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8 毫秒
1.
为充分利用苏州市得天独厚的航运资源,推动航运业转型升级,实现"水运复兴",从苏州市航运业发展历程和现状入手,通过苏州市航运业发展优劣势分析,参考国内外航运发展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从培育规模航运企业、提供航运金融支持、发展航运服务、鼓励地货地运等方面提出苏州市航运业发展政策需求,给出苏州市航运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古老的航运业与新兴的互联网不期而遇,传统行业的激情被瞬间点燃。从此,互联网+航运这艘巨轮便正式起航,一路前行。但是,由于数字化本身尚无统一标准,使得各方对其认知不尽相同,这为航运业的数字化转型增添了不少"成长烦恼"。那么,数字化究竟该如何定义?航运业的数字化主要包含哪些内容?航运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将面临哪些挑战?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亚洲区总经理(数字航运项目顾问)庄炜,请他来为航运数字化"把把脉"。  相似文献   

3.
为发挥航运人才资源的价值、向航运人才提供高效公共服务,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智慧航运人才资源平台。分析航运人才市场现状,提炼平台建设需求,规划平台发展目标,设计平台逻辑、技术及功能架构,通过平台的航运人才招聘、3D(VR)培训、船员征信、智能云船管、大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五大系统,实现汇聚全球优质航运人才和航运产业链企业,构建航运人才市场生态圈,进而推动航运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自从航运业"拥抱"互联网之后,业界对航运电子商务(以下简称电商),尤其是面向货代的航运电商平台的态度不一:有人认为这是对传统航运业的冲击和重创,也有人认为互联网给一蹶不振的航运业带来了一丝希望。如今,航运电商平台越来越多,航运从业者都想借助互联网赢得一线生机,但现实情况往往很复杂。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围绕航运电商平台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古老产业的航运业,其传统壁垒正在接受新兴的电子商务的冲击。这种冲击,带来的是生机,更是未来。重构供应链与价值链曹德胜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主任以"互联网+"所代表的信息化工具和其所倡导的思维方式运用于传统的航运业,将重构航运业供应链与价值链,推动互联网和航运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实现创新发展。在传统航运中,货源、承运人、消费者都是一成不变  相似文献   

6.
<正>航运业推动金融业脱虚向实、回归本源,全面着力于服务实体经济,同时航运业资本密集的特点也能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壤,拓展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的业务空间,并让科技创新之火更旺,实体经济"血脉"更畅一、航运结算与金融科技融合的上海契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上海将跻身于世界航运中心前列,并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完善、航运市场环境优越,具备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航运业处于低谷,特别是我国国际航运企业更是亏损严重。航运业能否摆脱困境破浪前行,需要一个有力的推进器。航运与金融有着天然纽带关系,而航运金融当之无愧地应当成为航运业破浪前行的推进器。发展航运金融,既符合"转型发展,创新驱动"要求,也是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航运业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发展在航运业的具体要求和体现。简言之,就是要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努力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航运体系,实现航运业产品和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领先的航运强国,进而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形势下,推动航运业高质量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9.
赵博 《中国船检》2023,(9):16-20
<正>航运内涵正随国际环境大形势和现代流通体系变化和发展而不断深化、具体,随之来的,是整个海事业也面临着全面规划、深度探求与突破。新格局正在出现。而谈论航运新格局,需要探讨产业新生态,以及推动构建这种生态进化发展的新课题。绿色化和智能化已经融入传统航运业,必然推动航运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10.
正《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的实施为海上安全筑起了一道防火墙。执行ISPS规则,增添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以下简称AIS)后,互联网经济助推AIS的网络信息公开引起了船舶及港口设施信息的公开滥用,为船舶安全管理带来了安全风险。一、互联网经济发展助推传统航运管理改革升级在互联网以惊人速度渗透进传统产业的今天,AIS的网络化,推动了全球航运物流与互联网的融合,促进航运业升级转型。通过AIS网络平台可以把船队管理、船舶定位与追踪和航次管理集成到一个平台上,把航运企业推向电子商务时代,大大提高航运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岸上能通过网络等手段得知全球各地船舶的现  相似文献   

11.
<正>在国家大力提倡"互联网+"战略的大环境下,今后航运业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5月8日,以"未来的航运什么样"为主题的第二届航运与互联网高峰论坛在上海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由航运界网和ValueFix主办,会上特邀嘉宾们围绕论坛主题纷纷发表各自观点,专家们从集装箱运输市场和金融角度阐述当前航运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机遇,从大数据分析角度阐述应当充分利用全球船舶、港口的庞大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船检》2013,(8):112
"国际海运(中国)年会2013"将于2013年11月6日~8日在宁波举行。本届年会将围绕"经济变革中的航运"主题,为行业的理性发展提供前瞻性的思路和风向,推动航运业在变革调整转型的大潮中驶向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航道。本届年会时值第十届,主办单位将与大家一起回顾"国际海运(中国)年会"十年历程,共同梳理国际航运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对"互联网+"作用下的各航运要素转型升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阐释"互联网+航运"的内涵,介绍所涉及航运各要素的类别特征。分析9种航运要素的传统业务模型,并研究构建"互联网+航运"作用下创新业务模型,探讨"互联网+"对航运各要素业务模式转型升级的影响,并对征信和法律风险问题进行探讨。在梳理国内航运电商平台分布情况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航运电商市场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4.
日前,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航运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20条政策措施着力于改善市场运力结构、促进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节能减排、维护市场秩序、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内容平实,操作性强. 据了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航运市场持续低迷.今年第二季度干散货运输企业亏损面近六成,航运企业成本居高不下,航运业运力过剩矛盾突出.目前,金融机构已将航运列入高风险行业,航运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全行业面临着生存危机,亟需政府引导行业推进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我国航运市场迎来了海运需求的换挡期,传统的航运供给的大进大出的物流模式逐渐退化,整个航运市场一片低迷。长期的需求管理并不能解决航运业"供给过剩,需求不足"得问题,必须从供给侧出发,以供给侧的改革拉动需求。政府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政府如何推动航运业的供给侧改革就尤为重要。航运业供给侧改革分别从航运的产业层次、要素层次、和制度层面通过有效途径化解航运市场的供给的无效性,专注有效供给的提供以提高我国航运市场的市场活力。  相似文献   

16.
航运信息     
航运与物流 航运业景气回升超预期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的<一季度中国航运景气报告>显示,中国航运业在经历一年的低谷之后,整体进入景气期,高于市场预期.航运业中油轮子行业在下半年有机会,可以在二季度逢低布局.然而,<报告>也提示,实体经济仍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各港口间的价格"血拼"已成现实,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航运业可能会经历一定波动.  相似文献   

17.
日前,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航运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20条政策措施着力于改善市场运力结构、促进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节能减排、维护市场秩序、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内容平实,操作性强。据了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航运市场持续低迷。今年第二季度干散货运输企业亏损面近六成,航运企业成本居高不下,航运业运力  相似文献   

18.
<正>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新科技的赋能,新科技已在造船业和航运业具备了前所未有的推动条件,或将扮演推动行业高速发展的"核心生产力"角色,如何运用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议题。整个海事界的发展趋势正在发生某种新的改变,这种改变来自于对科技的理解与应用,引导航运业、造船业及其他相关领域加速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作为一种航运新业态,智能航运将传统航运要素与现代信息、通信、传感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深度融合,使航运生产环节更加经济  相似文献   

19.
《集装箱化》2013,(8):23-23
2013年国际海运(中国)年会将于11月6―8日在宁波举行。本届年会以"经济变革中的航运"为主题,荟萃国际航运业相关方于一堂,就当下困局把脉问计、共商良策,为行业理性发展提供前瞻性思路和风向,推动航运业在变革、调整、转型的大潮中驶向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航道。本届年会将突破以往会议模式,主旨发言、名家论道、高端访谈、前沿对话交相进行,并首次引入"一对二"名人对话和智慧碰撞等  相似文献   

20.
文中从国家环保政策、我国航运业转型升级需求和国际航运发展形势等角度分析我国建立船舶安全绿色标识体系的必要性,借鉴国际绿色航运激励计划评估机制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通过船舶绿色等级计算评估、对应模式的监管和适当的激励措施保证具体实施,提出设立中国版安全绿色航运标识体系,以期充分发挥政府调节市场的作用,运用政策杠杆的力量,鼓励航运业及相关行业不断提质增效,推动其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