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朱慜  张鸣鸣  王珍宁 《航海》2020,(1):16-18
随着海事信息收集、整合、交换和分析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以及E航海工程建设的逐步深入,海事服务精细化趋势越发明显。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基础性数据的不准确阻碍着精细化海事服务的发展。本文以长江上海段南槽航道防止船舶搁浅的海事服务实际为例,梳理利用船舶AIS信息中吃水数据来甄别搁浅风险的阻碍,通过拟合模型探索船舶实际吃水和船长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利用船长作为替代指标来甄别搁浅风险,进而通过报警临界值的设定筛选出高风险搁浅船舶并提供防止船舶搁浅的海事服务,以期为优化E航海背景下的海事服务提供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基于船舶AIS数据进行挖掘和统计分析,考虑船舶吃水及水位变化对航行搁浅风险的影响,建立了船舶航行搁浅风险预警模型,以为船舶动态监控及行为预警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为有关部门决策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2001年10月份以来,长江干流主要港站水位持续退落.2000年11月16日至17日,“河牛“等4艘船舶相继在长江中游芦家河水道搁浅,严重威胁船舶航行安全和浅区航道的畅通.……  相似文献   

4.
船舶在江面航行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多,特别是大型海轮进江或通过狭窄的槽口,受到水位、风流、天气、视程和船舶通航密度等影响。为确保船舶安全顺利地通过狭窄槽口,要求驾引人员要掌握海轮操纵特性,熟悉航道特点,正确计算和利用潮汐、流速等。一次引领“红旗125”轮进长江,通过白茆河南水道。当时船舶满载铁矿16500t,船舶长度165m,最大吃水9.75m,航速顺水15kn左右。“白茆河南水道”是海轮进出长江的重要咽喉,大型海轮吃水超过7.1m都要计算水位乘潮航行,整个槽口水域长约4nmile左右,航道最窄处不超过200m,江底底质是活沙,如发生搁浅对船舶威胁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研究可航水域动态计算的数学模型及算法,使其能够根据用户指定的船舶吃水需求,结合实时或预测水位,计算并更新可航水深范围,以辅助船舶驾驶员确定可航水域并选择合理航线。该研究的关键在于,如何基于航道水深数据特征选取合适的水深数据动态插值算法、TIN模型生成算法、等深线追踪算法、等深线光滑算法等。最后,依托ArcGIS的二次开发功能和空间分析工具,完成电子航道图可航水域动态计算工具集的研制。  相似文献   

6.
<正>连日来,受三峡库区水位持续下降的影响,长江涪陵段水位今年首次跌至160m,部分河段内碛坝、浅滩、孤礁等逐渐显露,航道变窄、变浅、水流流速加快,船舶安全通行隐患与风险陡增。为全面保障航道畅通,长江涪陵航道处根据水位变化,及时优化调整航标配布,加大对过河标、横流标等标位移撤设力度,通过数字航道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江苏沿江港口发展和沿江经济产业带布局的实施,长江南京以下河段航道的能力提升和标准提高已成迫切需要。根据工程河段沿程自然条件与工程限制条件、港口与地方经济需求和船舶大型化要求,分区段论证了适合的通航设计船型、设计通航标准和航道建设规模,提出深水航道的尺度取值原则并给出主要区段的推荐取值。基于工程河段水文条件的时空变化特点,给出各设计船型不同水位保证率的限制吃水,并认为通航管理中应充分考虑大型船舶限制吃水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8.
根据船舶航行特点构建船舶搁浅概率的数学计算模型,通过模糊化处理,引用影响船舶搁浅的因素作为模糊综合评判参数,对船舶搁浅的风险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该数学计算模型简单可靠,并能够对衡量船舶搁浅的风险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航运业的快速发展,进出南京港的船舶数量越来越多、尺度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长江南京段船舶引航压力增加、风险增高。船舶引航的安全直接影响着港口和航道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有必要对长江南京段引航风险进行系统地研究分析。本文利用熵权法和模糊理论两种数学方法,构建长江南京段船舶引航风险评价模型,实现对引航风险地定量评价,以期提高航道内船舶引航的安全性,减少船舶引航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张浩  肖金龙  温泉 《水运工程》2019,(7):110-114
针对长江中游干线航道服务系统能力不足的问题,研究该航段通行船舶运力及构成的变化特征,以促进航道服务水平和航运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数据调研和统计分析发现,近年来长江中游干线航道服务船舶流量年均递减率1. 8%、总净载质量年均递增率9. 0%、船舶年均大型化率11%;以城陵矶断面为界,上、下航段船舶日均流量之比为1∶2. 2,上航段内5 000 t及以上船舶占比持续增长,5 000 t以下船舶占比不断下降;下航段内万吨及以上船舶占比持续增长,万吨以下船舶占比持续下降。结果表明,随着长江中游干线航道条件的改善,船舶大型化显著,对航道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障长江口南槽航道整治工程施工期间的通航安全,降低对施工水域通航环境和船舶航行安全的不利影响,对长江口南槽航道整治工程进行通航安全风险分析.采用IWRAP模型计算船舶发生对遇碰撞、交叉碰撞、追越碰撞的概率,并对工程施工期间的通航安全风险进行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在航道船舶流量较大、施工船舶穿越航道频次较多时,航道(工...  相似文献   

12.
水位数据是航道养护管理及船舶航行的重要参考,水位预测对于防汛工作、船舶航线规划、通航安全保障、通航效率提升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利用长江重庆航道处辖区的水位历史观测数据,采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开展水位预测算法研究,并建立了基于灰色系统的水位预测改进模型,提高了航道水位预测精度。该方法的主要思路是:根据绝对误差值正负情况建立修正项,并重新组合得到最终预测结果。研究表明:该方法较灰色系统模型预测精度更高,对于内河航道水位预测方法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使内河搁浅船舶快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应急处置决策方法,该方法具有直观性强、能定量分析各种应急方案和能处理不确定性信息等优点。通过对江苏海事局2009—2012年的搁浅船舶应急处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搁浅船舶的应急处置方案和相对应的影响因素值。提出搁浅船舶的三层应急决策框架,即影响因素层、决策准则层和决策方案层。在该决策框架的基础上建立搁浅船舶应急处置模型,并介绍各决策层的因素及其含义;同时,利用条件概率表建立相互间的定量联系。以一艘在长江内运营的典型搁浅船舶为例进行案例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贝叶斯决策模型能很好地处理搁浅船舶的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海港锚地的最小设计水深计算方法,进行了数学模型研究。采用UNDERKEEL计算模型,研究波浪作用下的船舶竖向运动,输出可提供船舶竖向运动的幅值响应算子(RAO)。研究中将锚地水深值按照1.2~2.5倍船舶吃水(T)以步长为0.05T增量作为输入参数进行计算研究,得出不同类型和等级的船舶在不同波高和波周期影响下的触底概率。根据选取的允许触底概率得出海港锚地最小设计水深与船舶吃水的参数关系,最终给出海港锚地最小设计水深的计算公式。相关研究方法和计算公式可以为海港锚地设计项目提供参考,并可作为海港锚地相关设计规范编制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下游航道曲折、洲滩众多,近年来船主建造船舶吨位大,吃水增加,进江海轮进出长江数量增多,同时很多船主为追求更大的利益超载运输,海事机构不断收到船舶搁浅的险情,为了减少或者杜绝此类搁浅事故的发生,积极营造良好的通航秩序,特撰写此文,针对各种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对于搁浅事故前后的操船与处置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三峡蓄水以来,长江中游近坝河段出现了枯水位下降、日变幅较大等变化特点,给航道维护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基于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长江中游近坝河段枯水水位变化、水位日变幅、水位日内分布规律,分析了水情变化对航道维护的影响,并提出了后续研究工作建议,可为航道维护和相关科研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风险防控能力,针对现有水上安全风险分析模型的局限性,提出Copula-Bayesian组合模型研究长江干线全航段水上交通风险分布规律,计算各分布点的主要事故概率。研究结果表明,在下游沙洲水道樊口施3号红浮附近水域最容易发生碰撞事故,在中游芦家河水道芦家河6号红浮附近水域发生搁浅事故可能性最高,在上游猪儿碛水道石板坡桥右1号红浮附近水域触礁事故分布概率最大,在上游江津水道江津桥右1号红浮附近水域船舶自沉事故较多。研究结果可为海事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防范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波 《水运工程》2018,(9):25-32
长江中游沿程江湖联通、水系复杂,且受三峡蓄水影响,坝下河道水沙条件发生剧变,导致航道水位预测较为困难。针对此问题,以长江中游实测资料为基础,充分考虑支流入汇和三峡蓄水后新水沙条件的影响,通过相关分析法,建立航道水位预测方法,并提出上、下荆江,城陵矶—汉口和汉口—湖口河段沿程水位的多元回归模型预测方法。经实测资料检验,绝对误差均在0. 4 m以内,能较好地提高长江中游沿程河道水位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正>3月份以来,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偏少,长江全线水位持续偏低,但受长江航道整治和三峡工程持续补水等因素影响,长江中游以往每到这个季节都"肠梗阻"的航道今年仍保持通畅,船舶通行正常。  相似文献   

20.
利用乘潮水位航道的通过能力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潮汐传播过程和船舶航行情况,提出了船舶通过浅滩时,利用乘潮水位航道的通过能力基本计算公式,分析了单支航道和分岔航道的计算方法,并计算了不同航道各种方案的理论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