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航运战略联盟动因浅析与国有航运企业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献礼  林国龙 《水运管理》1998,(5):27-30,36
国际班轮市场运价的波动下滑及激烈竞争,促使国际班轮运输业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纷纷组成战略联盟.国外航运公司之间战略联盟的不断形成与迅猛发展,正逐步改变当今国际航运市场的竞争格局与游戏规则,促进了航运公司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变革,使原有的公司管理战略、甚至有些国家政策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试就国外航运企业联盟的动因进行探讨,尔后阐述国有航运企业对策的个人之见.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际航运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已渐趋垄断了国际航运市场.在此态势下,我国的航运企业如不尽快地制定参与国际航运战略联盟的目标,势必导致我国航运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下降.为此,本文从简析国际航运业战略联盟入手,进而结合我国航运企业的实际,提出参与国际航运战略联盟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李煜 《水运管理》2013,35(9):19-21,35
随着国际航运市场的变化与国际航运立法的发展,联营体取代班轮公会成为班轮公司间合作的主要模式。为了帮助我国航运业在日益明显的航运联盟趋势中找到发展契机,对航运联营体的反垄断豁免制度进行全面回顾,并分析其获得反垄断豁免的现实原因。当前航运市场上地达联盟、G6联盟、CKYH―长荣联盟三大航运联营体与马士基集团四家独大的格局已经形成,我国要想在新一轮的航运企业洗牌中占据有利位置,必须紧跟国际立法与市场发展趋势:加强法律规范,建立严格条件的豁免制度;加强企业合作,提高企业运营绩效;调整船队结构,改善运营状况。  相似文献   

4.
运用经济模型——古诺模型和施塔克尔贝格模型,从运量与利润驱动的视角分别解释了国际航运企业组建战略联盟,以及再由航运联盟发展为航运兼并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5.
蔡国荣 《水运管理》2000,(2):26-26,5
当今国际航运市场的特点是竞争日趋激烈,大的航运公司纷纷合并、改组以求得航运市场的份额。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下,航运公司如何求生存、求发展是每一决策者都要面对的问题。而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是如何合理进行自身的船队建设和船舶更新置换。航运业不同于其他行业的最...  相似文献   

6.
博弈论应用于航运业,用来分析航运企业之间采取的竞争合作策略。主要采用静态博弈,动态博弈,重复博弈,以及放宽完全理性假设的进化博弈来分析航运企业联盟、并购等行为,以及航运联盟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总结我国近年来博弈论应用于航运企业的研究,为我们继续把博弈论运用于航运研究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方慧晶 《集装箱化》2015,26(10):7-9
<正>受国际经济、贸易持续低迷的影响,航运公司为寻求长远发展采取并购、强强联盟策略,通过联合派船和互租舱位等方式,在航线设置、资源优化、成本调整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此外,部分新造大型集装箱船舶在2014―2015年陆续交付,由于目前的市场需求难以消化这些运力,加之市场面临长期低速增长和运力供需失衡等问题,促使航运公司通过联盟合作实现协同效应,这已成为航运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航运市场经历多次洗牌,马士基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经过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航运大国和港口大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及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正不断向航运中心建设的高级阶段发展,向具有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方向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需要航运功能要素的聚集和综合发展。航运业的三大要素船舶、船员和航运公司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要素,其中注册船舶的聚集是促进航运金融业、航运保险业和航运法律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注册船舶的集聚与船舶注册登记制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2002年4月18日中远航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标志着中远集团(COSCO)航运主业首次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经过4年的发展,已迅速跻身中国股市绩优公司前列,并在国际航运市场和国内资本市场上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航运市场中越来越广泛的合作,越来越多的航运企业加入联盟这一情境,考虑了企业经营者的非理性因素,论文研究了2×2的航运企业合作与竞争的行为策略,根据不同的行为策略建立了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运用复制子动态分析其演化趋势,最后得出二者的均衡稳定策略。结果表明:航运企业的竞合趋势与航运联盟的收益及收益分配密切相关,"投机行为"的产生将会降低联盟总体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