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利用机构运动学与虚功原理,建立了双横臂独立悬架的运动学与刚度、阻尼计算公式。对双横臂独立悬架进行运动学与刚度阻尼特性分析,为确定双横臂螺旋弹簧独立悬架的基本设计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某轻型客车的CATIA三维设计数模进行运动仿真,得到悬架线刚度,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运动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在ADAMS/Car中建立了双横臂扭杆弹簧独立悬架动力学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计算得到悬架的线刚度,并通过与CATIA中运动仿真计算所得的线刚度对比分析,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它类型独立悬架的动力学模型验证。  相似文献   

3.
双横臂双扭杆悬架的特性与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矢量投影的方法研究了一般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导向杆件运动规律。推导了双横臂双扭杆独立悬架的刚度解析表达式,提出了设计计算此种悬架中的扭杆的原则与基本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4.
杨阳  周谊  桂良进  范子杰 《汽车工程》2006,28(11):1008-1010,1019
建立了某五轴载货汽车双扭杆双横臂悬架有限元模型,对各零部件之间连接关系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对模型静态刚度和强度特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与理论解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该类型悬架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汽车前悬架系统部件之间的运动关系十分复杂,对整车的操纵性和平顺性有很大的影响。在现有的汽车双横臂前悬架数据的基础上,用ADAMS软件建立悬架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研究分析评价悬架数据的合理性。最后分析对比在该车上采用麦弗逊式独立悬架代替双横臂式独立悬架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双横臂独立悬架线刚度的非图解法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迥立 《汽车工程》2006,28(8):747-749,782
引入悬架传递比,用非图解法推导双横臂独立悬架线刚度的计算公式,用实例计算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多连杆悬架与双横臂悬架运动学和弹性运动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进了某轻型客货两用车双横臂式前悬架系统为多连杆悬架系统,运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建立了该双横臂与多连杆前悬架及转向系统的虚拟样机模型。采用轮跳方法、加载地面制动力和侧向力方法,对两种悬架系统进行了运动学与弹性运动学特性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连杆悬架对车身的侧倾和纵倾、车轮定位及顺从转向效应等都比双横臂悬架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有利于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ADAMS软件对双横臂独立悬架进行建模。在路面输入、弹簧、减振器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悬架的主销、上横臂、下横臂在空间的9个几何参数对悬架仿真。仿真研究表明主销长度和主销内倾角是影响车轮侧向滑移关键参数,大内倾角和短主销长度大大降低轮胎的侧向滑移。在汽车稳定性许可范围内,为如何确定悬架参数而提高轮胎寿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双横臂扭杆弹簧前独立悬架,在给出正确的前轮定位参数后,如何保证定位参数的稳定性。通过对样车的悬架下横臂前悬高度的调整和试验论证,找到了解决扭杆弹簧刚度影响前轮定位稳定性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0.
本章分析了双横臂扭杆弹簧前独悬架,在给出正确的前轮定位参数后,如何保证定位参数的稳定性,通过对样车悬架下横臂前悬高度的调整和试验论证,找到了解决扭杆弹簧刚度影响前轮定位稳定性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基于近似模型的车辆操纵稳定性及平顺性的优化设计方法.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建立了某轿车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并确定了车辆操纵稳定性及平顺性的评价目标.以悬架弹簧刚度、减振器阻尼特性和横向稳定杆刚度为设计变量,利用近似优化数学模型对该轿车进行了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的多目标优化计算.结果表明,近似模型技术对于汽车性能的平衡优化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涂华刚  王庆丰 《汽车工程》2002,24(3):245-249
本文在理论上建立了一套基于主动力反馈原理的新型主动阻尼悬架的设计和优化方法。首先提出了该主动阻尼悬架的实现模型,该模型是在传统的液力减振器的基础上,应用半主动控制的思想,结合力反馈的原理建立起来的内部液压反馈阻尼网络模型。理论优化分析和计算机仿真表明,通过该液阻网络模型,即可以实现电控的主动阻尼悬架的功能,它可以根据汽车行驶路况的好坏,自适应地调节悬架阻尼大小以实现主动阻尼悬架的最优控制。  相似文献   

13.
汽车空气悬架的现状展趋势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相同的载荷作用下,空气弹簧可以得到比钢板弹簧低得多的振动频率,从而提高行驶平中性;空气弹簧具有变刚度特性,固有频率可以根据需要而适当地改变,由于其具有优良的性质,使得空气悬架在汽车悬架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国外已渐渐发展成为标准装备,中对空气悬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了空气悬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空气弹簧的特性及其在整车中的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刚体动力学理论的摩托车平顺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ADAMS软件,对摩托车后悬摆臂长度和后悬弹簧倾角变化时,后悬架的非线性特性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摩托车整车系统参数化振动模型,以B级路面谱为振动激励对某骑式摩托车进行随机振动分析,综合研究了摩托车悬架弹簧刚度和阻尼、后悬摆臂长度以及摆臂与弹簧间夹角对整车平顺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油气弹簧非线性特性对车辆平顺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导并建立了某工程车辆油气弹簧的非线性刚度和阻尼特性的数学模型,并将其导入到车辆模型中。根据汽车悬架质量分配特点.将汽车简化为两自由度的舣质量振动系统,对此两自由度模型的车轮加速度、车身加速度和悬架动行程进行了仿真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非线性油气弹簧能很好地衰减由路面传递来的振动。分析了刚度和阻尼的变化对车辆平顺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空问解析几何方法,建立了考虑导向杆件、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的空间结构、空间姿态和空间尺寸的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转向轮的双横臂扭杆弹簧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研究该悬架的空间结构非线性阻尼和非线性刚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悬架系统的等效阻尼和等效刚度具有明显的空间结构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Vedyna软件的理论基础,利用Vedyna软件建立针对汽车平顺性分析的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减振器阻尼、发动机减振块刚度、悬架缓冲块刚度对振动加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产某微型轿车,在建立汽车悬架系统5自由度模型和时域路面模型基础上,对悬架系统的线性弹簧和非线性阻尼参数进行了优化。根据优化结果,对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进行了匹配设计。经试验表明:座椅加速度自谱峰值减小7.4%,加速度均方根值减小19.4%,有效地改善了该车的行驶平顺性,证明时域优化方法对于悬架系统非线性参数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a load-leveling suspension system with a magnetorheological (MR) damper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suspension system, the MR damper is connected to a spring to form a load-leveling suspension system. The system effective stiffness and damping can be adjusted by controlling the MR dam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load-leveling suspension system are studied first. When the linear damper is replaced with an MR damper, the averaging method is adopted to obtain the steady-state response of the nonlinear system. A comparison demonstrates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averaging method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obtain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The analytical results are then verified experimentally. The load-leveling suspension system studied here is able to adjust both suspension stiffness and damping and, hence, it may provide more effective vibration control in a wider frequency range, when the damper is controlled.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a load-leveling suspension system with a magnetorheological (MR) damper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suspension system, the MR damper is connected to a spring to form a load-leveling suspension system. The system effective stiffness and damping can be adjusted by controlling the MR dam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load-leveling suspension system are studied first. When the linear damper is replaced with an MR damper, the averaging method is adopted to obtain the steady-state response of the nonlinear system. A comparison demonstrates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averaging method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obtain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The analytical results are then verified experimentally. The load-leveling suspension system studied here is able to adjust both suspension stiffness and damping and, hence, it may provide more effective vibration control in a wider frequency range, when the damper is controll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