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帆 《交通科技》2000,(4):32-33
分析我国内河船舶交通管理及VTS研究现状,论述开发内河船舶数据处理系统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开发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内河船舶数据系统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2.
石国政 《交通科技》2014,(1):117-119
根据目前内河船舶重大改装的现状,对重大改装的界定、有关管理规定、重大改装检验及适用技术标准进行了探讨。为方便重大改装的检验、设计及建造,就有关内河船舶重大改装问题对《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和《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提出了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内河货船船型特点,结合民营船舶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分析和不断试验、试用的基础上,形成《内河船舶大段建造工艺》,以替代其他船台建造方法建造内河船舶。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中国内河新能源船舶统一监管、远程运维,文中分析了现有船舶、车辆远程监管平台关键技术和内河新能源船舶监管要素及管理需求后,提出并搭建了内河船舶新能源系统监管平台.该平台采用自定义通信协议满足监管对象、数据项扩展需求;采用船载端与岸端信息数据加密方法保障信息安全;采用多种数据存储单元结合的混合分布式存储架构满足船舶新能源系统数据存储需求;提出布谷鸟搜索-概率神经网络算法,为开展新能源系统故障诊断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平台能够实时监管并记录船舶新能源系统运行状态,实现长江水域新能源船舶信息化管理,开创内河新能源船舶信息服务新模式,推进绿色长江建设.   相似文献   

5.
就内河船舶驾驶实时仿真系统进行了一些探讨,并结合作者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种内河船舶驾驶实时仿真系统的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6.
基于船位推算和GPS的嵌入式内河船舶远程终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船位推算方法辅助GPS进行船舶定位,设计了基于GPRS无线通信的嵌入式内河船舶远程通信终端.该远程通信终端为内河船舶的监控、导航和预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随着船舶交通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建立和实施船舶交通管理系统需要的增长,各国海上交通工程学者已经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提出不同标准对船舶交通危险进行定量评估.我国内河交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内河船舶交通安全作出定量评价,对于加强内河交通秩序的管理,减少海损事故,合理运用有限的管理经费以及提高交通效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帮助船检人员获取相对准确的内河船舶EEDI测试结果,指导内河船舶EEDI测试,从而提高内河船舶的能效水平,对内河船舶主机转速和通航环境偏差等因素对 EEDI测试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1艘西江千吨级散货船为研究对象,结合船舶静水阻力计算公式、EEDI计算公式和船-机-桨匹配原理建立了船舶EEDI仿真计算模型;利用实测数据对EEDI仿真计算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利用EEDI仿真计算模型研究了对象船舶主机转速、测试时风速和水深对内河船舶EEDI测试结果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①与实测值相比,所建立的EEDI模型油耗仿真结果与实船测试结果比较相近,平均误差约为2 .77% ;②主机转速偏差率大于3 .5% ,水深小于8 m或风速大于5级时,EEDI测试结果的偏差将超过5% .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我国内河船舶含油污水违规排放问题,在分析我国内河船舶非法排放油污水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1套基于AIS的内河船舶油水分离器远程监管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ARMCortex-M 3内核32位单片机来实现对船舶油水分离器运行状态信息的采集,并对采集的运行状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显示。系统将采集到的运行状态信息通过A IS广播消息实时地向海事部门广播的同时,还通过单片机SDIO接口保存到 SD卡内。在远程监控端,利用 VS2010平台开发的程序实现了对A IS广播信息的解码显示和船舶排放违规的识别,同时实现了对船舶端的远程监管。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并记录船舶含油污水排放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海事部门监管监测能力,改善我国内河船舶含油污水排放现状。   相似文献   

10.
长江干线桥区船舶到达规律数学模型及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内河桥区船舶交通流量分析的数学方法,以2008-2009年荆州长江大桥的船舶交通流量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内河船舶的抵达分布规律。依据国家标准GB/T4089—2008,使用双侧检验的方法对泊松分布参数进行了假设检验。其结果表明:荆州长江大桥水域船舶24 h内船舶流量分布符合泊松分布,船舶相隔到达时间符合二项分布,该模型的分布参数=7.82,经双测检验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典型的高风险海事事故,内河船舶碰撞事故致因因素众多.为了明确内河船舶碰撞事故致因因素,分析内河船舶碰撞风险,选取2013年至2017年长江内河航道419起船舶碰撞事故报告作为文本挖掘语料,将语料库中的人为因素、船舶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以及管理因素作为目标数据,利用R语言和文本挖掘方法,获得包含特征值和特征值权重属性的高维稀疏的原始特征向量空间集合,对tf-idf公式进行平滑改进,解决了文本识别过程中无法识别统计较为生僻的专业名词的问题,提升了文本挖掘方法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适应性.使用统计对其进行降维,获得最终33个维度的文本特征项,确定了船舶碰撞风险致因因素.通过实验验证了文本挖掘得出的船舶碰撞致因因素置信率达到了81%.以碰撞过程中的4个步骤为主线,构建基于"人-船-环境-管理"系统的船舶碰撞风险贝叶斯网络结构,计算贝叶斯网络结构中各节点的条件概率表,进行船舶碰撞风险建模.结合贝叶斯网络实现内河船舶碰撞事故的风险预测,并通过反向推理确定了人为因素是船舶碰撞事故致因中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几种船舶撞击力计算方法对红海大桥桥墩船舶撞击力进行计算,并与现行公路规范规定的内河船舶撞击力进行比较,提出现行公路规范规定的内河船舶撞击力偏小,安全度低,考虑到近年来部分撞桥事故计算分析情况,为保障桥梁的安全运行,建议采用修正的沃辛公式所计算的驳船撞击力作为船舶撞击力的设计值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3.
本期导读     
<正>内河航行船舶进行目标提取及特征值计算,是船舶航行监控及船舶交通流参数测量的基础。文中主要介绍:1将背景差分法与大津法相结合,提出了1种新的船舶目标提取方法,对不同天气、不同角度下内河在航船舶目标进行提取;2提出了基于圆环划分的特征值算法,通过此算法计算所得目标船舶的特征值。验证结果表明,基于背景差分结合大津法可实现船舶目标提取,所得船舶轮廓较为清晰,并具  相似文献   

14.
周平 《交通科技》2004,(1):86-87
针对内河营运船舶检验现状.分析营运检验存在的问题,探索加强船舶营运检验、提高检验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 内河钢船结构规范设计法计算程序系统(CCSRP)的编制,旨在为船舶制造厂、航运设计部门和船舶审图与检验部门提供一种快捷方便、功能齐全的内河船舶结构的规范设计法和校核工具.运用该程序系统不仅可以提高设计和审图部门的工作效率,缩短设计和审图周期,还可以避免项目的遗漏和疏忽,从而保证船体结构构件的设计满足<钢质内河船舶入级与建造规范(1996)>(以下简称<内规>)的要求,提高设计质量,确保船舶结构的安全性,减少使用<内规>过程中的人为差错,提高对<内规>的理解和使用的正确性,使审图和检验工作更好地满足质量体系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文中从如何提高内河各等级航道船舶通过能力的角度出发,在总结内河船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适应各等级航道标准船型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船舶的大型化和标准化可有效提高航道和通航设施的利用率和通过能力。引入单吨面积综合反映内河船舶的吨位和平面尺度,采用船舶尺度标准化系数衡量船舶尺度的标准化程度,可将它们作为反映船舶大型化和标准化的衡量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海船由海上交通水域(海域、海口)进入长江河道水域(内河)其安全受多种因素制约,文中从船舶特性、驾引人员特性、内河交通环境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1992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以下简称《91内规》)关于船舶在干、支流交汇水域航行、会让和避碰方面的规定,虽然比1979年《内河避碰规则》有较大的进步和完善,但由于全国内河干、支流航道纵横交织的地方特殊性和全国性法律的原则性及统一性,由一部统一的《91内规》去明确具体地规范全国各处的干、支流次汇水域船舶航行避让关系,也是不客观和不现实的。经过对《91内规》10年的适用实践,笔者认为现在很有必要对内河“干、支流交汇水域”的规定加以补充,使其进一步完善,规范船舶的航行和避让运行,避免或减少船舶在该水域发生水上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20.
余建生 《交通科技》2003,(Z1):109-110
分析洪水对内河船舶(队)操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