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互通立交桥是城市快速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行能力直接影响到快速路主线的服务水平以及快速路疏散、分流城市交通的能力。现阶段,由于资金、技术、设备以及交通环境的限制,不能获得立交桥区大量的实测数据,使得应用观测数据研究立交桥区通行能力具有一定的困难。应用仿真软件——VISSIM,以天津快速路卫昆互通立交为研究对象,在仿真模型标定和验证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仿真实验设计,得到了立交桥区各部分及整体的通行能力值,为互通立交桥的交通规划、设计、交通组织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别建立了城市快速路苜蓿叶互通立交合流影响区、分流影响区、交织区的端部外侧车道交通量预测模型和车头时距分布模型,根据实测数据标定了快速路苜蓿叶互通立交各区域的通行能力模型;综合上述模型建立了苜蓿叶互通立交整体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确定了苜蓿叶互通立交的通行能力,并应用仿真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为研究快速路互通立交的通行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快速路合流区交通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由交通调查数据得出合流影响区汇入车辆数与主线车道交通量的关系.通过研究合流区通行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由交通运行特性及运营管理的需要,给出了合流影响区通行能力定义;用实地调查数据并借助交通仿真技术对分析需要数据进行补充,得出主线到达流率、汇入流量和合流影响区通行能力三者间的关系.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出快速路合流影响区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并借鉴RWS-C控制策略提出基于影响区通行能力的匝道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公路交通量增长迅速,而部分高速公路互通立交通行能力的不足,已经成为影响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的主要因素。该文结合大湾区交通流及路网特点,针对性地提出了互通立交通行能力的分析思路及方法,重点对匝道分合流区域的服务水平进行了分析计算,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合流区通行能力是影响快速路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分、合流影响区的通行能力是制约分、合流区通行能力的关键原因。文章从分析分、合流影响区内的车辆运行特性入手,根据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大量的实测数据,分别通过统计车头时距、速度-流量关系和饱和流时高频率出现的流率等方法推荐了快速路分、合流影响区的通行能力,为快速路分、合流区的交通规划和设计,交通组织和管理的改善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互通立交在城市快速路交通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的选型对整个立交的交通功能、投资、占地、景观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等起较为重要的作用。我国各个大中城市相继修建快速路,通过对长春快速路上的互通立交选型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一些互通立交选型思路,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互通立交设计技术发展回眸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立交方案构思、立交交通分析的构思新方法、立交方案比选评价结构模型、立交交通工程的设计、城市立交道路CAD、立交桥头处理、加筋土挡土墙等方面对20世纪城市互通立交设计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回眸;总结了21世纪天津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设计在制定国内首部快速路设计标准、结合实际突破规程综合确定立交等级、立交方案选型的新构思、立交交通安全设计及科学研究与立交设计相结合等方面的新提高。  相似文献   

8.
臧晓冬 《中外公路》2011,31(1):236-238
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现有交织区运行速度分析模型应用在快速路互通立交交织区运行分析中的不足,提出了车道变换次数的预测方法,应用建模技术建立了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交织区交织速度和非交织度预测模型,并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满足快速路互通立交交织区运行速度预测的需要,为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的规划选型和评价提供理论基...  相似文献   

9.
快速路交织区通行能力分析方法是当前我国城市快速路建设分析所缺少的关键内容,为梳理交织区通行能力研究脉络,确定交织区通行能力分析方法研究方向,研究首先应用对比分析及实测数据测算方法,从定性及定量两个方面对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开展交织区通行能力分析工作时常用的"九五"公路通行能力分析指南、"十五"公路通行能力分析指南、2003年《公路通行能力手册》中交织区通行能力的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而后详细阐述了2010版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中最新交织区通行能力分析方法及流程,论述改版方法的优点及不足,为我国交通研究人员开展交织区通行能力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张卫华  陶虎  陈乾 《公路工程》2022,(1):149-155
为研究互通立交分流区交通冲突特性,确保车辆的安全运行,提升通行效率,分别选取TTC和PET模型作为判定追尾冲突和换道冲突的标准,通过对交通流和交通冲突数据的分析,拟合出预测交通冲突发生概率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分流区交通冲突发生数不仅随着交通流率的增加而上升,还受到车辆驶入分流区时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互通周边区域拥堵问题,基于现状路网分析和远期交通转向流量预测,综合考虑了周边路网、转向流量、交通组织、保通等各种限制因素,提出了3个设计方案,从工程规模、工程造价、路网交通量匹配度及拥堵治理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最终给出了雷甸互通立交的改建方案。项目建成后,较好地解决了雷甸互通周边区域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对今后类似互通工程的改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得到符合我国交通流特性的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实现城市快速路的安全高效运行,首先对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间距的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将其分为加速车道长度、两立交净距和减速车道长度3部分;然后以概率论和微分法相结合的思想,结合主线交通量对加速车道长度进行了研究;以概率论和微分法相结合的思想,结合交通标志的位置设置对互通立交净距进行了研究;运用动力学原理并结合驾驶员的驾驶舒适度对减速车道长度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到了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模型。最后计算得到符合我国实际的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值。  相似文献   

13.
由于全苜蓿叶或相邻象限设置环形匝道的部分苜蓿叶互通存在距离很近的相邻进出口,互通内主线存在交织区且交织长度短,交织车辆易对主线直行车辆造成影响。为提高主线的通行能力与行车安全,经验上一般在存在交织区的主线设置集散车道。考虑设置集散车道后,互通的占地与工程造价会较大幅度增加,设计阶段需对设置集散车道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利用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2000)中对高速公路交织区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介绍了全苜蓿叶枢纽互通是否需要设置集散车道的论证过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合理选择互通式立交改扩建方案,保证改扩建后互通式立交能满足远期交通需求,该文从互通通行能力的窄点——匝道与主线连接部分的合流区及分流区的通行能力入手,分析互通在改扩建后的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并为互通改扩建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以已建成通车的沪宁高速公路无锡枢纽互通扩建工程设计作为案例,应用通行能力分析结果,证明了最终确定的"八车道直接拼宽、维持原来匝道布局及匝道标准"的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区道路、交通和行车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远高于基本路段,是制约高速公路运行安全和通行效率的瓶颈路段。互通立交安全性评价研究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离实际应用仍有一定差距,有必要对其研究现状进行回顾、总结与展望。为此,针对互通立交安全性评价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总体框架搭建,将其具体分为人因工程理论、交通冲突理论、运行速度协调理论三大理论,事故统计法和层次分析法两大方法,并对其进行综合评述。研究结果表明:人因工程理论适用于主线和匝道的安全性评价,能更准确排查行车安全隐患点、段,但应考虑车辆类型和合理的试验样本量,提高评测指标的稳定性;交通冲突理论适用于主线上存在明显交通冲突区域的安全性评价,但未考虑道路条件对安全性的影响,且应进一步完善交通冲突评价指标体系、划分阈值以及分、合流形式的研究;运行速度协调理论较为成熟,已应用于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安全性评价,但主线和匝道的运行速度段落划分和预测模型精度均有待进一步提高;事故统计法的结论客观可靠,但事故数据统计和共享难度大,层次分析法可确定安全性评价的重点内容和关键影响因素,但评价结果主观性较强,2种方法的适用性均存在较大限制。未来研究应针对主线和匝道两大区域系统展开,评价对象应包括分流影响区、合流影响区和衔接过渡区三大路段,建议聚焦人因工程开展深入研究,以最小的代价创建符合人机功效学的互通立交安全运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仿真求解城市快速路交织区合理长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振报  郭南  李金山 《中外公路》2007,27(6):197-201
城市快速路交织区长度的合理设置对于提高交织区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减少对快速路非交织段交通流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对菱形立交先入后出式出入口进行数据收集,利用该数据标定和验证VISSIM微观仿真模型,建立城市快速路交织区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城市快速路先入后出式出入口交织区长度建议值。  相似文献   

17.
机场路是连接城市快速路环线与S39高速公路及常州国际机场的交通干道。机场路高架快速化改造时,同步对既有S39机场路互通进行了改造。以机场路高架与S39高速公路机场路互通节点改造方案为例,阐述了充分利用既有高速公路互通资源改造提升,以实现城市快速路与高速公路间"客货分离"、"快、高一体"的快捷、高效、安全衔接的功能,确保城市内外快速交通转换运行的顺畅。  相似文献   

18.
城市快速路施工区通行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对快速路施工区交通运行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施工区交通组成、饱和流率、车头时距、运行速度等交通参数分布特性,得到了城市快速路施工区通行能力值介于1500veh/h/ln~1700veh/h/ln之间。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给出了双向8车道快速路单向不同车道关闭形式下的施工区通行能力值。最后分析了施工区的速度、流量和密度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拥挤排队状态下速度与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19.
该文首先结合实际调查数据对分流区交通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主要从交通流量、车速两方面;然后提出了分流区服务水平计算模型以及服务等级划分建议值;最后在交通流特性以及服务水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流区通行能力参考值,并绘制分流区车速—流量曲线。  相似文献   

20.
针对苏州绕城高速公路天池山互通改造项目进行改造方案研究.对现状天池山互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5条改造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叶型双层立交+直行平交""Y型三层立交+直行上跨""B型单喇叭互通+直行平交""优化型B式单喇叭互通+直行平交"4个改造方案,从立交通行能力、行驶安全性、互通占地面积、立交线形美观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选,最终选择了最优设计方案.改造项目实施效果:满足了立交各转向功能,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原有立交设施,节约了资源,保证了交通安全,满足了通行能力,成为高新区进出绕城高速公路的第一门户,推动了高速公路与市域快速路一体化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