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7 毫秒
1.
基于AIS和ECDIS的人员落水应急报警与示位系统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利用自动识别系统(AIS)和电子海图信息与显示系统(ECDIS)设计研发的人员落水应急报警与示位系统,该系统采用GPS/北斗定位模块实现落水人员的定位问题,采用AIS进行信息的传递,采用C/S架构实现报警信息显示的功能。该系统可以实现人员落水后的迅速定位,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船台及附近船舶及时采取搜救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功能日趋完善,北斗系统已经进入全面应用阶段。为了解决海上作业人员遇险救援不便的问题,基于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建立海上搜救体系,海上工作人员随身携带报警定位终端,当人员落水遇险后,报警定位终端自动将海上遇险人员的位置信息准确发送到地面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接收到报警信息后,及时协调海上搜寻救助力量对遇险者实施救援,提高施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做好汛期长江水域安全防范工作,6月23日上午,中石化长燃马鞍山港区水上加油站邀请长江航运公安局芜湖分局马鞍山派出所、长江慈湖海事处、长燃马鞍山港区水上加油站,开展以溢油污染应急、水上灭火处置为科目的消防综合应急演练,以期进一步提高水上加油站的应急灭火救援处置能力。演练出动船艇3艘、人员20余名。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了拖轮应急电源的在船舶电网系统的重要作用,当船舶出现事故或主电源出现故障时,应急电源应能够迅速投入使用保障船舶和人员安全,以黄骅港煤炭港区某拖轮为例分析了应急电源组成及保护装置的缺陷。详细叙述了保护装置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沿海航行中,为维护船舶航行期间的安全,航海者需要注意船舶的准确位置,而船载智能定位终端系统的不断改进,推动着船舶在既定航线上稳定航行,其中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导航定位、科研测绘、城市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为深入探讨船载智能定位终端系统地标定位的准确性,本文选取多模卫星信号中的GPS系统和北斗系统,以最小二乘算法的定权策略对其展开探讨,在基于多模卫星信号提升船舶的导航定位技术,使其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定位精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定位误差,充分保障船舶安全航行。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辽宁港口资源整合后的跨行政区域、多个港区的统一经营管理,辽宁港口集团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打造跨区域、多港协同物流指挥和调度智能管理平台。跨港区指挥科学调度体系、全程跟踪式智慧物流体系、全港可视安全应急监控体系和多港联动一站式服务体系的成功应用,为辽宁港口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也为建设一流强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散货码头视频监控整合能力,降低生产安全管理成本,解决现场调度视频查阅困难、监控未能充分利用等问题,研发镇江港散货码头天网智慧平台。平台采用地图相机标定与不同监控相机特征点匹配的方法对港口现有监控系统进行优化。在现有监控相机的基础上,以地理坐标与监控相机图像特征点匹配关系、相机之间特征点匹配模型最佳映射约束为基础,构建港区地图与监控相机之间的坐标关系矩阵,实现地图与监控相机联动、异体枪机与球机联动。利用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与港区实际需求相结合,形成视频AI应用,实现对港区人员未穿工作服、人员闯入机动车道、车辆违停、车辆超速等违规行为进行自动检测报警。现场测试和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港区复杂的工况情况下,提高监控系统智能化水平和利用率,提高散货码头生产效率、管理水平和作业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8.
传统船舶应急疏散路径导航系统存在船舶逃生路径数据定位准确度差,应急疏散导航响应时间慢,影响人员快速逃生撤离时间。针对此问题产生根源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基于智能导航的舰船应急疏散路径自动定位方法。对传统定位策略进行替换修正,首先导入雷达导航数据融合策略。融合船舶激光雷达数据与GPS、北斗卫星定位信号数据。接着引入路径实时定位算法,通过算法对融合数据进行实时规划引导,完成人员快速撤离。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传统方法与提出方法进行对比测试,证明提出方法具有定位速度快、响应速度快、路径规划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内河船舶智能航行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内河船舶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定义面向内河的船舶智能航行系统的概念,提出智能航行系统的框架结构。根据船舶通导设备及岸基云服务平台提供的信息支撑,设计12种智能预报警的类型、语音服务内容和图标,介绍偏航及桥区等智能预报警的算法流程,并最终展示语音、警报灯和图标3种形式的智能预报警显示效果。该系统可实现船舶航行全过程中的智能预报警功能。  相似文献   

10.
夏庆  申瑞婷 《水运工程》2020,(10):95-98
针对大型石化港区安全风险评估实践中评估层次不分明、重点不突出、措施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构建了以风险特征、风险防控能力、区域应急能力等为基本指标的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安全风险计算数学模型。结合国内大型石化港区安全管理现状提出了安全风险分级划分标准,最终实现了对大型石化港区区域安全风险水平的量化评估。将此方法应用于某典型大型石化港区的安全风险评估,得出其区域安全风险为等级Ⅲ(较大风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陈华 《港工技术》2021,58(2):39-43
本文结合某港散货港区智慧港口规划项目,介绍了该港南作业区智能化项目的核心在于构建一套适应现代散杂货港口发展趋势、突破传统散货港口作业模式的全新港口智能化系统。本次规划将物联网、大数据技术、AI人工智能、5G等新型基础设施与生产业务融合,创新生产作业流程及资源配置,显著提高港口的作业运营能力、物流协同能力、口岸支持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助力某港打造全国领先的基于5G+数字中台+AI的智慧散货港区。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后,美国加强国内安全,同时为了防范可能利用港口设施对美国本土的恐怖袭击,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大型港口积极推行“大港计划”等港口安全倡议,在相关港口安装辐射检测系统,阻止核和其他放射性材料的非法偷运到美国。本文根据门式辐射检测装置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南港的实施情况,介绍其系统组成,分析码头安全设施对于港口安全管理及运营的影响,对于我国大型集装箱码头提供参考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郭享  苏志国  崔峰  万海霞 《水运工程》2015,(12):128-132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构建煤炭码头三维可视化管控系统。通过与信息管理系统生产运营数据的对接,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煤炭码头生产运营状态的实时展示和实时信息查询,以及生产运营过程中设备的快速定位及紧急报警。该系统可为煤炭码头管理人员提供直观的、可交互的辅助港口运营分析、决策的平台。通过在黄骅港煤炭码头的工程应用验证了该系统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刘文远  苏飞 《水运工程》2015,(5):101-106
现代煤炭港口由传统装卸服务向综合物流服务转型过程中,对港口整体调度的智能性与效率性要求提升到新高度,因此需要以系统论的观点解决煤炭港口的联合调度优化问题。针对影响卸车调度的关键问题,综合考虑车流集中到达、列车限制性调度等因素,以现代煤炭港口生产工艺流程为基础,重点研究现代煤炭港口卸车联合调度优化,构建以待车时间最短、作业时间最短且关联堆场作业动态的卸车联合调度优化模型(火车-翻车机-堆场联合调度优化模型),运用相应优化策略,分析优化模型,实现卸车调度各环节智能化的最优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渔港是沿海渔区渔船生产、航行,停泊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为加强渔港安全管理、促进渔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在研究渔港功能、渔港安全监控和信息管理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对船舶动态监控、船岸通信、综合信息管理3个子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现途径,对数据接受和处理,船舶动态数据库,目标船化标绘系统,基于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数据的智能船舶动态视频监控4个核心技术问题逐一进行了论述.系统的设计和研发达到了国家中心渔港的建设要求,并满足了渔港安全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第4代港口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港口发展现代智能化技术的必要性,并对我国港口智能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我国港口智能化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诸多地区正致力于打造多功能现代化渔港,但在建设过程中对产业业态和功能定位仍不很清晰。为此,在分析渔港传统功能及其功能多元化趋势的基础上,研究现代化渔港的功能定位和产业业态。认为现代化渔港需要在规划设计时统筹考虑渔港和周边区域,围绕远洋渔业基地、避风避险基地、执法维权基地、海洋科考产业基地以及渔港旅游休闲产业,打造"渔港产业经济综合体",为现代化渔港的建设提供参考,提升渔港建设水准。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growth of maritime transportation, seaports have become critical to the world economy as linking nodes between shipping and inland transport. However, the port system is fragile under certain unconventional emergency events. 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issue of investment on disaster prevention within the port competition context. The present model discusses and compares four situations of different relationships and strategies of pre-disaster prevention between two adjacent ports.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ports increase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investment under the cooperation scenario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ase of non-cooperation wherein they are complementary ports. Meanwhile, a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collective and individual rationality of both ports. Although cooperation strategy decreases the total risk cost of two ports, one of the two ports may profit, whereas the other may suffer losses.  相似文献   

19.
基于MNL模型的托运人港口选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Multinomial Logit(MNL)模型,以长江三角洲港口为例,从港口和承运人两方面综合考虑,提出由港口和承运人不同组合而形成的各种选择方案,计算了托运人对各种方案的选择概率和各个港口的市场份额,并进一步分析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以及港口市场份额对这些因素变化的弹性程度。旨在为托运人合理选择港口和降低运输成本、为港口正确制定经营策略和合理明确自身定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合作对策的江苏沿江港口合作竞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施欣 《中国航海》2007,(3):69-72
江苏沿江港口群功能定位混乱、恶性竞争严重,不利于其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和"组合港"的发展,为此有必要形成良性竞争的合作模式。利用合作对策理论,建立了沿江港口在航线开辟上的合作模型。研究发现,沿江港口间的合作是有实质意义的,但各个港口在联盟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必须建立一定的利益分配原则来维持联盟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合作对策的沿江港口合作竞争模型有效地揭示各港的动态竞争行为,为研究港口合作竞争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