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采用上海地区早期用二灰碎石(简称三渣)基层回收料部分或全部替代天然集料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建设中。为了研究水泥稳定三渣基层回收料收缩性能,基于干缩应变、失水率、干缩系数等指标,考虑三渣回收料掺量、水泥剂量等因素的影响,对其收缩特性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并对比分析了水泥稳定三渣基层回收料与普通水泥稳定碎石收缩性能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暴露时间、失水率、三渣回收料掺量及水泥用量等因素,均对水泥稳定三渣基层回收料的收缩变形特性产生明显影响;普通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收缩性能优于水泥稳定三渣基层回收料。  相似文献   

2.
沥青稳定基层耐疲劳性能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关键影响因素。对5种级配的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TB 25混合料进行了控制应力的三分点小梁弯曲疲劳试验;分析了矿料级配、沥青品种对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级配的沥青稳定基层ATB 25混合料疲劳性能差别不大,说明采用低标号沥青的沥青稳定基层对应力水平变化更敏感。通过试验结果的同归分析并考虑现场修正系数,获得了沥青稳定基层的疲劳方程,可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半刚性基层的缺点,提出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并给出超载条件下轴载计算参数。采用Bisar3.0软件,计算在完全连续、部分连续和完全光滑三种界面条件下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各结构层层底拉应力。结果表明,在完全连续条件下沥青层不会产生拉应力,路面内部拉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半刚性基层底部;当沥青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的接触条件由完全连续向完全光滑转变时,沥青层层底和半刚性基层层底的拉应力逐渐增大;在三种界面条件下,沥青面层表面轮隙中心处都出现较大的拉应力。  相似文献   

4.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早期破坏严重,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以其优良的性能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只有采取科学的方法才能设计出性能优良的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以ATB-30为例,采用三种不同的设计方法确定混合料的级配和最佳沥青用量,并根据基层作用和受力特点,通过抗竖向变形和耐疲劳性能对比及其机理分析,选择出适合于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方法,对工程实践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煤油稀释沥青、乳化沥青和改性乳化沥青三种主要透层材料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与二灰稳定碎石基层两种主要半刚性基层对透层性能进行研究,通过量测透层材料在基层内部的渗透深度研究不同稀释率、不同材料和基层类型以及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养生龄期对透层材料渗透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剪切试验得到不同喷洒用量下基面层间的抗剪强度,确定透层材料的最佳喷洒用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隧道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有限元模型, 对隧道内半刚性基层 (预设横向贯通裂缝) 沥青路面沥青层疲劳开裂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对于隧道内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由于沥青层内最大拉应变显著大于沥青层底拉应变, 导致沥青层内的疲劳寿命远小于沥青层底的疲劳寿命。 沥青层层底疲劳开裂寿命影响因素敏感性排序为: 基层模量>面层模量≈面层厚度>基层厚度。 基层模量越大、 基层厚度越厚、 沥青面层模量越小对沥青面层疲劳开裂寿命越有利。  相似文献   

7.
霍丽敏 《交通标准化》2014,(1):23-25,29
采用煤油稀释沥青、乳化沥青和改性乳化沥青三种主要透层材料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与二灰稳定碎石基层两种主要半刚性基层对透层性能进行研究.通过量测透层材料在基层内部的渗透深度研究不同稀释率、不同材料和基层类型以及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养生龄期对透层材料渗透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剪切试验得到不同喷洒用量下基面层间的抗剪强度.确定透层材料的最佳喷洒用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煤油稀释沥青、乳化沥青和改性乳化沥青三种主要透层材料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与二灰稳定碎石基层两种主要半刚性基层对透层性能进行研究,通过量测透层材料在基层内部的渗透深度研究不同稀释率、不同材料和基层类型以及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养生龄期对透层材料渗透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剪切试验得到不同喷洒用量下基面层间的抗剪强度,确定透层材料的最佳喷洒用量。  相似文献   

9.
借鉴国外壳牌车辙预估方法,分析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抗车辙性能,并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沥青稳定碎石基层还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形式,车辙主要发生在表面层和中面层;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相比,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产生的车辙深度增加不大.从提高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角度出发,建议可着重提高沥青中上面层的抗车辙性能,并且ATB-25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厚度设置在15~20cm之间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0.
结合某高速公路排水基层试验路,对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混合料设计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确定沥青碎石最初沥青用量范围,并进行水稳定性试验、APA车辙试验和高温性能试验的检验,最终确定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的最佳沥青用量。  相似文献   

1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通过加铺沥青层面可以改善结构性能,提高行车质量,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美化路容路貌,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沥青路面的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结合某旧路处理工程施工实例,从材料与设备选取,旧路面铣刨,混合料拌制与施工准备,基层施工及压实技术等方面介绍沥青路面旧路处理施工技术,并提出了相关施工建议,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半柔性水泥乳化沥青加铺层的结构特性,提出了加铺半柔性水泥乳化沥青的常规路面结构,并采用ANSYS软件建立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对旧水泥路面加铺改造中不同的半柔性水泥乳化沥青厚度进行分析,确定其合理的铺设厚度。  相似文献   

14.
以徐州G104机场路为依托工程,从APP改性沥青油毡抗反射裂缝的试验模拟研究着手,对其在旧水泥路凝土路面改造中的应用方案、技术参数和现场施工技术进行系统探讨,对应用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APP改性沥青油毡作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的层间抗裂材料,可有效防治反射裂缝的发生和扩展,同时降低旧水泥路改造的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5.
以汕头市潮汕路大修工程改造施工方案为例,通过对玻璃纤维格栅的性能特点、作用机理等的分析,从而得到玻璃纤维格栅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中具有防止反射裂缝的作用。同时还对玻纤格栅铺设、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铣刨拉毛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起来,最后得卅其在旧路改造工程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旧路面材料现场冷再生后用于路面基层是目前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的一种主要方式,而冷再生的深度直接影响到路面再生的造价和使用效果.结合路面再生实际工程,提出沥青路面冷再生深度的确定原则,可以再生后混合料强度为主要指标,综合考虑原路面结构及其破损状况来确定路面再生的深度.  相似文献   

17.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就是将旧沥青路面经过表面加热、翻松铣刨,并掺入一定比例的新骨料、新沥青、再生剂等,利用移动式的就地拌和设备进行加热拌和,将热再生混合料铺筑成为新的沥青路面面层的一种再生技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可100%利用旧路面沥青混合料,是一种经济、环保、可靠的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详细介绍了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在开阳高速公路维修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方案设计、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等。  相似文献   

18.
采用FWD对某高速公路旧沥青路面进行全线弯沉检测,以及对不同路面结构型式进行FWD与贝克曼梁弯沉比对试验检测,以分析评价旧沥青路面结构的强度状况。根据代表性路段旧沥青路面实测的结构层厚度和力学参数代表值,采用公路路面设计程序计算旧沥青路面顶面弯沉值,比较其与将FWD实测弯沉值转化为贝克曼梁弯沉代表值的差异,有益于旧沥青路面的弯沉检测。  相似文献   

19.
董鹏 《交通标准化》2009,(19):41-44
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对石太高速公路旧沥青路面进行维修,在进行旧沥青路面路况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旧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抽提筛分试验,研究确定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以及路面就地热再生的施工方案,同时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董万军 《交通标准化》2010,(15):122-125
反射裂缝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罩面和半刚性路面的常见病害,对道路的危害极大.故对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包括温度型反射裂缝和荷载型反射裂缝,然后在分析国内外道路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多种路面裂缝的预防及治理方法,对道路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