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现行规范中车辙试验方法与路面实际存在的区别,提出在检验重载车辙时降低加载速度,补充开展沥青面层的全厚式车辙试验,在全厚式试件中形成温度梯度的车辙试验改进方法.改进了车辙试验机,提出不同加载速度下车辙试验时长确定方法和动稳定度计算方法,利用改进车辙试验机开展了沥青混合料重载低速车辙试验、均匀温度场与温度梯度下全厚式...  相似文献   

2.
分析抗车辙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评价指标,提出由动稳定度推算综合稳定指数的计算公式。通过对AC-20C和SUP-20型两种沥青混合料掺加不同掺量的改性剂(PR和RA)进行车辙试验,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及F检验方法得知马歇尔稳定度和马歇尔模数是影响车辙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并得出级配由AC-20C转化为SUP-20时,对车辙试验结果影响较小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3.
高温稳定性是沥青混合料重要的路用性能,车辙是路面的主要破坏形式之一。现有的车辙试验只是验证了沥青混合料在最佳沥青用量下的动稳定度,而没有反映出当级配和沥青用量变化时动稳定度的变化规律。文章通过对不同沥青用量、不同级配和不同压实度的车辙板进行车辙试验,分析这些因素对车辙的影响,从而提出评价抗车辙能力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4种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水浴温度下进行汉堡车辙试验,分析温度对汉堡车辙试验的影响,得出适宜的基质沥青混合料和改性沥青混合料汉堡车辙的试验温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同种级配不同种类沥青生产的沥青混合料,不同试验温度下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不同配合比设计方法生产的沥青混合料对路面高温抗车辙能力的评价分析,科学的提出改善和提高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注意事项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采用2种沥青和3种级配,通过旋转压实制备了6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分别在干燥和浸水条件下进行了APA车辙试验,分析了温度和水对APA车辙深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车辙的发展影响非常大。水浴条件下的APA车辙试验过程中,集料与沥青黏附性的下降也导致沥青混合料结构稳定性的降低,较干燥条件下的APA车辙试验产生了更大的车辙。对比不同碾压次数车辙比,可以看出随着碾压次数的增加,干湿状态对应的车辙比增大,水的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7.
为检验高速公路大粒径沥青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抗车辙性能,采用MLS66加速加载试验设备对大粒径沥青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进行足尺加速加载试验,并以相同条件下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规结构加速加载试验结果作为参照,以此比较两种路面结构的抗车辙性能,并分析两种路面结构的车辙发展规律,为今后大粒径沥青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掺"车辙王"添加剂前后沥青性能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掺量下沥青指标的变化;通过对掺车辙王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水稳定性试验对比,验证掺加车辙王添加剂的沥青混合料具有明显的抗车辙性能,推荐应用到山区重载交通纵坡路段,解决了夏季高温期产生车辙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动稳定度与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关系,针对多种混合料类型进行了改进的车辙试验,分析了不同粒径、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与车辙深度随加载次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动稳定度指标基本能够反映同种类型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但对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的评价不足,建议采用荷载作用1万次的车辙深度作为混合料抵抗车辙变形能力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沥青混合料在实际运营条件下车辙变形特征,对AC-13和SMA-13沥青混合料在不同试验温度及加载次数下进行加速加载试验,分析沥青混合料车辙发展规律并提出车辙预估模型。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车辙深度随着温度升高、加载次数增加而增大,在25℃、50℃条件下SMA-13的稳态变形速率分别为AC-13的75.6%、50.5%,SMA-13的抗变形能力要优于AC-13。基于加速加载试验提出的车辙预估模型综合考虑了试件厚度、试验温度和加载次数的影响,拟合精度良好,可以为沥青路面运营养护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采用2种沥青、2种级配拌制4种混合料,分别在水浴和空气浴下进行50℃和60℃的汉堡车辙试验,分析了水和温度对车辙深度的影响;讨论了车辙深度和蠕变速率指标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不足,提出了车辙变形率指标.结果表明,水环境和提高温度都会加速车辙的产生,50℃水浴和60℃空气浴车辙深度的相关性好,50℃水浴汉堡车辙试验可以反映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建议B级沥青采用45℃,A级沥青采用50℃,改性沥青采用60℃的试验温度.  相似文献   

12.
分析比较常用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试验方法,选用了高温单轴静载蠕变试验作为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试验方法,并用此试验方法对SMA16、AK16C、AC25I3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了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条件下的一些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3.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高温评价指标及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红  叶炜 《交通标准化》2010,(1):192-196
通过对AC-20C和SUP-20型两种沥青混合料掺加不同掺量的改性剂(PR和RA)进行车辙试验。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及统计学检验方法可知,马歇尔稳定度和马歇尔模数是影响车辙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且当级配由AC-20C转化为SUP-20时,其对车辙试验结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基于Johnson-Cook黏塑性模型的沥青路面车辙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Johnson-Cook模型描述沥青混合料黏塑性本构关系,通过不同温度和不同应变率下单轴压缩试验确定沥青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Johnson-Cook黏塑性模型参数,利用ANSYS瞬态动力学分析理论,分析了在设计年限内当量轴次和超载等不同条件下对沥青路面车辙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天然岩沥青改性沥青面层比基质沥青面层的抗车辙性能均提高20%,符合沥青路面车辙变形实际情况;基于Johnson-Cook黏塑性模型的车辙计算方法,为沥青路面车辙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标准车辙试验和全厚式车辙试验,采用单因素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橡胶沥青对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橡胶沥青与基质沥青比较,对路面的高温抗车辙性能有更大的改善,而且不同橡胶粉掺量也会影响到橡胶沥青的性能。通过全厚式车辙试验,将路面结构与温度梯度等因素考虑进来,使得车辙试验更符合实际路面情况,其试验结果表明各结构层对路面的影响区别较大,双层同时掺入橡胶沥青也比只改善路面高温稳定性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沥青材料的高温性能,利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的方法,选用70#基质沥青、SBS 改性沥青及埃索高粘沥青进行对比试验,分析了它们在不同应力和温度条件下粘、弹响应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车辙因子忽略了沥青材料的延迟变形,用来评价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与路面抗车辙能力具有更好的相关性,用恢复率和不可恢复蠕变柔量等评价指标能更全面地评价沥青材料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17.
张健 《北方交通》2012,(4):52-55
以沈阳桃仙机场高速公路维修铣刨的废旧沥青混合料为依托,在车辙机理分析和力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试验温度下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对再生料动稳定度影响很大,符合指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8.
沥青混合料汉堡车辙试验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4种不同的沥青混合料,分别在水浴和空气浴2种试验环境下进行50℃和60℃的汉堡车辙试验,分析了水和温度对车辙深度的影响。进行不同试件厚度以及板式试件和SGC成型的圆柱试件的车辙试验,分析了试件厚度和成型方式对车辙深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水环境和提高温度都会加速车辙的产生,50℃水浴和60℃空气浴车辙深度判定系数R2大于0.93;结合沥青应用情况,建议B级沥青采用45℃,A级沥青采用50℃,改性沥青采用60℃的试验温度;40 mm厚度的试件车辙深度显著偏大,试验中不宜采用;SGC成型的圆柱试件与板式试件试验结果判定系数R2达0.95以上,可以代替板式试件进行抗车辙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SUP12.5、AC13及SMA13等三种不同级配结构的典型沥青混合料,采用SGC旋转压实的方法,分别成型不同压实程度的沥青混合料试件.通过APA高温车辙试验,比较分析沥青混合料在不同压实程度下的车辙发展曲线所呈现的特征规律,讨论研究不同结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对压实度的敏感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掺Duroflex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分析了Duroflex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的作用机理,采用AC-16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不同Duroflex抗车辙剂掺量下的路用性能试验,分析研究了Duroflex抗车辙剂的最佳掺量,以达到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