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城市主干道交通流量的实时变化和波动性特点,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机(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进行城市主干道短时交通流量预测.为了优选SVR模型参数,基于混沌logistic 映射和云自适应机制对标准遗传算法进行改进,建立了基于混沌云自适应遗传算法(chaos clouds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CCLGA)进行SVR参数优选的CCLGA-SVR城市主干道短时交通流量预测模型.综合考虑了短时交通量各个影响因素,结合实测数据进行了实证预测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预测模型精度较高,寻优速度较快,可有效应用于城市主干道短时交通流量预测.  相似文献   

2.
考虑交通流的时空因素进行短时交通流预测,能够提高预测的精度.为此,引入径向基核函数,将复杂的预测问题转化为高维空间的回归问题;然后,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并考虑时空因素影响作用建立在线的短时交通量预测模型,通过网格搜索的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最后,构造时间-空间状态向量,通过不同的状态向量对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利用高速公路检测器数据,对比不同模型的精度,对在线短时交通量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线模型精度优于传统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考虑时空因素影响后交通量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高速公路交通量的预测精度, 综合考虑高速公路交通量的高度非线性和受多因素影响的特征, 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主成分分析和GA-RBF神经网络(NPCA-GA-RBF) 的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 确定了高速公路交通量的主要影响指标, 运用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降低高速公路交通量影响指标的维数及其相关性, 用少数主成分代替原有的多指标, 以简化神经网络结构; 利用GA优化RBF神经网络的参数, 进一步提高交通量的预测精度; 以普洱市某高速公路为例, 对交通量预测方法进行实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 2组试验GA-RBF和NPCA-GA-RBF方法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比RBF方法降低1.62%、3.53%和2.27%、3.32%, 说明GA优化RBF神经网络能提高RBF方法的交通量预测精度; 与GA-RBF方法相比, 2组试验NPCA-GA-RBF方法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降低了1.91%、1.05%, 其交通量预测值更接近实际交通量, 预测结果更为可靠, 表明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消除了指标的相关性, 进一步提高了交通量预测精度, 减少了交通量预测复杂度。可见, NPCA-GA-RBF方法具有更高的交通量预测精度, 能为高速公路的良好管理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满足高速公路合理运营管理的客观需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混沌高效遗传算法优化SVM的交通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交通量预测本身所存在的小样本、非线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利用支持向量机建立了基于RBF核函数的SVM交通量预测模型,采用基于混沌映射和加速遗传算法的混沌高效遗传算法对SVM模型参数C,ε和δ2进行优选,结合某市1978~2008年交通量实测资料进行了仿真验证,与GA-SVM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仿真预测结果对比表明:该模型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可有效应用于城市交通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A RIM A模型对湖北省某高速公路2020年交通量本底趋势值(不考虑疫情影响)进行预测,并通过分析疫情危机的生命周期,将此次新冠疫情危机分为征兆期、爆发期、高峰期、后疫情期4个阶段,对各阶段中收费车流量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交通量损失率,判断此次疫情对高速公路交通量的影响程度.选取经济指标、感染人数等相关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线性回归及曲线估计等方法,建立疫情影响下高速公路交通量短时预测模型,模型误差在±5% 以内为可接受范围.该模型能够帮助政府主管部门及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对交通量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判断,有利于相关应急措施的制定.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速公路短时交通量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优化BP网络的预测方法。通过采用遗传算法优化传统BP网络,改善了传统BP网络易陷入局部极小点、收敛速度慢等缺点,同时通过该方法提高了短时交通量预测的精度。通过杭州绕城高速公路的数据回归分析,该方法能较好的实现高速公路交通流量的短时预测。  相似文献   

7.
在介绍智能交通系统的特点和相关技术的基础上,SVR算法被用来处理短时交通量预测问题.实验证明,支持向量机在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和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交通量的准确预测,对于高速公路的发展和养护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交通量预测的重要意义,建立了ARIMA(2,1,3)时间序列分析模型,采用四川省成渝高速公路公开的交通量数据,对该高速公路四川省内路段2013年的月交通量进行了预测,再与实际交通量数据进行对比,并将其与基于最小二乘法的CurveExpert软件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得出ARIMA(2,1,3)模型预测精度更高的结论。所建立的模型可以为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传统的四阶段法为基础,在交通生成阶段使用Python(计算机编程语言)对现状高速公路路段OD(origin-destination,起讫点)进行拆分,从四阶段法的第一个阶段入手,提高高速公路扩建项目中交通量预测的精度。同时,将研究方法应用于沪武高速公路太仓至常州段扩建项目,结合不同过江通道的建设时序,对道路各特征年的交通量进行预测,分析远景年的路段OD,为扩建技术方案的制定及交通组织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高速公路扩建项目交通量的预测精度,对类似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精准且快速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是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当前交通流预测模型不能充分提取交通流数据的时空特征、预测性能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该模型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与支持向量回归分类器(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的特点:在网络底层应用CNN进行交通流特征提取,并将提取结果输入到SVR回归模型中进行流量预测.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取G103国道的实际交通流量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预测模型与传统的预测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预测性能提高了11%,是一种有效的交通流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1.
长逢沟隧道为一座左、右线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长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围岩软弱破碎,总体较差,Ⅲ级围岩仅占32.86%,Ⅳ、Ⅴ级围岩占67.14%,且穿越3个大断裂带,埋深较浅.根据新奥法施工原理及隧道施工实际情况,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地、系统地采用监控量测技术指导施工,以现场监控的围岩观察、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地表下沉等数据...  相似文献   

12.
在内陆地区借助专用装具模拟海上浮动目标进行射击训练,从而有效地提高现役部队官兵和预备役指战员的实战技能。浮动靶标的研发成功地实现了这一预想。  相似文献   

13.
水泥稳定碎石在我国公路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的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以成型原理、试件最大干密度、试件强度为切入点,充分证明了室内采用振动压实法对提高半刚性基层的路用性能有明显的作用,最后结合试验路工程,总结了水泥稳定碎石振动压实法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现场失稳岩质边坡的调查,简述了边坡存在的隐患,对其进行了失稳机理分析,根据工程特点设定了治理目标及治理方案,并简要阐述了施工工程布置方案,对类似的工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结合山区地形,按照"以人为本"和"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新理念,对典型路段的路线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比选分析,最终选择最佳路线方案。  相似文献   

16.
具体介绍了掺加硫酸钠的几种半刚性基层材料的选择和试件成型的方法,以及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的方法和步骤,得出了在最佳含水量下的几种含硫酸盐的半刚性基层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回归方程。从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掺加硫酸钠能显著增强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且含盐量不宜过大;在硫酸盐渍土中,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石灰含量、粉煤灰含量、初始干密度、冻融循环次数、含盐量等会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大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繁高速公路太安岭隧道涌水量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太安岭隧道为例,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对隧道开挖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隧道全线属于弱富水段,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隧道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试验对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抗冻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研究了水泥剂量、旧料掺加比例、温度对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的影响.研究表明,水泥剂量为5%时,冷再生材料的强度和其他路用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及破坏类型,对实体工程裂缝进行调查分析,介绍了在旧路加铺改造中采用的针对轻、中、重裂缝的处治方法与施工工艺,通过实体工程应用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以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监控为例,详细介绍了隧道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如周边位移及拱顶下沉量测数据处理方法及在工程施工中的实际应用,并提出了相关处置意见,及处置后的效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