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我院1995年临床应用8例冠脉内球囊扩张式支架的经验,全部手术成功,狭窄血管病变由平均90%扩张至-10%,随访无合并症,讨论了支架适应症选择、支架植入术操作技巧、术后抗凝治疗和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体会。方法自1995年5月至2008年8月我院行外科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92例,其中男62例,女30例,年龄3~73(29.66±12.38)岁;其中原发性IE82例,继发性IE 10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情况:先天性心脏病31例,瓣膜病变59例,左房黏液瘤1例。92例患者经外科手术清除感染病灶及赘生物,并纠治瓣膜病变和心脏畸形。其中择期手术80例(87%),急诊12例(13%)。术前术后应用大剂量敏感抗生素。结果原发性IE组择期手术70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4.3%);急诊手术12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25%);继发性IE组术后早期死亡3例(30%),术后随访时间24月,随访83例,随访率100%。均无心内膜炎复发,心功能恢复Ⅰ级68例,Ⅱ级15例。结论早期诊断、适当的手术时机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和敏感抗生素选用是治疗IE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我院自1984年来使用的120例多功能程控心脏起搏器,其中VVI114例,DDD5例,DVI1例。通过对其中95例进行的162决程控,认为在置入术后适时地合理地程控,可以纠正起搏器的部分合并症、消除症状、节约电能、延长起搏器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起搏器次数。相信这类起搏器定会得到更加广泛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 利用相控阵超声装置,进行对人体内脏器官的扫描显示,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国外的研制,起始于七十年代中期。我们这台仪器是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陕西师大声学所、西安医学院附属二院共同协作研制成功的科研样机,系国内第一台相控阵超声诊断装置。1981年5月~9月在我院进行临床应用研究,共探测239例患者,手术对照48例,并在体外用标本和试块进行分辨率和失真程度的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报告16例St·Jude Medical人工机械瓣膜替换术病人,术后死亡1例,余15例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病程较短。短期随访(10~31个月)多数病人胜任轻、中度体力活动,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14例;心功能改善Ⅱ级或Ⅲ级的11例(占15例的73%);未发现出血和栓塞报告。本文还就St·JudeMedical人工机械瓣膜的设计、制作特点,结合临床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 45例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男性 41例 ,女性 4例 ,平均年龄 55.8岁。共 48支靶血管内置入支架 49只 ,单纯型病变 5例 (1 0 .2 % ) ,复杂型病变 44例 (89.8% ) ,包括闭塞性病变 3例。 de novo置入 1 4例 ,suboptimal置入 1 4例 ,bail- out置入 1 7例。多支架置入 3例。结果 手术成功率 1 0 0 % ,均无严重急性血管并发症和出血并发症。冠脉造影 (CAG)随访 5例 ,平均随访 1 0 4 d,其中 1例出现再狭窄 (2 0 % ) ,再次行经皮穿刺冠脉腔内成形术 (PTCA)有效。结论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技术 ,急性心梗者手术的成功标志着适应证范围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7.
<正> 慢性病毒性肝炎(迁延型及活动型)的治疗,在目前仍然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国内外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我院自1980年12月至1982年3月用渭南地区制药厂试产的复方水飞蓟蜜丸治疗慢性肝炎128例,临床上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并对67例进行了随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新生儿硬肿症是威胁新生儿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我院自1986年1月至1990年3月共收住硬肿症患儿203例,死亡45例。其中住院24h内死亡者27例(60%)。病死率为22.3%。个别病情垂危,家长放弃治疗者未统计在内。临床资料本组早产23例。足月22例。生后7天内发病者32例(71.1%)。出生体重2500g以下者26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246例资料完整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过5年~10年随访,应用逐步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急性心肌梗塞的远期预后因素。结果预测生存或死亡总符合率为92.68%。证明这一方法可信而且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最为有效的方法。虽然该术式具有恢复速度快、安全性高等特点,但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依然较高,严重影响远期疗效。因此,进一步研究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王聪霞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冠心病的研究方面,尤其是在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及临床预测方面取  相似文献   

11.
<正> 1959年~1990年我院共收治气性坏疽患者14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11例,女3例,年龄为17岁~52岁。12例因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所致;2例并发于局部治疗后(1例肛周脓肿切开术后,1例右网球肘封闭术后)。14例伤口分泌物涂片均找到粗大带荚膜芽胞杆菌。1例还培养出芽胞杆菌。8例行开放性截肢术,3例保存肢体痊愈,3例死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住院死亡新生儿的临床特点、死因构成及变化规律,为提高围产重症医学救治水平,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出生家庭、高危妊娠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系,总结死亡率、死因及变化规律。结果 (1)8 869例住院新生儿中死亡108例,死亡率1.22%,可避免死亡率0.86%;可避免死亡比71.29%。(2)感染性疾病仍然是住院新生儿死亡的首位原因。2012-2016年,我院住院新生儿前5位死因依次是: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窒息、先天畸形、遗传代谢性疾病。足月儿前3位死因分别为感染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窒息。早产儿前3位死因分别为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窒息。(3)我院新生儿死亡率由2012年2.02%下降至2016年1.09%。败血症由2012-2015年间首位死因,下降至2016年第3位;呼吸系统疾病为2016年首位死因,窒息为第2位;先天畸形由前3位死因下降至5位以后。结论随着新生儿救治水平逐步提高,住院新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控制感染性疾病是降低住院新生儿可避免死亡率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处理及疗效随访。49例经右心行窦瘤破裂及合并畸形修补术;2例经主动脉行窦瘤破裂修补的同时分别行主动脉瓣悬吊成形或主动脉瓣替换术。结果显示∶51例中,住院死亡3例;术后随访有3例可能仍有轻度主动脉心腔间血液分流,余病人疗效良好。提示:主动脉窦瘤破裂均应尽早手术,必要时行急诊手术,其中多数经右心均能修补,必要时可同时行主动脉、右心联合切口。  相似文献   

14.
<正> 同种异体肾移植治疗肾功能衰竭(简称肾衰)不可逆的患者,国内许多省市医院相继开展,并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院于一九七九年元月开展了这一工作,截止八○年十二月一日共作了6例,除一例为先天性多囊肾病例外,其余5例均为慢性肾炎肾衰。第三例术后存活一年余,第四例术后已存活4月余,第五例术后已40多天,仍在住院治疗观察中。余3例死亡。现将6例临床资料及我们的体会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1983年10月至1993年5月期间我院27例冠状动脉架桥(CABG)手术。其中1987年前1例,1987年后26例。术前均经冠状动脉造影(CA)证实病变。采用自体大隐静脉(SVG)和(或)左乳内动脉(LIMA)作移植血管。全组死亡2例(7.4%),1987年后26例中死亡1例(3.8%),25例成活,随访5月~6年。心绞病消失率约88%,心功能改善至Ⅰ纹21例(84%),Ⅱ级4例(16%).全部患者恢复工作,提示CABG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8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血管再通率(mTICI分级≥2b)、围手术期并发症、出院时NIHSS评分变化及90 d良好预后率(mRS评分≤2)。结果 3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89±12.41)岁,其中男性21例(55.3%),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为100%,血栓逃逸3例(7.9%),术后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2.6%)。出院时NIHSS评分平均1分(0~1分)较术前NIHSS评分平均4分(4~5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90 d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率89.47%,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比例为91.2%,影像学随访评估病变血管通畅性良好,支架置入患者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临床随访期间无新发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结论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接受血管内治疗可能是安全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正> 本文对1974年7月至1985年6月间植入永久性入工心脏起搏器的96例病人和126个起搏器进行了远期随访。目的是探讨影响远期予后的因素,以指导今后更好的选择适应症,96例中死亡6例,心功能不全14例,其余76例可参加正常工作或轻工作。全部病例均因三度房室阻滞或严重病窦综合征并伴阿斯  相似文献   

18.
我院采用经前路切除钩椎关节的方法治疗12例颈椎病。7例为脊髓型,伴有神经根受压症状;5例为椎动脉型,伴有脊髓和神经根受压表现。X线检查均提示钩椎关节增生肥大。全部施行了钩锥关节切除术。随访1~2.5年,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自 1990年 2月至 1998年 8月 ,共收治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32例 ,15例行血管内栓塞术(其中 1例栓塞失败改作手术治疗 ) ;17例显微镜下直视手术 ,术后死亡 1例。随访 2 8例 ,2 2例恢复良好 ,1例植物生存 ,2例偏瘫 ,2例动眼神经麻痹 ,1例癫痫。对前循环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要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手术期处理刘建林,黄庆恒,李明(西安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西安710061)我院自1987年至1994年2月共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7例。死亡1例,死亡率3.7%,取得显著临床效果。周密而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远期疗效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