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行各业在经济方面得到了极大发展~([1])。拥有大型港口的城市经济情况更是实现了飞跃式增长。但是对于港口吞吐量的研究预测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本文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深圳港口吞吐量进行了研究,有助于更加准确进行预测~([2])。  相似文献   

2.
为说明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及其结构出现新调整和变化的原因,通过对港口总量增长、内外贸变化、货类结构和分区域结构变化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我国港口经济运行的特征如下: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持续放缓,但与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一致;港口内外贸吞吐量增长趋势分化,外贸进口需求依然低迷,反映我国内需有企稳迹象;港口重点货类结构分化,反映宏观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分区域看,南方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总体快于北方,说明沿海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问题具有多因素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高阶次、复杂时变系统特征。基于该特征,引进系统动力学建模法建立了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模型,利用环境、经济、进出口贸易、港口及集疏运5个子系统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反映多种不确定因素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影响。应用该模型预测了宁波-舟山港2010—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系统整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港口发展数据的基础上,将我国经济历程划分为6个发展阶段,探讨不同阶段经济发展特征及对沿海港口的影响。展望未来20年我国经济发展趋势,预测港口吞吐量发展水平,提出2025年左右港口吞吐量发展将出现拐点,并对沿海港口发展与建设提出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一、国外港口发展经验由于港口吞吐量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关系密切,因此,在分析国外港口吞吐量变化的同时要与该阶段的经济产业特点相联系,才能发现内在规律,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本文选取美国、日本、韩国三个国家,以工业化发展阶段进行对比,比较这三个国家在完成工业化后的经济发展特点以及港口吞吐量变化特征。1.美国美国在1950年前后完成工业化,当时人均GDP达到了15000美元(2012年不变价)。通过对比1900年以来美国GDP增长速度可以看出,美国  相似文献   

6.
国内信息     
《珠江水运》2009,(10):88-89
我国大陆港口吞吐量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经过60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大陆港口吞吐量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0亿吨,是1949年的700倍,亿吨人港达到16个,7个大陆港口进入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前10位,上海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相似文献   

7.
基于灰理论的港口吞吐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永明  郑光平 《中国水运》2007,5(4):160-162
港口吞吐量是港口建设的重要依据,有效预测港口吞吐量,才能使港口在海洋运输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灰理论预测可以在少量信息、不完全数据的情况下,揭示港口吞吐量的发展变化特征,是研究港口吞吐量的有效工具。本文对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应用灰理论对港口吞吐量建立灰色模型GM(1,1)进行短期预测,其结果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2009年1月份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下跌19.6% 1月份新加坡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只有197万TEU,同比大幅下跌19.6%,这已经是连续三个月下跌,而且比2001年马士基航运撤出新加坡港,造成的港口月吞吐量下跌幅度更大。其中裕廊港1月份的吞吐量只有5.8万TEU,同比下跌18.3%。新加坡海事及港口管理局为吸引客户,宣布所有在港逗留少于10天的远洋船舶将可额外获得10%的港口费用减免,商用港内服务船舶,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预测具有振荡性质的港口吞吐量,提出基于正弦和具有自适应背景值的GM(1,1)优化模型。通过原始序列建立具有自适应背景值的GM(1,1)模型以描述总体趋势,利用正弦和描述残差中包含的周期性振荡规律,建立优化的GM(1,1)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广州港港口吞吐量数据进行模拟与预测,结果表明:基于优化的GM(1,1)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具有周期振荡特征的港口吞吐量时间序列数据,模拟和预测精度都显著优于传统GM(1,1)模型,可将该模型用于具有振荡性质的吞吐量预测。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珠三角沿海港口主要腹地经济、贸易增长变化和重点产业产品产量变化等基础上,系统回顾港口货物吞吐量、分重点货类吞吐量及其结构性变化特征。基于未来珠三角区域经济、贸易、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的判断,针对不同货类特点及适应性,综合选择采用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曲线拟合、货运强度、弹性系数等多种预测方法,对珠三角沿海港口货物和分货类吞吐量进行分析预测。预计未来,珠三角港口货物吞吐量仍将继续保持增长,2025年货物吞吐量规模在17.0亿t左右,2022—2025年期间年均增速在4%左右,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将达0.7亿TEU,2022—2025年期间年均增速在3.2%左右。  相似文献   

11.
基于聚类的港口吞吐量预测方法及其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统计分析历史数据的基础上,选取港口吞吐量、GDP值等指标,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中的层次聚类分析法,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港口按照吞吐量增长规律分成平稳增长型、加速增长型和波动增长型3类。然后选择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灰色模型理论和神经网络模型法,对不同类型的港口吞吐量预测的适用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以上海港和镇江港为实例进行计算,并对不同预测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新近建成的上海港罗泾港区是集矿石、煤炭、钢铁等散杂货物为一体的综合性港区,是世界上第一座公共港区为大型钢铁企业提供分拨配送等增值服务的物流港区。罗泾港区规划设计开发了全新的"枢纽港-物流港"联动的平行结构平面布置模式。在传统的公用港口布置方法基础上,运用准时制(JIT)的精益生产(LP)物流理念,优化装卸工艺和港口平面布置,提升服务水平,延伸港口服务链条。实现了物流流程的高度一体化、同步化。节约了极为宝贵的深水岸线和土地资源、降低了能耗。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上海港作业集装箱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上海港作业集装箱的特点,包括吞吐量的发展变化历程、2006年吞吐量流向、标准箱折算系数、港口码头生产的不平衡性、码头生产率等.  相似文献   

14.
梅燕 《中国水运》2007,5(10):33-34
长江港口通过多年大规模的建设,已成为沿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承担了沿江能源、外贸物资、石油、集装箱、煤、矿石等货物的运输任务。近十几年来是长江港口基础设施投入资金最多,基础设施建设最快,港口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港口吞吐量增长迅速,科技含量、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迅速提升的时期,港口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港口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如何综合考核港口发展状况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并联型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港口吞吐量预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港口吞吐量预测是港口规划的基础,在确定港口发展方向、投资规模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港口吞吐量的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结合灰色理论和神经网络模型的特点,尝试用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之一——并联型灰色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港口吞吐量预测。用实际算例证明了该方法在港口吞吐量预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合理利用港口资源、减少恶意竞争,提出基于位序-规模法则的港口群发展演化规律研究方法。以吞吐量为衡量港口规模的指标,以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指数研究区域港口群规模差异,以首位度指数判断区域港口群是否服从位序-规模分布,进而基于位序-规模理论研究区域港口群规模分布,定量分析区域港口群发展演化规律。实例分析以欧盟港口群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欧盟港口群规模差异较大,不均衡程度会逐年增大;欧盟港口群符合位序-规模法则,随着港口位序由高到低,吞吐量增长率会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17.
国外港口管理模式分析及我国地主港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玉臣 《港工技术》2011,48(2):42-43
国外港口的管理模式多种多样,地主港管理模式是许多大型港口采用的管理模式之一.简要介绍国外几个著名大型港口地主港管理模式的特点和经验,着重分析地主港管理模式的优势所在.结合对我国港口管理模式现状及发展前景的思考,进一步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地主港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江苏沿海港口吞吐量影响因素及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张守国 《水运工程》2011,(10):63-65
目前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开发已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沿海港口建设正在迅猛开展。港口吞吐量的预测对于港口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以港口和腹地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出发点,分析了可能影响江苏沿海港口吞吐量的若干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过去10年影响港口吞吐量的最关键因素,剖析了江苏港口发展的内在影响机理,并提出了基于影响机理的预测模型。最后使用模型对江苏港口吞吐量进行验证分析,模型为江苏沿海港口新一轮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洋山深水港集装箱“水水中转”集疏运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水中转”集疏运是港口集疏运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东北亚枢纽港目标的提出,上海港口的可持续发展对洋山深水港“水水中转”的集输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目前洋山深水港水水中转集疏运的现状,研究洋山深水港现有水水中转集疏运模式和存在的问题,试图研究通过相应对策来完善洋山深水港“水水中转”集疏运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