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为逐跨段原位现浇施工。以DSZ32/900上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为例介绍该设备在桥隧相连隧道出口处的后退式拼装方法,即通过对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进行简单的改造,实现主梁在后支腿和前支腿托辊机构之间的纵向移动,则可逐节将在隧道口拼装好的主梁和导梁向隧道内后退,如此反复将移动模架的主梁和导梁全部拼装完成,最后将退入隧道内的主梁及导梁向隧道外走行移动,再完成外模挑梁、吊挂外肋、模板及其他附属结构等的拼装。采用此方法不需要对场地进行大范围回填、平整、硬化,从而节约大量施工成本,缩短安装工期。可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盐城市青年西路高架路移动模架施工为背景,创新性提出四跨连续移动模架,简要介绍了新型移动模架的主要结构特点,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施工难点介绍移动模架安装工艺、堆载预压以及混凝土质量控制。通过实际工程的运用,证明该新型移动模架施工的经济高效,为今后多跨移动模架施工提供工程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80 m跨径等高连续箱梁的受力特点,紧扣"分块浇筑"施工工艺,提出采用装配式六四军用桁架作移模主梁的移动模架"分块浇筑"新方法,对其工艺流程和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装配式移动模架进行了设计和验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工法是可行、经济的,为装配式六四军用梁移模"分块浇筑"在长大不等跨等高连续梁桥施工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移动模架向大跨度方向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移动模架拆卸,特别是在水上进行拆卸,难度大,操作不便。本文通过对南京三桥D1标移动模架拆除工艺步骤,顺序及拆除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细致的说明.内容翔实、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移动模架方法非常适合于跨江越海等复杂环境下的多跨多联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的施工,在我国已经具有一定的应用基础。详细分析了移动模架系统构成和各部分功能特点,可以基于此进行目前移动模架装置的设计优化与改善。系统归纳了移动模架施工的关键技术,包括模架系统安装、移动模架施工、模架装置前移等工序,总结了施工要点。对移动模架施工存在的典型工程问题进行了剖析,包括梁体线形控制难度和悬臂端底板开裂问题,并给出了控制解决措施,促进移动模架施工方法的改进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线形控制是采用移动模架法逐孔施工连续梁桥的关键技术之一,而预拱度的设置是线形控制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对移动模架逐孔施工连续梁桥线形特点的分析,根据预拱度设置的原理和方法,结合移动模架法的施工特点.归纳总结了移动模架施工连续梁预拱度设置的方法。该施工方法在苏通大桥引桥施工过程中的成功应用.对同类桥梁预拱度设置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移动模架工法具有作业工序清晰、结构受力明确、模架强度高的特点,能不受地质条件的限制满足施工作业工况的要求,同时便于开展平行流水作业。现以石济客专济南枢纽工程黄河南特大桥简支箱梁为例,详细介绍了上行式MSS32移动模架由32 m跨制梁变跨到24 m跨制梁,对于移动模架变跨施工后有限元分析和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连续箱梁移动模架施工技术是世界桥梁施工的先进技术,本文根据实例介绍了连续箱梁移动模架施工技术的特点与原理,按照施工流程对其施工质量控制作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希望对应用移动模架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详细介绍了移动模架造桥机的造桥方法、优缺点、主要结构、分类和适用环境等,为移动模架造桥机的使用和选型提供了依据。并以定安河特大桥为例,就其梁部施工方法的选择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9):140-141
针对当前桥梁施工中移动模架的安全问题,在简要了解移动模架施工方法的基础上,对移动模架设计中所存在的支承托架和吊挂系统设计问题,以及其制造和验收、使用和维护两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然后通过采取在移动模架的设计中重视各环节的细节设计以及加强对两方面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的措施,尽可能提高移动模架的整体质量,保证移动模架施工的安全性,避免在其应用中出现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1.
根据温福铁路客运专线洋里特大桥的施工条件,结合桥梁移动模架的施工特点,采用自行研制的TY900型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原位整孔浇筑制梁。理论分析和预压试验研究表明,TY900型移动模架造桥机制梁方案是安全可行的。简要介绍施工过程,可对同类型桥梁施工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钢管预应力索防撞活动护栏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钢管和预应力钢索组合结构,开发出新型防撞活动护栏,分析了活动护栏碰撞试验条件和安全评价标准,建立了有限元仿真模型,并采用LS-DYNA显式有限元程序进行求解,最后利用实车足尺碰撞试验对活动护栏进行安全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护栏防撞能力达到160 kJ;碰撞后车辆能够恢复正常行驶姿态;小车、大车碰撞时护栏最大动态位移试验结果分别为972、1 093 mm,仿真结果分别为913、1 100 mm;小车、大车驶出角度试验结果分别为10.2°、0°,仿真结果分别为9.1°、0°。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活动护栏满足评价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
超载对沥青路面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结合交通调查,利用先进的移动式轴重仪对干线公路进行了现场轴重测试,发现高速公路实际的重载化和超载现象比较严重,接触压力普遍超过0.7MPa。运用编写的相关的有限元程序,通过改变车辆荷栽的基本模型,分析了车辆荷载对路面结构的影响和荷载的不均匀性对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层的剪应力、基层与底基层底部的拉应力和路基顶部的压应力都随轴载的增加而增长,超载对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14.
For the longitudinally coupled ballastless turnout on Leida bridge on Wuhan-Guangzhou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PDL) in China, a turnout (cross over)-track slab-bridge deck-pier integrated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which two No.18 jointless turnouts with movable frogs in form of crossover, longitudinally coupled ballastless track, bridges and piers were regarded as one system. Based on this model, the additional forces and displacement regularities of turnouts, track slab, bridges and piers u...  相似文献   

15.
波形钢腹板箱梁是一种新型的钢-砼组合结构,结合其结构特点并以某拟建工程为依托,通过有限元软件对其在不同腹板倾角下的受力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各种工况下梁体的跨中挠度、底板砼应力及钢腹板剪应力等受力情况而得出结论,为实桥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发动机激励下的客车骨架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一款大型客车骨架为研究对象,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中建立整车骨架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前16阶非刚体模态振型和模态频率.利用有限元模态计算结果对整车动态性能做出评价,在此基础对整车进行发动机激励下的谐响应分析得到客车骨架容易发生共振的频率,选取了对整车舒适性有代表的3点响应做了具体分析.为解决客车振动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17.
船与刚性桥墩的碰撞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非线性有限元基本理论,采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大型结构分析程序LS—DYNA,建立了船舶、刚性桥墩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碰撞力的大小、船首及构件的损伤和吸能特性,并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了有关船撞力大小和分布规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对某型汽车座椅安全带进行强度试验,发现后排座椅安全带锚点处的后地板破裂.针对该问题,在ANSYS软件中建立了座椅安全带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证明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安全带锚固点的强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可以提高安全带锚固点强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边坡地震稳定性完全动力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静力法和动力有限元安全系数时程分析法在评价地震动作用下边坡的稳定性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拟静力法在分析边坡地震稳定性时无法反映边坡的动力特性,动力有限元安全系数时程分析法将动力问题转化成静力问题,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边坡的动力响应.与拟静力法和动力有限元时程分析法相比,完全动力分析法在应用强度折减法的基础上考虑了边坡...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了复合梁试件模型和实体桥面铺装模型中沥青混凝土铺装层表面的受力特性及其变化趋势。计算结果表明,复合梁模型和实体桥面铺装模型中的沥青铺装层表面的受力状态相同,变化趋势一致,采用试验可控性较好的复合梁试验能够模拟不同结构组合的桥面铺装层受力特性,为大跨径桥梁桥面铺装层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