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3 毫秒
1.
利用3种抗体对15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其中6例含有正常涎腺),进行了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发现:正常涎腺的肌上皮细胞呈S-100蛋白阳性;纹管和排泄管的基底细胞呈角蛋白强阳性。在腺样囊性癌中发现,筛孔状假囊的衬里细胞、细胞巢的外周细胞、小管状结构的外层细胞和小梁边缘细胞呈S-100蛋白、波形蛋白阳性,有时呈角蛋白阳性。而小管的内层细胞和小梁中央细胞呈角蛋白阳性。以上发现提示,腺样囊性癌可能来源于正常涎腺纹管和排泄管的基底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槐耳清膏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体内利用雨蛙肽诱导的小鼠AP模型验证槐耳清膏(简称槐耳)的治疗效果,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评价小鼠胰腺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胰腺的焦亡形态;体外以266-6细胞系作为实验载体验证槐耳对腺泡细胞的保护作用,利用电镜及Western blotting评价腺泡细胞的焦亡水平,利用ROS荧光探针检测腺泡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结果 槐耳治疗明显改善了小鼠AP的严重程度,HE染色表现为胰腺内腺泡坏死和炎细胞浸润减少等,同时伴有血清淀粉酶水平下降;而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发现,槐耳治疗有效抑制小鼠胰腺组织内焦亡相关分子NLRP3、GSDMD等的表达;进一步的电镜观察发现槐耳治疗降低炎症状态下小鼠胰腺腺泡细胞的焦亡水平;此外,体外实验发现,槐耳干预能显著降低胰腺腺泡细胞266-6的ROS水平,且ROS介导的腺泡细胞焦亡能被槐耳有效抑制。结论 槐耳能有效减轻AP的严重程度,这一效应是通过抑制ROS介导的胰腺腺泡细胞焦亡所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urvivin在涎腺良性多形性腺瘤(PA)、交界性多形性腺瘤(RPA)、恶性多形性腺瘤(MPA)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增殖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4例涎腺PA、9例RPA、11例MPA以及9例癌旁腺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Survivin mRNA在涎腺PA、RPA、MPA中的表达与其蛋白表达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癌旁腺体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涎腺PA中Survivi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RPA、MPA及癌旁组织(P<0.01),而RPA与MPA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在MPA中高分化者与中低分化者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urvivin基因的转录和扩增可能参与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发展及恶变进程,并且在肿瘤发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表达,有望成为涎腺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涎腺肿瘤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涎腺肿瘤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明确其表达与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制备组织芯片,应用pictureTM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Survivin蛋白在涎腺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交界性肿瘤、恶性肿瘤及癌旁腺体中的表达(P均<0.005);交界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恶性肿瘤中的表达高于癌旁腺体中的表达,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在恶性肿瘤中,低分化者的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者(P<0.0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005);复发瘤明显高于原发瘤(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及不同大小的肿瘤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urvivin蛋白表达与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可作为涎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腺上皮起源的涎腺良、恶性肿瘤与人乳头瘤病毒(Hum an papillo m avirus, HPV)感染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采用共有引物检测44例涎腺肿瘤组织中的HPV DNA的存在状况。10 例正常涎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HPV DNA 阳性检出率达70.45% (31/44),其中恶性肿瘤 HPVDNA 阳性率为7727% (31/44);良性肿瘤HPVDNA阳性率为6363% (14/22);而正常对照组织中HPV DNA阳性率仅为10% (1/10)。提示:涎腺肿瘤的发生可能与HP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6.
嗜酸性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涎腺肿瘤。该肿瘤的组织学特点是,由大的、圆形或多边形的细胞构成,这些细胞胞浆内含有大量淡染的、嗜伊红的颗粒;瘤细胞排列成实性片块、小梁或腺管样结构。本文报告了2例发生在口腔内的涎腺嗜酸性腺瘤,并讨论了其诊断、鉴别诊断和生物学特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 嗜酸颗粒性腺瘤又称膨大细胞瘤,是涎腺中极为少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我们二十多年先后共收治涎腺各种肿瘤375例,但其中经病理证实确系涎腺嗜酸性细胞腺瘤仅有2例,其中一例为右侧腮腺嗜酸性细胞腺瘤,另一例为右侧颌下腺嗜酸性细胞腺癌,现分别介绍于下: 例一:扬××,男,53岁,于66年4月7日以右耳前下部肿块11年破溃1年之主诉入院。11年前右耳前下长一肿块约红枣大小,较硬,无任何不适,肿块渐大,七年后长至鸡蛋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探讨胰腺囊腺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7例胰腺囊腺肿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果超声检查17例,可以显示肿瘤大小、位置轮廓,可了解肿瘤囊壁厚度、回声及有无分隔情况;CT检查15例,增强后囊肿不强化,囊壁实性结节明显强化。上消化道钡餐造影(GI)13例,可见胃肠道受压移位;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3例,见胰管受压移位。结论超声和CT是诊断胰腺囊腺肿瘤的有效方法,二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率,GI和ERCP在鉴别诊断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S-100蛋白抗体对126例涎腺肿瘤(多形性腺瘤、恶性多形性腺瘤、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腺瘤和乳头状囊腺瘤等)进行了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发现:5种肿瘤中都有瘤细胞或部分瘤细胞表达S-100蛋白;但乳头状囊腺瘤的肿瘤性上皮则呈S-100蛋白阴性反应。提示:S-100蛋白抗原在涎腺肿瘤性肌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和报告病毒,并观察其在真核细胞的表达。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将GFP基因片段亚克隆到pss HGCMV载体的EcoRⅠ和BamHⅠ位点,构建表达GFP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pss HGCMV-GFP。以此载体转染143细胞进行GFP重组腺相关病毒包装,产生重组报告病毒颗粒并作纯化。用地高辛标记的CMV polyA片段作为探针,采用斑点杂交方法检测重组病毒的物理滴度。采用氯化钙法体外转染培养的NI H3T3细胞,在活细胞状态下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其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GFP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和报告病毒—VssCMV-GFP,所获病毒的滴度为3.16×1012病毒颗粒/mL。重组腺相关病毒VssCMV-GFP感染NI H3T3细胞后48h开始出现绿色荧光,并逐渐增强,至120h荧光更加集中且很强。结论VssCMV-GFP对真核细胞具有感染能力,并且GFP可以在活细胞内有效表达,提示该重组腺相关病毒可应用于介导基因转移真核细胞进行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腺性分化(glandular differentiation, GD)对P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 BU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48例PT1 BUC患者分组,其中UCGD组为合并腺性分化者82例,对照组为单纯的BUC患者(不合并任何组织学变异)166例。回顾性分析其病理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 UCGD组预后明显差于对照组(P=0.007)。在单变量分析中,淋巴血管侵犯(HR 1.416,95%CI 1.120~2.254,P=0.013)和腺性分化(HR 1.367,95%CI 1.115~1.853,P=0.038)与BUC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在多变量分析中,同样显示腺性分化(HR 1.462,95%CI 1.138~2.393,P=0.007)和淋巴血管侵犯(HR 1.348,95%CI 1.052~1.944,P=0.022)是与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结论合并腺性分化PT1 BUC患者预后差,术后应定期进行跟踪随访和复查,如果有必要应该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编码融合基因NT4-p53(N37)-HA2-TAT的重组腺伴病毒表达载体,为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互补引物二次PCR法以及T载体克隆法获得p53(N37)基因克隆,酶切后将其连同穿膜肽HA2-TAT片段一起连入pUC19/NT4质粒,再将融合基因NT4-p53(N37)-HA2-TAT亚克隆至腺伴病毒的穿梭质粒pSSHG-CMV中,构建重组质粒pSSHG-CMV/NT4-p53(N37)-HA2-TAT并进行酶切鉴定;应用磷酸钙沉淀法,pSSHG-CMV/NT4-p53(N37)-HA2-TAT、辅助质粒pAAV-Ad,腺病毒全基因组质粒pFG140三种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包装出重组腺伴病毒rAAV/NT4-p53(N37)-HA2-TAT并用斑点杂交法测定重组病毒的滴度;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观察重组腺伴病毒rAAV/NT4-p53(N37)-HA2-TAT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克隆出p53(N37)基因,经酶切及测序证实结果正确;得到高滴度的(2×1013pfu/L)重组腺伴病毒表达载体并对HepG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这一作用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实现的。结论通过分子克隆体外重组技术成功制备了rAAV/NT4-p53(N37)-HA2-TAT复制缺陷型重组腺伴病毒,为下一步开展在p53突变或缺失肿瘤中针对p73的靶向性肿瘤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 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属涎腺良性肿瘤。1885年由zahn和Albarren首先描述,1895年Hildelbrand作为先天性颈囊肿而报告,1910年被Albrecht和Arzt报道命名为乳头状囊腺癌。1929年Warthin更进一步描述该瘤命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Papillary Cystaden-omalymphomatosum)。1944年martin将该瘤报道为Warthin’s瘤,因Warthin’s正确地描述了该瘤的组织学特征。从此以后,人们就叫该瘤为Warthin’s瘤。  相似文献   

14.
<正> 精液由精子和精液浆构成的,而精液浆是来自各付性器官的分泌腺分泌的混合物,30%由前列腺分泌,约60%由精囊分泌,剩下5—10%是由付睾和输精管壶腹部,尿道球腺和尿道旁腺分泌液。本文以最近的见解叙述的同时,主要探讨这些成分的生理意义和男性不育症的关系。一、电解质:做为阳离子虽然以钠和钾为主,但在人类钙、镁和锌含量也很多,主由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人促甲状腺素受体(TSHR)A亚单位重组腺相关病毒2/9杂合载体(rAAV2-9-hTSHR289-IRES-ZsGreen),为研究格雷夫斯病建立理想动物模型和探索基因预防提供更佳手段。方法以EcoRⅠ和BamHⅠ将腺相关病毒骨架质粒pAAV-IRES-ZsGreen和含hTSHR289的pDC315质粒双酶切,回收酶切病毒骨架质粒及目的片段进行连接,产物转化JM109感受态细菌,获取重组腺相关病毒骨架质粒pAAV-hTSHR289-IRES-ZsGreen。经酶切电泳、测序鉴定后,将pAAV-hTSHR289-IRES-ZsGreen、辅助质粒pHelper、包装质粒pAAV-2/9(AAV2-Rep,AAV9-Cap)采用磷酸钙法转染293AAV细胞系,获取大量rAAV2/9-hTSHR289-IRES-ZsGreen,经纯化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包装效率,rQ-PCR法测定病毒滴度。将rAAV2/9-hTSHR289-IRES-ZsGreen感染HEK293细胞,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hTSHR28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重组腺相关病毒骨架质粒pAAV-hTSHR289-IRES-ZsGreen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质粒构建正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转染293AAV细胞72 h,病毒包装效率达92%~94%,rQ-PCR法测定的rAAV2/9-hTSHR289-IRES-ZsGreen病毒滴度为1×10~(13)vg/mL;ELISA法显示rAAV2/9介导的hTSHR289蛋白表达96 h明显高于72 h及48 h。结论成功构建rAAV2/9-hTSHR289-IRES-ZsGreen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并能有效转染和表达。  相似文献   

16.
用免疫组化法对37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角蛋白、波形蛋白和S-100蛋白定位进行观察,发现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呈角蛋白、波形蛋白和S-100蛋白阳性,粘液细胞呈角蛋白和S-100蛋白阳性。肿瘤团块中有些散在梭形、星形或不规则形细胞呈S—100蛋白强阳性;囊腔和腺管腔面细胞基部也有梭形、扁平或不规则形细胞呈S-100蛋白强阳性及波形蛋白和角蛋白阳性。在肿瘤细胞索外周还发现些梭形或扁平细胞是S-100蛋白、波形蛋白和角蛋白阳性。提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为上皮源性肿瘤,实质内存在肌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与中间细胞似有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联合导向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NLCM)及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分析高分化贲门腺癌细胞和低分化贲门腺癌细胞的蛋白质表达图谱差异,寻找与贲门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有关的分子标志物。方法应用导向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别获取高分化和低分化贲门腺癌细胞,提取蛋白质,应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蛋白质,选定差异点,胶内酶解后,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鉴定差异蛋白质,并用免疫组化方法验证差异蛋白的表达。结果 1NLCM分别分离纯化了高分化和低分化贲门腺癌细胞;2建立了高分化和低分化贲门腺癌细胞的蛋白质表达图谱,两组分别检测到(846±52)个和(923±84)个蛋白质点,两组的匹配率为85.4%;3对高分化和低分化的贲门腺癌蛋白质表达谱进行比较分析,鉴定出10种差异蛋白,其中6个蛋白质在低分化贲门腺癌细胞中表达上调,4个蛋白质在低分化贲门腺癌细胞中表达下调;4差异蛋白质涉及细胞间信号转导、细胞代谢、凋亡及迁移等;5进一步通过免疫组化方法验证了差异蛋白HSP27的表达与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一致。结论高分化和低分化贲门腺癌间存在蛋白质表达的差异,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与贲门腺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携带NT4-AcSDKP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为探讨AcSDKP(乙酰化-丝氨酰-天冬氨酰-赖氨酰-脯氨酸)的多样化功能提供基础。方法以质粒载体pGEM-T Easy/NT4为模板,PCR技术获得NT4-AcSDKP基因片段,插入腺相关病毒载体穿梭质粒pSSHG-CMV,构建重组质粒pSSCMV-NT4-AcSDKP。用腺病毒全基因组质粒pFG140、辅助质粒pAAV/Ad和已构建的重组质粒,三质粒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80%融合的293细胞,包装rAAV-NT4-AcSDKP,RT-PCR方法测定重组腺相关病毒滴度。结果成功合成NT4-AcSDKP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SSCMV-NT4-AcSDKP,包装获得滴度为3.40×1010 copies/mL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结论成功获得表达AcSDKP重组腺相关病毒,为抗炎、抗纤维化、器官修复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 大肠癌大致分为腺癌,腺鳞癌,鳞癌,类癌及未分化癌等,其中腺癌占绝大多数。Floyd~1 1687例大肠癌中占92.3%,Berg60193例中占99.6%。故本文以大肠腺癌为分析对象,观察各亚型组织学特点以及和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NT4-AcSDKP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30只昆明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造模采用200mL/L CCl4花生油混合液腹腔注射致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共8周,干预组小鼠在加害4周后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于8周实验结束时处理存活的全部小鼠,观察重组病毒对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肝功能生化指标以及肝纤维化指标等的影响,以及NT4-AcSDKP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融合基因在干预组肝组织中表达并且重组腺相关病毒对CCl4引起的肝组织病理有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小鼠的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的P值分别为0.00、0.00、0.01、0.0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肝功能生化指标的P值分别为0.89、0.38、0.58、0.32、0.32,均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携带NT4-AcSDKP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对CCl4引起的小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与近期用商品化四肽保护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作用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