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分析公路、铁路特点及其影响客流量因素的基础上,提供考虑诸因素的合理吸引的数据模型,给出其解法,最终得到铁路公路各自合理的流量,从而使竞争中的运输方式进行灵敏度分析,把握自己的市场,提出最优的决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甬舟高速复线和甬舟铁路工程背景, 针对公路孙家湾 1 号隧道与铁路牛皮岭下隧道近接施工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 并得出了公路铁路隧道的合理开挖顺序。  相似文献   

3.
曾庆军 《广西交通科技》2003,28(3):56-59,75
介绍强夯法的振密、挤密地基处理法的范畴,结合山区公路建设中常遇到高填方路堤,采用强夯法施工后,进行夯实效果检测,由于检测指标多,难以综合评定。通过从单因素评定入手,合理量化各因素的权重,建立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公路高填路堤强夯填筑夯实效果进行判断分析,得出了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评定结果,具有经济易行、效果显著、施工周期短的优点,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仓库、油罐、贮仓、公路和铁路路基和路堤、飞机跑道及码头等的设计和场地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影响补贴县乡公路养路费各因素的分析,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权重,提出了补贴县乡公路养路费分配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了各因素计算的具体数学模型,为科学,合理地进行公路养路费分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后货物运输发展格局,在考虑货主选择货物运输方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运输能力、运输时间、运输费用、服务水平4个因素作为效用函数的构成变量,然后利用AHP法赋权,最后通过改进Influ-Logit模型来预测中老运输通道内公路及铁路货流分担率。预测结果显示:中老铁路开通后,公路与铁路的货运分担率分别为53.1%和46.9%,中老铁路运输相比公路具有较大优势,特别是区域市场的货运量分担率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6.
施毓凤 《轨道交通》2007,(10):85-86
以洋山深水港为例,分析了内陆集装箱的各种运输方式,应用技术经济比较方法比较了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合理性,并从价格角度研究了公路与铁路的合理运距,指出从运输方式合理分工的角度来看,海铁联运的运距应在500km~600km以上。  相似文献   

7.
新建苏南沿江铁路位于既有长深高速公路和既有宁杭高铁之间,其最小净距约为17. 6 m。在研究相关公路与铁路并行规范以及施工安全距离要求的基础上,给出铁路与铁路之间最小间距和公路与铁路之间最小间距的建议,并结合宁杭高铁改建方案,对苏南沿江铁路的布线方案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公交化铁路系统内外部因素,收集历史数据进行参数拟合,并运用旅客出行效用理论建立模型,对普通铁路与公路、公交化铁路与公路城际客运市场占有情况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公路运输在出行距离在300 km以内时具有较高吸引力,800 km以上时吸引力较弱,运输距离为800 km时市场占有率为17.4%;普通铁路运输在中长途运输时占有优势,出行距离为600 km以上时,优势较为明显;公交化铁路中短途客流吸引力较普通铁路和公路强,出行距离在600 km以内时具备绝对吸引力;铁路公交化发展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客流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9.
合理地评估公路企业竞争力,以便为企业制定竞争战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文中以我国上市公路企业为对象,建立了公路企业竞争力评估的多指标体系和综合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提出了公路企业竞争力评估方法.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评估公路企业竞争力,通过对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能够确定公路企业的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太行 《轨道交通》2009,(4):52-53
DMV是一种既可在铁路轨道上行驶又可在公路上行驶的创新型车辆。该系统可以将居住在远离铁路车站的出行者集中在一起,通过公路将他们送到最近的铁路车站,然后沿铁路轨道到达目的地车站,到站之后从铁路轨道转移到公路上继续行驶。最终将乘客送达最终的目的地,本文对DMV运行监控系统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1.
面向交通资源整合的大城市公铁枢纽联合布局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同步优化公铁枢纽布局与集散交通资源配置,分析了不同等级公铁枢纽布局关系,建立了枢纽客流集散评价模型,提出了公铁枢纽联合布局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大城市核心区以市郊铁路枢纽独立布局较为理想,中圈层适宜采用"市郊铁路 普通级公路客运枢纽"、"普通铁路 都市圈级公路枢纽"或"普通铁路 普通级公路枢纽"的联合布局模式,外圈层以"市郊铁路 普通级公路枢纽"、"市郊铁路 快速级公路枢纽"、"高速铁路 普通级公路枢纽"或"高速铁路 快速级公路枢纽"的联合模式较优;在站场布置方面,竞争为主或完全竞争型宜布置为异站异场或异站同场式,协作为主或完全协作型以同站同场或异站同场式布置较优。该布局模式在典型大城市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能降低交通负荷,满足交通需求。  相似文献   

12.
选取了陕西省内距中心城市西安350 km范围内的咸阳、渭南、黄陵、延安4个节点城市, 搜集了相关公铁复合城际走廊上高速铁路、普通铁路、长途客车、小汽车高速出行的出行量、车内时间、票价或通行费等客流特征参数, 梳理了各种城际客流分担分析方法; 构建了距离转移曲线模型和多元Logit模型, 通过曲线拟合、试算和回归分析对模型进行了标定, 并根据模型标定结果分析了客流分担率对距离、时间和费用的敏感性, 得到区域城际多模式客流分担特征, 给出城际通道规划管理的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 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和小汽车高速出行3种模式的分担率-距离转移曲线拟合结果理想, 决定系数均在0.94以上; MNL模型在车外时间取90~150 min时, 拟合效果较好, 决定系数均在0.79以上, 且在时间价值取50~70元·h-1情景下决定系数达到峰值; 随着城际出行距离的增加, 出行者选择从小汽车高速出行转移到城际铁路出行, 且高速铁路较普通铁路更有优势, 西安与近距离的咸阳之间小汽车高速分担率达96.91%, 与远距离的延安之间高速铁路分担率达53.66%, 普通铁路分担率达30.58%;以车外时间为120 min为例, 高速铁路、普通铁路、长途客车、小汽车4种出行模式的阻抗系数分别为0.029~0.044、0.034~0.042、0.030~0.040、0.028~0.048, 小汽车高速出行和高速铁路增长幅度较大, 2种出行对费用更加敏感, 在时间价值取60元·h-1条件下, 4种出行模式的阻抗系数为0.038~0.042, 4种出行对广义时间敏感性无明显差异; 建议进一步挖掘更多城市群城际通道客流分担规律, 并精确考虑城际出行链的城市端细节, 以更好地指导城际走廊的宏观规划与管理。   相似文献   

13.
养护成本是高速公路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合理的养护既能够使公路保持正常的路况与性能,延长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关系到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更直接影响到高速公路投资主体的经济效益。从分析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管理的现状入手,论述高速公路养护成本优化管理与控制的具体措施,通过构建与使用合理的养护成本预测模型,做好精细化养护成本管理工作,使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实现科学化、规范化、高效率。  相似文献   

14.
京沪高铁开通对我省公路客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江苏省内高速公路和公路客运站数据系统中积累的相关数据信息,对京沪高铁开通前后江苏省内公路客运,主要是高速公路客车流量和客运站旅客发送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京沪高铁开通对沿线公路客运产生了明显冲击,同时促进了高铁所在城市与周边城市间公路客运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研究者对此方面分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回顾公铁交锋历程,提出公路客运面临的问题,在分析高速铁路客运与公路客运各自的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公路客运增优降劣策略。  相似文献   

16.
促进更多货流从公路转移到铁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鉴于此,本文以公铁货流转移量、铁路车流径路选择及编组去向等为主要决策变量,以公铁两网物流总成本极小化为目标,构建公铁货流转移量与铁路车流径路及列车编组计划联合优化模型,实现“公转铁”货流全过程、多阶段运输费用的数学表达,得到系统优化的OD间公铁货流转移量、车流走行径路和改编站点。针对模型的非线性特征,引入辅助0-1变量进行线性化,将其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为验证模型有效性设计算例,借助数学规划优化器GUROBI进行求解。结果表明,模型可为公铁货流转移方案配置合理的接驳路径和列车编组方案;相较于既有研究,本文构建模型考虑了公铁两端的接驳转运费用和铁路车流集结与改编费用,使得“公转铁”物流总成本增加了约23.06%,转移货流量降低了约4.91%,更准确地描述了公铁货流转移过程,为制定“公转铁”运输方案和组织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城际客流具有时段分布不均衡特点,表现为高峰时段一票难求而低峰时段客座率低。为均衡客流、提高城际高铁收益,选取客运通道内不同时段车次进行差别定价。考虑旅客选择行为的差异性和有限理性,采用潜在类别分析对旅客进行分类,选取票价和时段价值两个影响因素, 建立双参照点的旅客平行车次产品效用模型,以累积前景值刻画异质旅客对平行车次的出行效用。基于累积前景值构建以铁路企业收益最大,旅客广义出行费用最小的分时定价双层规划模型,设计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启发式算法求解。最后以南宁-北海为例对高峰、非高峰时段平行列车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分时定价方法能提升收益约2.5%,且高峰、非高峰时段的客流更加均衡。  相似文献   

18.
成渝线开行可倾列车可行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成渝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后,成都-重庆间直达列车,包括特快列车,旅客运量急剧下降,为提高同高速公路运输竞争的能力,必须大幅度提高铁路旅客运输的运行速度,同时保证乘客乘坐舒适性不致恶化。在既有线路条件下,开行可倾列车是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隧道结构防排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大部分铁路和公路隧道必须不渗不漏,对隧道及地下工程结构防排水体系设计、性能可靠防排水材料的选择、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的采用和严格的检验和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几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可有效保证隧道的防排水质量,供设计和施工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预测高速公路交通流,缓解高速公路交通拥堵现象,本文提出一种考虑多特征的高速公路交通流预测模型。首先将高速公路当前道路与上下游的交通流、天气等数据转化为一个二维矩阵,并利用滑动窗口模型获得输入样本的最佳长度;然后将样本数据输入集成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并提取交通流数据的特征,随后输出预测结果;最后,将某高速公路交通流数据用于工作日和节假日两组实验。结果表明:集成深度学习模型比单一模型预测高速公路交通流的效果要好,工作日的高速公路交通流预测精度远高于节假日,本文模型将平均绝对误差由 6.40辆·(20 min)-1 降到5.450辆·(20 min)-1,说明考虑多种因素可以提升高速公路交通流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