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993年时,全球造船厂共建成1700艘船,1980万总吨,相应于1220万吨修正总吨。而预计在1994年到2005年之间,全世界造船业的民用运输船舶(包括油船、散货船、干货船和集装箱船等)的建造需求量预计将达到13000艘左右。加上非运货船和部分装货船舶,如渔船、渡船、拖船,供应船和巡逻艇等,其需求量将翻一番。因此,估计在以后一段时间内全球每年将最少建造2000艘新船,  相似文献   

2.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造船产量出现惊人增长,成为当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造船大国,“中国制造”的船舶产品得到世界市场的广泛认可。近年来。我国新接船舶订单更是稳居世界第一,几乎占全球近半份额。从目前来看。全球造船业和我国各大船企手持订单巨大,我国船企交船期有的甚至已经排到2012年。庞大新船订单面前,我们怎样应对全球金融风暴对国内造船市场调整的影响,规避行业风险防范未然?如何在变化莫测的高成本时代降低造船成本?  相似文献   

3.
造船     
《中国船检》2006,(12):56-58
欧盟将造船补贴延期至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船舶出口达54亿美元,世界船用推进装置市场需求旺盛,全球船用厚板1700多万吨,韩国船企分散造船经营风险,2015年韩国船舶出口额将创新高,中国五家船厂入围世界百强,巴西大力发展造船业,船舶融资引来中外银行角逐,修船布局应着力填补空白点,  相似文献   

4.
谢予 《世界海运》2014,(8):34-38
2014年上半年,全球造船市场发展相对平稳。造船三大指标中新船订单累计同比出现小幅下降,表明当前船东对投资新船仍持相对保守的态度。主要造船国家中,中国上半年新接、完工和手持订单量均稳居全球首位,不断扩大与日本、韩国之间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提高在全球船舶市场中的地位。上半年主要造船国家(地区)的造船业发展呈现出不同特点,但从整体上看,推进造船业升级和多元化仍是当前全球造船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5.
崔燕 《中国船检》2012,(7):56-59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11年全球新船成交量同比下降55%,新船价格跌落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平。世界造船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国际规则不断推陈出新,使船舶市场出现了结构性变化。市场更加青睐以节能、绿色环保以及高技术高附加值类船舶。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那么韩国、日本、欧洲等先进造船国家在政策和技术研发领域有哪些新的动向?  相似文献   

6.
《世界海运》2019,(3):1-4
2018年全球造船市场新船价格同比明显回升,全年新船订单量、完工量显著下降。中国接单量、持单量保持全球第一,造船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和修船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展望全球船舶市场未来发展,航运市场基本面持续向好,全球新船价格缓慢回升,新需求更倾向于高附加值船型,中国对天然气需求增长带动LNG船订单增长。  相似文献   

7.
德国是当今世界主要海运国,也是我国船舶主要出口对象国之一。2002年中国船厂新承接的188艘、345.9万总吨出口船中,来自德国船东的达45艘、91.5万总吨,占总量的19.3%。而在同年新承接的29艘、268万总吨出口集装箱船中,出口德国的订单高达27艘26.2万总吨,占我国集装箱船出口量的98%,如按船舶出口额衡量我国出口船舶的五分之一是提供给德国船东的。剖析德国船舶市场状况,了解德国海运发展和大量订造新船的原因对于我国造船业界人士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造船     
《中国船检》2006,(5):63-64
韩国船企竞相投资我国造船业,韩造船业专利申报落后于中日,共同规范生效未影响船东订船,我国船舶出口迎来增长高峰期,罗马尼亚成为东欧最大集装箱建造厂,我国自主研发30万吨VLCC通过验收,船用油漆涂料价格上扬.[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介绍全球船舶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国际海事组织未来对温室气体的减排战略以及行业未来对脱碳的应对措施,指明未来船舶绿色化的发展方向。介绍智能船舶的内涵及其对造船业和航运业的预期影响,并从数字化和自主性的角度解释智能船的技术发展路线。通过分享L1(数字化)阶段的国内发展现状以及国外在船舶自主化的研究成果,为智能船的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斌 《中国水运》2005,(3):38-39
我国船舶出口和航运公司进口船比例都占总量的80%。中国要想成为世界造船业强国,必须在船舶投融资改策上作出一定调整。  相似文献   

11.
造船     
《中国船检》2005,(8):54-55
我国新接订单速度趋缓;中国船舶用漆供需紧张;未来10年我国船舶需求大;厚板偏紧状况近期难缓解;重庆鼓励外资进入船舶工业;韩国船企盈利状况不乐观;乌克兰延长造船业优惠期限;阿曼将建中东最大修船厂;新造船被呼吁延长检验周期;温州出台造船企业整治规范。  相似文献   

12.
《广东造船》2013,(1):27-28
过去的2012年,中国经济经历着转型的阵痛,船舶行业在经历了2011年的惨淡后,2012截至11月底全国新承接船舶订单同比锐减49.4%,造船业仍将受到运力过剩和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的影响。尽管如此,业内及不乏乐观的声音,目前船业的困境是周期性的,如今的危局正酝酿着机遇。5月份中国船厂共获得了40艘、66.1万CGT订单,新签订单世界第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行建造LNG船舶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宝根  宗蓓华 《水运管理》2007,29(10):22-23
为推动我国LNG造船业的发展,研究当前形势下国内LNG造船业的发展方向,采用SWOT法对我国自行建造LNG船舶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在对国内LNG船建造业当前发展情况进行客观阐述的基础上,提出我国LNG造船厂家应在与国外厂家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造船技术,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徐华 《中国船检》2014,(8):22-23
有消息称,全球最大的集运公司马士基7月宣布,计划采用3D打印技术来制造集装箱船上的部分船舶备件。马士基方面表示,集装箱船在航行期间,若船内配件受损,短期内难以迅速获得廉价便捷的更换服务,因此3D打印似乎成为了一种完美的解决方案。至此,3D打印应用于船舶配套行业,乃至造船业似乎又近了一步,那么,3D打印机上船是否对造船业具有革命性意义?为此,本刊专访了江南造船集团总工程师胡可一。  相似文献   

15.
构建集团化船舶行业物流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世界造船业的格局以及我国在世界造船业所处的地位,指出以信息化带动造船业发展的重要性,而船舶物资采购和配送的信息化首当其冲,进而分析了在新的竞争形势下我国船舶物流企业实施集团化经营和建立物流商务平台的必要性,设计了我国船舶物流企业集团化经营和商务平台的架构,指出实施集团化经营和建设船舶物流商务平台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将为我国造船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张弛 《中国水运》2006,(3):41-41
韩国造船工业协会根据克拉克松的船舶登记数字公布,2005年全球十大造船企业中,韩国占了7家。前五名全部是韩国船厂。2005年全球排第一位的是现代重工,造船1073万修正吨。排第二、三位的是三星重工、大宇造船。2005年全球造船总量是1.42亿修正吨,韩国7家船厂约占造船总量30%。韩国造船业在订单总量、订单余量、船舶建造量方面均实现世界第一,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日本,继续保持造船业全球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世界海运》2009,32(4):20-23
国际标准框架下的中国船舶 适航于全球任何一个海区、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制造的远洋船舶已遍布全球四大洋,中国船舶工业已进入世界造船业的第一方阵,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国船舶工业始终不渝地坚持采用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8.
杨培举 《中国船检》2006,(12):10-15
伴随着中国造船业高歌猛进,验船师短缺这一问题直面而来。2005年,“温州劣质船事故”,犹如一声惊雷,震惊了中国造船界。随后,在四部委联合举行的低质量船舶专项治理活动中,船舶检验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船舶检验被誉为船舶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但现在这条防线却由于验船师的短缺而岌岌可危。  相似文献   

19.
船舶配套工业发展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惠芬  曹友生 《船艇》2004,(4):35-37
我国造船业经过“九五”时期实施扩大投资规模、加快技改步伐和进行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措施。“十五”开局出现了高速增长的喜人形势。特别是在国务院领导关于“中国有希望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重要指示的鼓舞下,两大造船集团和地方造船业都加快了发展步伐,2001、2002、2003年我国新船完工量、成交量、手持船舶订单量连创历史最好水  相似文献   

20.
朱汝敬 《船艇》2000,(9):18-22
船舶是人类创造的最古老的运输工具,至少有7000年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它完成了由独木舟到桨船、帆船、轮船的过渡,由利用人力发展到利用风力、机器动力、电动力、核动力和电磁力来推进。造船业则是人类社会最古老又十分重要的产业部门,世界文明古国都曾拥有发达的造船业。早在340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