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     
《中国海事》2015,(3):73-75
我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信息服务平台2月4日正式上线运行2月4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信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今后,公众可通过该平台,免费了解和掌握航行于我国沿海和内河水域船舶的实时动态数据。按照国际公约及相关标准要求,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已在我国建设了402座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岸基台站,覆盖全国沿海及内河高等级航道和相关水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平台可提供我国及全球部分水域的船舶交通实  相似文献   

2.
2015年2月4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信息服务平台上线运行,这标志着我国沿海及内河船舶实时动态权威数据正式对社会开放。AIS公众服务平台运行一年多来,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将海事系统建设的覆盖我国沿海及内河的AIS岸基网络系统数据有效利用,既有效提升了海事监管水平,又充分贯彻了服务型政府职能的要求,为AIS社会化应用掀开新的一页。面向社会提供AIS公众服务传统的AIS应用,仅仅局限于船舶航行过程中船舶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障航行安全和海洋环境清洁,中国海事局于2000年开始全面推进我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AIS岸基网络系统,成为我国水路运输重要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平台,广泛应用于海洋权益维护、航运发展、水域环境保护和反恐安保等方面,发挥着日趋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沿海和内河AIS建设与应用情况,本刊记者专访了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黄何。  相似文献   

4.
<正>2月4日,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自主研发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简称AIS)信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这是中国首个免费对外开放的实时查询船舶动态的官方平台,也是海事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发挥专业优势,便民惠民的一项新的成果。那么,该平台主要提供了哪些功能和服务,具有哪些特色,如何最大程度地便民惠民,给用  相似文献   

5.
6月10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黄何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中国海事局全面推广建设的通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岸基网络,目前已覆盖中国所有的沿海水域和内河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AIS岸基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6.
6月10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黄何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中国海事局全面推广建设的通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岸基网络,目前已覆盖中国所有的沿海水域和内河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AIS岸基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7.
AIS是运用了先进的船舶导航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用于水上交通联络和指挥的岸—船、船一岸,以及船一船之间的通讯、导航,是在船舶之间和船岸之间自动进行航行通信、建立船舶信息交换和船舶识别的系统。它能够自动发射、接收和处理装有AIS的船舶的自身静态数据和动态航行信息,使船舶相距对遇船或岸台很远时,即能自动、连续向它船或岸基VTS(船舶交通管理中心)提供该船的实时船位、速度、航向等与船舶航行或与交通管理相关的信息,并接收它船及VTS提供的助航服务信息,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船舶的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8.
<正>交通运输部消息,由交通运输部组织实施的"高可用新体制AIS船舶自主导航系统"项目日前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项目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大连海事大学和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承担实施。项目主要目标是突破高可用新体制AIS船舶自主导航系统的系列关键技术,研制新体制船舶自主导航系统船载终端设备样  相似文献   

9.
为打好船舶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陆海空天"一体化海事监管体系建设方向,提升我国海洋、内河及环境情况复杂水域中在航船舶尾气监测的自动化水平,研究了小型化的船舶尾气嗅探传感器,利用无人机搭载嗅探传感器实时监测在航船舶尾气中的SO2和CO2浓度,依此反推船舶燃油的硫含量.选择对上海(排放控制区)关键水域的...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对重点船舶、重点区域和部分船舶运动参数的个性化安全监控,确定船舶个性化安全监控的各种要素,提出基于AIS信息的船舶实时个性化安全监控概念模式,并对相关实现技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AIS信息的船舶实时个性化安全监控要素可概括为可选择个性化要素和可定义个性化要素。结合对安全监控个性化要素的识别及对相关概念模式的设计,根据相关管理机构对船舶进行重点监控的需求,利用AIS信息数据统计和处理技术,开发基于AIS信息的船舶实时个性化安全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SOLAS公约的缔约国,为履行国际义务和保证在我国海域航行的中外船舶的航行安全,中国海事AIS建设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AIS建设的社会效益是避免船舶碰撞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解决好船岸信息传输这个重大难题,实施船岸信息联网、船舶信息共享,推动交通运输信息化工程,使中国航运事业与国际社会密切相联系,使中国海事管理水平上一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IMO(International Mariti me Organization)对船舶配备AIS(Automatic Indentification System)设备强制性要求的实施,世界沿海国家AIS基站建设迅速发展,AIS的应用日益普及。利用AIS资源,建立广泛共享、实时服务的船舶助航信息服务新体系将有助于船舶的航行安全。研发AIS基站网络系统收发接口、AIS服务器及数据库、AIS信息WEBGIS(Web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平台,实现以符合国际I HO-S57标准电子海图数据为基础,叠加实时的AIS信息,运行于互联网上的AIS信息WEBGIS平台。用户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登陆互联网,在通用的网络浏览器上,可以方便、及时地浏览、查询和获取AIS及船舶助航信息。同时管理部门可用该平台通过AIS基站播发AIS安全信息及航标动态信息。  相似文献   

13.
引航工作是国家行使主权的象征,同时也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为了保障我国引航的安全、高效,通过分析引航工作的实际需求,采用基于GIS的多层叠加显示模型和AIS、DGPS、数据融合等先进技术与水流监测仪、视频监控等先进装备,构建集调度排班、船舶动态查询、引航辅助技术于一体的引航综合业务信息平台.该平台通过广域网、局域网和AIS无线通信网接收来自各终端设备的实时数据,包括船舶动态信息、航道视频监控信息、实时水流信息等数据,并实时在平台窗口中更新显示,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查询船舶、锚地、泊位、水深、航标等与船舶引航安全相关的数据,为船舶安全引航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国内动态     
<正>我国将设立珠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研究工作全面启动为推动我国船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迎接即将到来的"清洁航行时代",落实"绿色交通"和"一带一路"发展要求,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于近日组织召开珠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研究启动工作会议,环保部、工信部、国家能源局有关部门,香港环保署、香港海事  相似文献   

15.
正交通运输部海事局6日发布指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持有有效期不足6个月海员证的在船船员,可远程申办海员证,以解决因受国外港口疫情管控措施影响导致部分在船船员持有的海员证临近过期问题,保护我国海员的合法权益。据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规定,我国公民以海员身份出入国境和在国外船舶上从事工作的,应当持有海员证,海员证一旦过期,严重影响持证人的出入境和在船工作。国际上大多数国家规定,入境海员持有  相似文献   

16.
通航桥孔净空高度是船舶可否安全穿越桥梁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重点探索建设桥梁通航桥孔实时净空高度数据采集与发布预警系统的研究,通过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向过往船舶播发实时数据、预警信息等,在桥梁通航水域推广,可大大降低船舶撞桥事故风险。  相似文献   

17.
6月10日从交通运输部新闻发布会获悉,我国沿海AIS岸基网络系统,经部海事局十多年建设,已实现AIS信号无缝对接,重点港口、水域实现多重覆盖;内河AIS岸基网络系统,从2010年开始建设,已实现与沿海AIS岸基网络系统互通互联,覆盖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长江、京杭运河-淮河、珠江、黑龙江-松花江等水系,可有效实现船舶监管、避碰等多项功能,规模全球最大。  相似文献   

18.
孙雯 《中国海事》2011,(3):F0003-F0003
2月25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召开长江水域船舶超载运输专项整治推进会。部海事局副局长曹德胜到会并指出,今年的治超工作要强化源头监管、加大处罚力  相似文献   

19.
张健 《中国船检》2020,(2):93-96
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2020年2月5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下发了《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海事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应当综合运用中国海事协同管理平台各业务系统,探索对船舶进出港报告、船舶配员、危险货物申报、规费征收情况等进行远程核查,对远程信息核查无误的,原则上可以不进行现场检查。  相似文献   

20.
主要研究船联网信息模型,通过对现有船舶信息化平台与设施的学习,给出一种AIS与VTS相融合的船联网信息模型。该方法利用AIS能够精准获取船舶位置信息的优点,结合VTS善于捕捉船舶动态信息的特点,形成了特征级融合的船联网信息模型。航迹跟踪的准确度说明本文给出的船联网模型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