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新洲—九江河段顺直段边滩频繁冲淤对航道的影响和治理问题,通过实测资料分析,探讨边滩冲淤与河段浅区航道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段浅滩航道条件与顺直段边滩冲淤有直接关系:边滩完整、位置偏上时,航道条件较好;反之,则较差。基于此提出增强滩体控制力度、限制沿岸槽发展、适当增加浅区冲刷的河段6 m航道治理思路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游邓家口—长江下游泥矶共120.2km,该河段内有著名的浅水道武桥水道,重点水道白沙洲、沌口水道。本文对2016—2017届枯水期该河段内以上三个水道航道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同时对枯水期航道维护措施进行研究,为枯水期航道维护畅通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嘉陵江草街—河口段航道枯水期存在多滩群出浅碍航问题,尤其三峡库区建成后,该河段水沙变化更为复杂。受逐年地形变化的影响,航道整治效果不能达到规划航道维护尺度标准。为探讨电站下游长河段浅滩碍航问题的改善措施,采用二维水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三峡库区回水对该河段航道尺度的影响,得到不同水位条件下嘉陵江河口航道碍航浅滩的分布特征,提出各重点滩段达到维护尺度的最小流量要求及其保证率。结果表明,嘉陵江草街—河口段不同滩段在相同流量下的水位差异明显;现状条件下浅滩碍航问题突出;在现有地形条件下满足Ⅲ级航道尺度要求的最小下泄流量约为1 620 m3/s。  相似文献   

4.
闫军 《水运工程》2014,(12):68-73
周天—藕池口河段是荆江河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湖北省"645"工程的重点航段之一。目前,在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要求下,宜昌至武汉段枯水期航道水深计划进一步提升至4.5 m,但周天—藕池口河段现行的枯水期维护水深为3.5 m,提升幅度较大。通过分析周天—藕池口河段近期的深槽变化情况以及结合已建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情况,分析了该河段提升航道尺度尚存在的碍航问题。从工程方案、外协问题方面,提出了航道尺度提升的可能性,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5.
叙泸段航道地处长江干线航道最上游,河道条件复杂,近年受挖砂采石及上游水库群调峰蓄水影响,航道演变剧烈。为确保航道畅通安全,本文系统分析了该辖区十三处滩险演变、枯水期水位变化特点,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叙泸段航道2016—2017届枯水期航道养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叉鱼碛为长江上游泸渝段重点碍航浅滩,本文根据近几年的枯水期航道测图,结合近年来人类活动等对该河段带来的影响,分析了上游溪洛渡、向家坝等水电枢纽建成投产后,该河段的航道演变情况,提出了问题与建议,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航道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樟树至南昌河段的航道等级,满足快速发展的航运需求,在分析赣江下游重点浅滩—泉港滩群河床演变特点的基础上,开发了河工模型,利用整治丁坝、疏浚、护岸等工程措施,对该河段2个Ⅲ级航道整治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对比了2个不同整治方案的效果,并优化了航道整治工程的布置。该整治工程于2006—2007年实施。对航道竣工图的分析表明:该河段的碍航浅区消失,达到了设计的航道维护尺度,航道整治效果明显,为全河段航道整治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8.
游强强 《水运工程》2019,(6):111-118
为实现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段6 m水深初通,需进行航道整治,湖广—罗湖洲河段为该河段中的一段。为给确定航道整治思路及形成整治方案提供依据,开展了湖广—罗湖洲河段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趋势预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河段航道条件目前虽能满足6 m航道尺度要求,如不采取守护措施,目前较好的航道条件极有可能会朝不利方向发展,甚至不能满足整治目标要求。方案典型年和系列年试验结果表明,整治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牧鹅洲边滩中高滩的冲刷,改善了湖广水道及罗湖洲水道入流条件,进一步有利于主航槽航道条件的维持。  相似文献   

9.
江斌  张楠 《水运工程》2023,(1):127-131
赣江新干枢纽—龙头山枢纽两坝间长河段虽为龙头山枢纽库区河段,但仍存在较多的通航安全问题,如局部区域水深不足、先期整治建筑物碍航和桥区通航不畅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航槽浚深、丁坝拆除、航路调整等整治方案,并采用长河段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该河段Ⅱ级航道整治方案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整治方案实施后,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得到了改善,航道尺度均可达到建设标准。具体表现为:设计航道线内水深均能满足最低通航水深3.8 m要求,航道内横流减小,不良流态消失,航路更加顺直等。  相似文献   

10.
长顺直河段演变常表现为边滩不稳、过渡段深泓摆动,从而引起航道变迁。以汉江下游典型长顺直河段麻洋潭滩段为例,通过对该滩段航道整治工程前后的河床演变、模型试验、整治效果等方面的分析,对汉江下游长顺直河段航道整治经验进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针对长顺直段过渡段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合理规划航道轴线,采取工程措施塑造优良的微弯型整治线,能有效稳定航槽;在采用较低的整治水位时,通过缩小整治线宽度和整治建筑物间距,可达到提高过渡段航道尺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落锅滩是长江上游河段的重点碍航滩险,经整治后,落锅滩河段航道狭窄危险的碍航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介绍落锅滩基本情况,在分析落锅滩航段出现碍航成因的基础上,从养护观测、应急调标、维护性疏浚、航道建筑物维修等方面对落锅滩4年养护工作的思路和过程进行总结,以期为该滩的后续治理以及其他类似河段养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苏丽 《水运工程》2023,(4):149-154
广阳坝河段是三峡变动回水区朝天门—涪陵河段通航卡口河段之一,消落期需实施通行控制方能保障航行安全,严重制约了该段航道通过能力。针对广阳坝河段在消落期航道条件差的问题,采用实测地形对比的方法,对其河床演变进行分析,并对碍航特性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航道条件、提高航道尺度的整治方案,并分析其整治效果,可为提升朝天门—涪陵河段航道尺度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王军  于广年 《水道港口》2012,33(3):219-223
文章对一期整治工程布置、整治前后来水来沙及河道地形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二维水沙数值模拟技术,对富锦—绥东河段修复工程进行多方案比选,提出了合理的整治原则及工程措施,修复工程实施后富锦—绥东河段航道尺度可达到Ⅲ级航道标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周天河段的演变分析,认为目前周天河段的过渡形式虽为周公堤水道上过渡形式、天星洲水道左槽一次过渡形式,但周公堤水道过渡段已产生浅埂,同时形成交错浅滩,天星洲水道的天星洲洲体左缘冲刷后退,过渡形式存在向二次过渡演变的趋势,该河段航道条件将趋于不利。针对周天河段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不利发展趋势,提出该河段的具体航道整治思路与工程措施,为周天河段的航道综合治理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杨祥飞 《水运工程》2012,(10):115-119
山区河流具有滩多流急、水位暴起暴落、卵石推移质普遍存在的特点,对整治建筑物结构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已实施的长江上游泸州—重庆河段、宜宾—泸州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对长江上游河流整治建筑物新结构新材料应用、施工工艺等进行总结,得出多项应用实例,在该河段航道治理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这些治理经验的总结,可为其它山区河流航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根据枝江—江口河段航道整治一期工程前后实测资料,分析一期工程前后枝江—江口河段航道条件、水流条件变化。结果显示:一期工程实施后河段内关键洲滩稳定,航道条件改善,河段内水位快速下降的趋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工程效果显著,达到了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7.
果园作业区重大件码头位于三峡变动回水区中上段,工程河段航道、通航条件较为复杂。本文采用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工程河段流场进行模拟,从水位、流速、河床演变及航道布置等方面来分析拟建码头对工程河段航道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对航道水流条件和河床演变影响较小,可通过调整航道布置和航标配布等措施来降低工程对航道布置的影响,以满足航道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马当河段马阻水道航道形势出现新的变化,航道维护日趋困难。研究表明,马阻水道航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上段主流不稳、下段水深不足。在对马阻水道碍航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河工模型试验,在定床模型上研究了12个不同的方案,在动床模型上再研究了6个不同方案,确定了工程的推荐方案。该方案于2009—2010年实施后,工程河段航道条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9.
根据规划,岷江龙溪口—宜宾段将通过航道整治达到内河Ⅲ级航道标准.该河段多年历时保证率95%的流量仅能达到662 m3/s,但是岷江上游紫坪铺、瀑布沟等大型水电站的建成对下游河段通航流量产生了较大影响.根据紫坪铺水电站蓄水前、后高场水文站的径流、泥沙资料,分析紫坪铺等大型水电站建成后对下游河段水沙特性的影响,得知岷江上游...  相似文献   

20.
黄河老牛湾—龙口段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和河曲县境内,是中国边塞、黄河、长城游的精华段,其航运开发对促进地区交通、旅游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老牛湾和龙口河段为两岸无堤防的峡谷河段,近20年来已先后开发了两级梯级枢纽,河道特性发生明显变化。本文采用了现场调研、资料分析、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在深入认识枢纽建设后的河床演变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床演变趋势,明确了航道治理思路和目标,计算研究了设计最高、最低通航水位,提出了合理可行的航道治理方案,可为老牛湾—龙口段的航运建设提供指导性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