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李明  刘怀汉  刘奇 《水道港口》2023,(6):917-923
长江航道作为长江保护和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直推动建设生态航道工程,在生态航道基础理论、生态结构与工艺、大面积生态修复与涵养、环保施工与环境监测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初步形成一套独特的理论与技术,并在多个大型航道工程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果,技术水平已处于我国内河航道前沿。通过对长江生态航道技术最新进展与不足进行梳理与总结,从建设理念、基础理论、建设技术、绿色运维技术和生态航道监测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强化长江生态航道技术理论,为长江航道后续发展提供指引,也为我国内河生态航道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长江航道迈入了高质量发展征程。本文基于长江航道绿色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绿色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着重探究提出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推动航道绿色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从交通运输部长江航道局2013年工作会获悉,长江航道部门将按照绿色低碳、生态发展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长江航道现代化建设中,将长江黄金水道打造成为生态文明航道。据介绍,该局将通过对长江通过能力以及航道生态承受能力的研究,统筹考虑沿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航道建设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科学合理地开发航道通航潜力;通过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转变航道发展方式,利用电子  相似文献   

4.
<正>5月30日上午9时58分,随着香槟四溅、彩烟升空,"长江航道电001",长江上首艘通过CCS系统认证的纯电动推进航道维护专业船舶--18m级航道快艇在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武昌基地下水,这艘兼具低碳、环保、绿色、舒适的长江航道生态绿舟,将进一步助力长江经济带生态建设、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转型升级,长江经济带在我国新时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又好又快的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思路,由此长江航道的发展保质保量的发展阶段迈进。本文基于长江航道绿色发展的内涵,对长江航道绿色发展目前所取得的成就进行说明,之后对目前长江航道绿色发展仍然存在的挑战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解决建议,以期能够为长江航道绿色发展、低碳转型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环境保护问题,绿色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国家层面也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在航道整治工程中,各部门往往只重视护滩效果,而忽视了护滩工程周围环境的保护。本文就针对生态护滩技术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7.
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是我国经济最繁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中国最具战略意义的高密度经济走廊,水路运输运量大、能耗低、污染小、占地少,因此,长江航道在长江经济带中应发挥主通道优势。为使航道安全畅通,航道的建设与维护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新常态,因此,航道建设和养护过程必不可少的疏浚势必兼顾生态,在"绿色发展"上做文章。笔者将在本文中以长江航道为例,从宏观层面探究疏浚行业如何紧跟新时代,适应新常态,从而在新形势下更好保障内河航道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分析长江经济带水运绿色发展的关键领域,阐述当前长江经济带水运绿色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求,结合长江经济带水运绿色发展现状,从运输结构、港口、航道、船舶、治理能力等五大关键领域指出未来长江经济带水运绿色发展应重点关注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建设绿色港口、打造绿色航道、推广绿色船舶、提升绿色治理能力,以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创建、生态廊道构建,推动旅游航道发展,结合全国首条以绿色航道命名的“锦江绿色航道项目”工程实践,提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人为本”的绿色旅游航道建设理念,“节能低碳、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航景融合、安全畅通、智慧建养”的绿色旅游航道建设目标体系,“生态、旅游、休闲”为特色旅游航道,构建贯穿全生命周期的绿色旅游航道顶层建设理念体系。研究成果可为交通运输部门推动旅游航道绿色发展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为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响应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在调研长江航道建设工作时的指示精神,长江航道整治中心在完成长江干线武汉—安庆段6m水深航道整治工程(以下简称"武安段工程")全河段现场踏勘后,于3月27日组织召开了武安段工程设计推进会。长江航道局副局  相似文献   

11.
针对航道绿色施工评价问题,对长江干线航道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基于长江干线航道整治特点及整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流程,结合航道整治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提出长江干线航道绿色施工评价目标及评价原则,得到长江干线航道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资源节约利用、生境保护、生物防护、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声环境...  相似文献   

12.
智能航道是内河航道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内河水运发展对长江航道的业务需求,提出长江智能航道关键技术体系,包括3个层次20项关键技术,建立关键技术体系与内河水运发展目标之间的支撑关系图,明确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研发任务,为长江智能航道技术整体同步突破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包起帆  楼飞  孟舒 《水运工程》2018,(11):80-84
针对长江口新水沙环境和滩涂演变的现状,以及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综合利用面临的困境,以生态优先、共抓长江大保护的理念为指导,论述了后续疏浚土综合利用的紧迫性和可行性。从生态环境塑造、滩涂资源保护、长江口河势控制等方面着手,探讨了开展长江口大保护的有关路径和方法。提出了以横沙大道延伸及促淤护滩工程为依托,实现2020年后综合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在新横沙生态成陆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4.
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生态建设与保护技术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长江生态航道的建设,依托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建设工程,针对工程河段生态环境特点及保护需求,研发多种生态型整治建筑物结构。在工程受影响区域,探索人工鱼巢、生态浮床等生态修复尝试。计算与分析潮汐河段施工引起的水体悬浮物浓度对取水口及水源地影响,提出防护方案。在研究噪声对江豚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声学驱赶与声学诱导技术。提出全过程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管理办法。成果均已应用于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工程,结果表明生态效果良好,无生态环境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长江中游河道治理和航道整治工程中采用大量的生态护岸技术,且取得较大生态效益,但是经过现场调查发现在生态护岸岸坡存在一条明显的青黄线。针对此问题,以长江中游航道整治工程新厂护岸工程和桃花洲护岸工程为例,以青黄线为界将岸坡分为青绿带和青黄带,分析岸坡上青绿带和青黄带狗牙根分布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并通过统计水位累计频率曲线,确定断面设计控制高程。结果表明,青黄线高程与三峡蓄水调度密切相关;累计频率为45%和80%对应的高程为生态护岸断面设计控制高程。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现有可用于航道整治的绿色环保型材料和工艺的特点及实用性,并以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工程为研究对象,研究提出了绿色环保型整治建筑物结构型式及材料,并分别明确了这些材料和结构在航道整治建筑物的护面、护底、护滩以及护岸工程中的适用部位。通过示范工程的实施应用,表明新型结构较传统结构节约投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实施后植被生长良好,生态效益明显。研究成果为绿色环保材料在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及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实施了一系列生态护坡工程项目,具有很强的生态功能.基于保护长江中下游岸坡稳定性及为水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目标,提出新型生态护坡结构.通过物理模型动床试验观察新型生态护坡结构对不同类型岸坡的保护效果,分析不同类型岸坡冲淤变化机理.观察不同水流入射角度对弯曲河道岸坡稳定性影响,针对不同类型岸坡提出合理...  相似文献   

18.
房熊 《机电设备》2020,37(2):74-79
针对长江口长期存在的大量非法定置网捕捞问题,依托渔业执法船,文章研究了一种操作方便、高效便捷、安全的小型化定置网网具取缔装置,并在海上试验中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通过钢丝绳剪切器能够快速准确地破坏非法网具钢丝绳,并且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特别适合近海的执法活动。研究结果为近海的非法网具清理装备以及环境保护提供了研究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针对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工程河段水生生物种类多样,如何在航道工程建设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进行有效控制和缓解,是摆在深水航道建设者面前的全新课题。对此,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通过研发整治建筑物新型生态结构、强化现场实时监测、推行环保监理制度、设置停工期和生态补偿等方式,对航道治理工程环保建设进行了有益地实践和探索,效果显著,可供其他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0.
针对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整治河段多、环境复杂、涉及环境敏感区密集、社会敏感度高等问题,分析工程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明确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建立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管理组织机构及制定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原则,对工程建设进行全过程环境保护管理。实践表明工程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工程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