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丁俭 《集装箱化》1993,(6):24-27,6
中国最早的民用轮船航运企业。1873年由清代官僚李鸿章奏准在上海建立,先定名“轮船招商公司”,后改名为“轮船招商局”。第一艘悬挂中国双鱼龙旗航行在中国的轮船为“伊敦”号。  相似文献   

2.
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百多年间,中国遭受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逐步沦为殖民地国家,东西方列强通过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各个对外通商口岸,掠夺了中国沿海和内河的航行权。我国最大的对外通商口岸,航运最集中的上海,解放前,外国资本经营着二十几家轮船公司,垄断着中国沿海和对外的航运业务。国民党政府统治期间,航运不振,全国包括国营招商局和民生实业公司在内,只有116家航运公司100余万总吨的船舶,惨淡经营。  相似文献   

3.
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百多年间,中国遭受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逐步沦为殖民地国家,东西方列强通过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各个对外通商口岸,掠夺了中国沿海和内河的航行权。我国最大的对外通商口岸,航运最集中的上海,解放前,外国资本经营着二十几家轮船公司,垄断着中国沿海和对外的航运业务。国民党政府统治期间,航运不振,全国包括国营招商局和民生实业公司在内,只有116家航运公司100余万总吨的船舶,惨淡经营。  相似文献   

4.
殷毅 《中国船检》2010,(4):56-59,123
赫伯-罗特被收购.达飞轮船、马鲁巴航运重组.一个个国际航运巨星黯然失色,众多大小航运公司前途未卜,国际班轮业在深度严寒中艰难前行。然而在挪威,  相似文献   

5.
招商局是中国近代以来最早的航运企业。1872年,以“招天下商、通五州航”为宗旨的中国第一家民族运输企业,打破西方列强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在艰难中诞生了,招商局登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舞台。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一些史籍和史料说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震惊了中华民族,也震醒了中国清皇朝的统治集团,1840年以后,清朝朝野上下的一些有识之士就开始酝酿和探索建立自己的近代船舶工业,掌握轮船制造技术,以发展航运,巩固海防,在这过程中历经艰辛,但仍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取得进步。回顾这一段历史,使我们深切的体会到江南造船厂等第一批近代船舶工业工厂地位重要,创建不易,发展艰难,可激励我们珍惜今天,更努力的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集装箱运输     
《海运情报》2005,(2):36-39
新海丰航运与中外运共同开设日本/渤海湾、连云港、青岛航线;新海丰航运扩大亚洲区域内航线;上海海华轮船在上海/关东航线开展新的集装箱运输;烟台国际海运开设华北、香港/门司航线;全球二十大班轮公司的航线总数增长8%;远东/东非航运公会2005年1月提高运价。  相似文献   

8.
万邦集团     
万邦集团源于航运、万邦集团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初叶的上海浦东曹氏,至今已是第四代的家族生意。集团创始人曹锦先生1925年出生于上海,1949年创办了今天万邦集团的前身——大南轮船公司。至1966年,为了公司进一步发展,大南在香港改名为万邦航运公司。  相似文献   

9.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以及全球范围的科技进步,正在给海运业带来巨大的推力,航运技术和管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发生着跨越式的变革。日前在上海召开的“国际海运高级论坛”上,来自中国、美国、欧盟、日本、丹麦、韩国以及世界干散贷船东协会等各方面的专家、学以及企业家,围绕国际海运业的嬗变以及在经济全球化的脚步下海运业最新发展趋势,展开了共同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万利轮船,始建于1916年的上海。历经百年磨砺、战火洗礼,以及多次经济危机,而今的万利轮船有限公司已经是香港老字号航运公司之一,既与时代俱进,又保持了创业之初的“稳健”理念。近日,万利航运的第四代接班人,万利轮船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顾之灏--香港船东会前主席顾建舟之子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80、90年代崛起的跨国海运公司是当前及可预见未来的世界航运主角,其全球性经营战略的走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对世界航运业的发展格局发挥重要的作用,亦将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世界上一些著名跨国海运公司的经营战略进行了考察,并就其中具有共性的要点作出了初步的归纳,即:海运航线主干化和全球化,营销网络自营化和当地化,运输工具大型化,物流系统综合化,管理技术信息化和竞争对手联营化。作者指出,鉴于跨国海运公司上述的经营战略要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建设取向上,一开始就要充分考虑到如何主动顺应这一世界航运业发展的新趋势。换言之,即从现在起,就必须在港。规范科学化、海运辅助服务系统化和航运管理现代化等几个主要方面大作文章,妥为规划,预谋良策。基于此种认识,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论证和建议,以供有关方面作为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我国航运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加入WTO日程的迫近,从海洋运输走向综合物流服务已是我国航运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国外先进物流企业经验的借鉴,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新世纪我国航运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当前上海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指出了推进上海海洋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从建设现代航运服务、做大做强船舶产业、提高海洋科技实力三方面来提升海事产业和海洋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对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加入WTO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在进一步开放海运服务贸易市场的同时,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我国航运企业免遭毁灭性打击,促进我国海运服务贸易业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球经济危机过后,远洋船舶运力过剩,航运企业普遍亏损,在这种态势下,人才无疑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由于航运业的特殊性,其人力资源主要为船员和岸基工作人员两大类,船员的工作性质与岸基工作人员有很大的差别。文中主要研究建立航运企业针对两类人员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运用多层次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获得各个指标权重及相应的评判值。并通过对某航运公司的人力资源进行评价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为航运企业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绩效考评机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在上海建立国际航运中心,是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组成。该文对建立国际航运中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基本功能与特征,存在问题,发展目标与建设步骤,从理论上与实际上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符合国际经济发展方向、并且有可操作性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际航运业体制改革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肖飞 《世界海运》2001,24(3):4-6
体制改革是我国国际航运业摆脱困境,进一步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必由之路。航运企业的体制改革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实现产权明晰、责权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管理模式,必须进一步加强管理,改善服务,实现企业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强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加速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以适应国际航运市场的运作惯例和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8.
论航运企业的竞争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梅 《世界海运》2003,26(5):26-27
阐述了21世纪的航运市场出现的竞争形势,科技与人才、知识与信息、服务与质量的竞争已成为当今市场竞争的核心。我国航运企业应及时认清新的竞争形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出新的竞争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现代海运业具有"高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由于风险众多而分散,传统的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航运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需求.从系统和集成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Hines价值链的航运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将航运企业面临的风险分为企业内部风险、企业间风险、价值链外部风险等3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风险宜采取不同的风险处理策略,并特别论述了上述3层次风险之间的关联性.作为案例,对中海集运公司的风险管理实践进行了剖析.结论表明,我国航运企业在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开始重视通过企业间合作来削弱企业间风险的影响,但在价值链外部风险上尚乏举措,在风险管理文化的构建上亦有待深化.  相似文献   

20.
于颖  王柏玲 《世界海运》2001,24(6):27-28
对现代企业而言,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水平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于人力资源的培养和使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航运市场,我国航运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中小航运企业受限于自身的资金规模、技术水平、管理方式等因素,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诸多劣势和不足,有必要在人才引进、管理、激励、考评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努力和调整,找到其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