放疗及放疗加辅助化疗各1例,术后放疗3例。生存期10个月~12年。随访结果C期3例均在治疗2年内死于远地转移;B期3例均存活,其中2例生存期已超过5年。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放疗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宫颈癌放疗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抑郁自评量表 (self 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及自行设计的多项目调查表对 13 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宫颈癌患者放疗前期有 70 %存在轻重不等的抑郁症状 ;放疗中期占 66.9% ;放疗后期占 3 0 .76%。放疗前后SDS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无故疲乏、决断困难、生活空虚感和疼痛是影响宫颈癌患者抑郁症状的重要因素。结论 抑郁是宫颈癌患者普遍存在的症状 ,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 ,在宫颈癌患者放疗过程中 ,辅助有效心理干预措施减轻或消除抑郁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我院自1965年~1985年间恶性卵巢肿瘤146例行术后放射治疗,其中年轻妇女46例,其特点是以生殖细胞瘤为多,共27例,占58.69%,而生殖细胞瘤中又以无性细胞瘤多见,共21例,占77%。因生殖细胞瘤对放射治疗比较敏感,就是有较广泛的淋巴道转移,亦应积极采取术后放疗,可以提高生存率。本文总结46例术后放疗,其5年生存率为52.17%(24/46),较一般文献报告为高。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246例资料完整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过5年~10年随访,应用逐步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急性心肌梗塞的远期预后因素。结果预测生存或死亡总符合率为92.68%。证明这一方法可信而且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题总结了100例感染过敏性关节炎的多抗甲素治疗及其病因学探讨的结果。随访观察六个月至四年,多抗甲素组(100例)治愈率84%;安慰剂对照组(20例)5%减轻,两组比较结果,P<0.005。并观测HLA20例、HLAB-7抗原阳性者55%,与对照组(7.14%)相比较,P<0.005,有统计学意义。本题探讨结果表明,多抗甲素具育抗炎、抗过敏、鉴别小儿生长痛和佐证说明本病病因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我院1957~1984年共收治的肾脏恶性肿瘤216例其中肾细胞癌120例(55.6%),占肾脏肿瘤的第一位。有82例通过手术及活组织检查得到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76例(占91.5%),颗粒细胞癌2例,未分化癌5例。在患者中31岁以上者占86.7%,而20岁以下者6例,其中年龄最小者为7岁(1例),值得注意。本组中75例做了肾切除术。术后随访,三年存活率为47.1%,五年存活率为32.9%,有23例存活五年以上。其中Ⅰ期17例,Ⅱ期6例。因此在今后应尽早诊断、治疗肾肿瘤,以提高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我院1989年10月~1995年3月对57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肝血流同步双栓(经腹肝动脉、门静脉双置管同时注入化疗栓塞剂)治疗。结果半年生存率为94.1%。1年66.6%,2年31.3%,3年5.8%。该方法明显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是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中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四肢恶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少年多见。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高位截肢等,虽然尽可能地彻底切除了原发病灶,但不能同时消灭亚临床微小病灶,因而预后很差,5年生存率仅为20%左右。随着化疗药物的飞速发展和医疗技术不断提高,我组1982~1988年综合治疗四肢原发性恶性肿瘤6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将5年生存率提高达67.92%。综合疗法包括术前后周身化疗、动脉区域灌注灭活再植、体内切刮灭活法及截肢等。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88年~1993年经腹手术行肝癌化疗栓塞122例,手术死亡4例,余全部随访。1年生存率31%,2年生存率6.5%。肿瘤直径在10cm以下者1年生存率75%,膨胀型生长的病人1年生存率63.15%。合并重度肝硬化的病人1年生存率26.3%。肝动脉门静脉双栓塞的病人1年生存率53.3%。结果表明对于中晚期肝癌的病人尽管病变广泛,肝硬化严重,但治疗应取积极态度,经血管途径的化疗栓塞手术有明显的姑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用60具尸体对胃贲门附近的静脉做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一、胃左静脉分三型:以Ⅰ型(2支)多见,55例(91.66%);有33例(55.60%)位于脊柱左侧;汇入脾静泳者36例(60.00%);终末口径平均3.81毫米。二、贲门食管支分二型,Ⅰ型(1支)者55例(93.22%),汇入胃左静脉弓形郎者55例(87.30%)。三、胃右静脉汇入门静脉者49例(89.09%)。四、胃后静脉分二型,Ⅰ型(1支)者45例(90.00%),有41例(74.55%)汇入脾静脉中1/3段。五、胃短静脉具有2—6支,有44例(73.33%)为3支和4支型。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56年到1990年共收治乳腺恶性肿瘤病人2644例,其中经病理确诊的乳腺肉瘤21例,占同期乳腺恶性肿瘤病人的0.8%。6例腋下淋巴结肿大,占28.6%。病检均非肿瘤转移。本组资料表明乳腺肉瘤的发病年龄较乳癌为轻,45岁以上及病史1年以上者预后较好。因乳腺肉瘤多经血道转移或局部浸润,很少转移到腋下,治疗以肿瘤切除和乳腺单切为主,放疗的价值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1966年1月~1987年12月我院放射治疗妇科肿瘤12 395例,其中多原发性癌瘤52例,发生率为0.42%。近两年来发生率为1.77%,有逐年升高的趋势。52例多原发性癌瘤中51例为双原发性癌瘤,三原发性癌瘤1例,以宫颈癌合并其他癌瘤为最多,占86.54%。发生在生殖系统的33例(63.46%),发生在非生殖系统的19例(36.54%)。发病年龄与单发性癌瘤相似。妇科双原发性癌瘤1年内发生者占36.29%,5年内发生者占62.75%,平均间隔时间为5.01年,较一般双原发性癌瘤平均间隔时间6.2年为短。52例多原发性癌瘤的治疗以放射治疗为主,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50%、36.36%和26.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