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胎儿下腔静脉直径和血流频谱的超声检测方法及意义。方法  75例孕妇 (孕周 2 2~ 4 1周 )行常规超声检查 ,对胎儿下腔静脉行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正常胎儿下腔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图为三相型 :大“v”、小“e”波和反向“a”波 ;不同孕周胎儿下腔静脉的血流参数中 ,RI、PI、A/S、S/D无统计学差异 ,而TAM、Tmax、Tmin在妊娠早期 (<2 8周 )显著低于妊娠中晚期 (P <0 .0 5 ) ;下腔静脉直径随孕周增长而增大 (P <0 .0 1)。结论 多普勒超声探测胎儿下腔静脉血流频谱是完全可行的 ;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时要考虑孕周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超声检查出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染色体及微缺失异常情况,探讨胎儿CHD的发病原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超声科行常规检查(孕1828周)的孕妇26 042例[年龄2028周)的孕妇26 042例[年龄2045(31.51±4.05)岁,孕(23.65±4.32)周]发现胎儿心脏结构异常者,行超声心动图诊断及染色体检查,终止妊娠者行病理检查。结果近2年本院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CHD 416例,引产后尸解证实的82例,均行染色体检查,发现18例染色体异常,其中18-三体8例,21-三体4例,13-三体2例,45X1例,三倍体1例,46XXY 1例,46XYY 1例。64例染色体正常者,其中31例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3例存在22q11.2微缺失综合征。结论胎儿CHD与染色体及微缺失有关,若超声检查发现胎儿CHD时,应进行染色体常规核型分析及FISH法微缺失检测,以降低出生缺陷,避免染色体异常综合征患儿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诊断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妊娠大于18周、有高危倾向的孕妇及会诊病例共193例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胎儿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三血管切面及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观察心脏大小、结构、大血管的位置、走行等;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各瓣口及间隔、大血管内血流情况。结果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19例。其中单心室、单心房并共同动脉干1例;单心室1例;右室双出口1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2例;左心发育不良2例;三尖瓣闭锁2例;法乐四联征3例;主动脉瓣狭窄1例;单纯室间隔缺损6例。合并心外畸形2例,其中内脏膨出并重度脑积水1例、脊柱裂1例。漏诊Ⅱ型房间隔缺损2例。显示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100%。结论超声心动图是早期诊断胎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最主要、无创性诊断技术,对围产期临床正确处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简讯     
<正> 1987年1月起我校医用超声研究室,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学教研室、心血管病研究所、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学教研室与协和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共同承担七·五攻关课题“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优生研究)。”按计划第一年各校应完成胎儿超声心动图100例,超声测量16孕周次上各组胎儿心血管各径值及脉冲多普勒各瓣区峰值流速,初步摸索探测技术并随机检出先心病,1987年10月我校协作组已写出论文一篇,应邀参加广州市召开的全国优生、优育学术交流会,我协作组代表裘佩春在分组会上作了“胎儿心血管异常产前超声诊断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产前能够诊断胎儿心血管发育异常,评估其超声诊断价值,我们联合应用M型及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孕16周以上的孕妇310例进行产前检查,其检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11例,经引产尸解及生后随访证实。并发现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中检出率(5.5%)明显高于无高危因素的孕妇(0.7%),两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本文认为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产前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胎儿心脏,诊断胎儿心血管发育异常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 应用超声心动图,可以无创伤地研究心动周期中心脏各种血液动力学参数,从而可判断血液动力学改变和心功能。近年来国外学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左室功能及解剖异常已有报导(1.2),1979年作者曾报告应用超声心动图左室重量测定诊断早期左室肥厚(3)。在此工作基础上本文就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进行左心功能观测血液动力学改变,并对左室或右室负荷过重疾病的左室重量变化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超声心动图观测心脏疾病左心血液功力学变化的评价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胎儿肝、肾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择 16~ 2 2周妊娠要求引产的 16例孕妇 ,随机分为两组 ,米非司酮组 (8例 )给予口服米非司酮 2 5mg ,每日 2次 ,共 3d ,第 4天晨口服米索前列醇 6 0 0 μg。对照组 (8例 )给予水囊引产。两组均于胎儿娩出后立即解剖 ,取胎儿肝、肾组织各 4小块 ,按照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电子显微镜室电镜标本制作规范制成标本 ,电镜下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米非司酮组胎儿肝、肾组织超微结构表现出广泛的病理变化。结论 中期妊娠用米非司酮引产可造成胎儿肝、肾组织损伤 ;中期妊娠米非司酮引产失败时不宜继续妊娠 ,并且应慎用于足月妊娠引产。  相似文献   

8.
中期妊娠系指妊娠周数在12周以上28周以下者,从临床实践中看,妊娠28周前后胎儿即有存活之可能;故对中期妊娠的中止原则上均限制在妊娠26周以下。由于中期妊娠的生理特点:(1)子宫的肌肉神经装置和神经体液机制在中期妊娠时较妊娠早期和晚期为稳定,致子宫对于宫缩物质不敏感。(2)子宫腔大、肌壁柔软充血,较易于  相似文献   

9.
<正> 作者报导曾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84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其中35例同时作了两维心回声图研究)发现存在二尖瓣下钙化或硬化。其中82例有通常被称为“二尖瓣环钙化”的二尖瓣后下部钙化,其钙化的部位在二尖瓣后叶与左室后壁之间的夹角内,而不是在二尖瓣环的本身。66例从左室向左房作连续扫描时显示了二尖瓣后下部钙化的末端与二尖瓣环不连贯,其  相似文献   

10.
测定629例妊娠5~40周孕妇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结果发现:无脑儿孕妇血清PAPP-A水平在妊娠早、中期均明显降低;在妊娠早、中期,胎儿21三体孕妇血清PAPP-A和AFP水平均下降,β-hCG水平升高。胚胎死亡和宫内死胎孕妇血清PAPP-A和β-hCG水平降低。提示此三种妊娠蛋白可在妊娠中期尤其是在妊娠早期作为筛查胎儿异常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对胎儿染色体异常和神经管缺陷(NTDs)的筛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门控核素心血池显像检测手段对临床心功能状态的判断提供一客观、准确的量化指标。方法 选取我院 393例因各种心脏疾病行门控核素心血池检查住院患者 ,用SPOPHYDS7型SPECT ,FRANKFURT门处理程序 ,获得左室各功能参数 ,依据WHO心功能分级标准 ,将心功能分为 1~ 4级。结果 临床心功能不同级别间心血池显像所获各指标值明显不同 ,心功能 1~ 4级 ,GEF、PER、PFR呈依次减低趋势 ,EDV及PS依次增大 ;GEF值小于 36%时心功能处于失代偿期者占 71 3% ,当GEF值小于 2 6%时多数心功能处于 3~ 4级 ,当GEF值为 2 6%~ 35%时 ,心功能多处于 2~ 3级 ,当GEF值大于 36%时心功能多处于 1~ 2级。同时表明 :心血池显像所获各项参数之间相关非常显著 ,且与临床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良好 ,依次为EDV、GEF、PER、PFR、PS。结论 核素心血池显像所获各项参数能够直接、客观、准确反映出临床心功能状态 ,同时提供室壁运动、相位分析等其他指标  相似文献   

12.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590例,用转流全身降温至24~27℃;应用4℃含钾停跳液灌注冠状动脉,每30min 1次;血液中度稀释(HCT20~25%、Hb80g/L);心脏冰屑局部降温至20~9℃等方法行心肌保护。结果使590例心脏均复苏成功,自动复跳413例(68%),除颤复跳177例(32%)。本法具有心肌降温充分、均匀,减少耗氧量,减少微栓等特点,致使心脏自动复跳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用氚标记的氨基酸进行放射自显影研究需要的曝光时间太长。一般当切片蘸乳胶以后需要在冰箱内置暗盒中曝光2~7周。国内有些研究者为了提前检查氚标记物的注射区曾使用过用闪烁液加速曝光的办法,但从来没有见到用闪烁液处理全部切片进行神经追踪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我院1957~1984年共收治的肾脏恶性肿瘤216例其中肾细胞癌120例(55.6%),占肾脏肿瘤的第一位。有82例通过手术及活组织检查得到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76例(占91.5%),颗粒细胞癌2例,未分化癌5例。在患者中31岁以上者占86.7%,而20岁以下者6例,其中年龄最小者为7岁(1例),值得注意。本组中75例做了肾切除术。术后随访,三年存活率为47.1%,五年存活率为32.9%,有23例存活五年以上。其中Ⅰ期17例,Ⅱ期6例。因此在今后应尽早诊断、治疗肾肿瘤,以提高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国风产一系列抗非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单抗),以免疫荧光技术,对4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3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细胞表面抗原进行了检测与分型,比较了ANLL免疫学分型与细胞形态学分型的关系和CML急变期与慢性期抗原的不同点;并对4例形态上难以分型的急性白血病(AL)进行了免疫学分型。结果发现:国产的一系列抗非淋巴细胞单抗,可把FAB_(M1~M5)分为原粒、早幼粒及幼单单核细胞型;ANLL免疫学分型与形态学分型有关,但又不完全一致;28例慢性期CML全部与一个中性粒细胞的单抗反应,而8例急变期CML原始细胞无此抗原表达。4例细胞形态学分型困难的AL经单抗进行免疫学分型,3例为急淋,1例为急非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GM1 对脑卒中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脑卒中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及加用GM1 治疗组 ,以RIA法动态监测患者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结果 脑卒中患者两组血清NSE均于病后 48h~ 9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P <0 0 1 ) ,且均在病程 3~ 4d达高峰 ,随后逐渐下降 ;常规治疗组血清NSE在病后 1 0~ 1 4d恢复正常 ,而加用GM1 治疗组血清NSE则在 3~ 1 4d较常规治疗组相应病期低 (P <0 0 5 ,P <0 0 0 1 ) ,且提前降至正常。结论 动态监测血清NSE有助于观察脑卒中患者病情的变化 ;GM1 可能通过减轻神经元的继发损伤 ,降低血清NSE ,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了应用心内膜—心肌活检法对四例先天性心脏病人的心肌组织电镜检查结果。在电镜下所见心肌的肌膜、闰盘、线粒体、肌微丝和细胞核等的变化,都表明心肌纤维基本上处于功能代偿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了程度不等的退行性改变,所以及时作心肌活检,不但可以了解心肌发生超微病变的动态,更重要的是能够提示外科手术的理想时机。  相似文献   

18.
对兔血浆及组织器官中钙拮抗剂尼群地平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的内标测定法。样品在弱碱性条件下经环已烷-异丙醇(96.5:3.5)提取,用YWGC18反相柱,以地尔硫作内标,甲醇:50mmol/L磷酸盐缓冲液(70:30)pH6.8为流动相,UV236nm检测。方法最低检测限约为10ng,血药浓度在21.6~216μg/L之间,尼群地平的量与其峰面积比值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00672X-0.013,r=0.9958。方法回收率95.4%~98.1%,RSD<4.63%。 用该分析方法测定了家兔口服尼群地平2h后在主要脏器体液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用HRP、EB、TY三种不同浓度水溶液, 注入成年家兔生殖腺浆膜下和三阴交穴区。HRP、EB、TY借内脏与躯体传入神经的摄取和逆行传送;用~3H—亮氨酸注入成年猫胸腰段脊神经节,借顺行传送来验证。用上述三种方法追踪在脊神经节中显示了生殖腺与三阴交穴区传入神经起源的胞体及节段性分布,观察到二者在脊神经节的重合区。结果表明:1.睾丸的传入神经的标记细胞多分布于脊神经节T_(11)~L_4。2.卵巢的传入神经的标记细胞多分布于T_(10)—L_4。3.三阴交穴区的传入神经的标记细胞多分布于L_4~S_3。4.生殖腺与三阴交穴区的传入神经标记细胞在脊神经节的重合区为T_7~L_7。另外,对HRP法、荧光双标记法、ARG法的应用,一些内脏器官与体表穴区的传入神经的节段性及其重合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滋养细胞疾病和妊娠绒毛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和正常绒毛组织中的端粒酶表达状况 ,探索端粒酶活化在滋养细胞肿瘤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以聚合酶链反应为基础的端粒酶测定方法 (TRAP) ,对不同临床类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及不同发育阶段正常妊娠绒毛组织共 61例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绒毛膜癌及侵蚀性葡萄胎 36.4% (4/1 1 )端粒酶阳性 ,葡萄胎 2 6.3% (5/1 9)阳性 ;早孕 60 d以内绒毛全部 (1 0 /1 0 )阳性 ,此期以后的胎盘组织 (2 1 /2 1 )阴性。结论 端粒酶在妊娠早期以后表达受到抑制 ,其活化在滋养细胞肿瘤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其测定对此类疾病的诊断、预后和疗效评定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