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伦超  李伟  肖政 《水运工程》2006,(11):53-57
通过概化模型计算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研究了凹形和凸形河岸对低水头枢纽船闸口门区水流条件的影响,指出了对低水头枢纽船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相对有利的河岸形态。不仅可作为枢纽总体布置阶段船闸优化布置参考的一个方向,而且在枢纽坝址选择阶段就可以加以考虑,以减小枢纽总体布置的难度及工程量,为船闸通航创造良好的水流条件。  相似文献   

2.
依托小溪滩枢纽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和遥控自航船模试验,针对该枢纽坝址所处喇叭形微弯河段,提出船闸坝上非正交布置形式,较好地解决了弯曲河道引航道与河道主流衔接困难的问题,为弯曲河段船闸布置困难及已建工程增建船闸提出了一种新的布置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紧邻船闸布置的鱼道槽身结构选型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在已建枢纽上紧邻船闸扩建鱼道的设计路线。以湘江大源渡枢纽扩建鱼道工程为例,将船闸与鱼道槽身按一体式结构考虑,鱼道结构紧邻二线船闸主体工程布置,并根据鱼道槽身所处船闸位置的不同,合理选择开敞式U形断面、暗涵式拱型等槽身结构断面,既解决了已建枢纽工程中增建鱼道布置的难题,又大大减少了用地和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4.
以湘祁航电枢纽二线船闸轴线布置方案研究为例,分析了二线船闸选址原则与方法,重点论述了二线船闸轴线布置的方案比选思路。研究表明: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湘祁航电枢纽二线船闸与已有一线船闸的轴间距80m为推荐方案,研究成果可为新建二线船闸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长洲枢纽三线四线船闸平面布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保证西江黄金水道的畅通,提高长洲枢纽的通过能力,拟在长洲枢纽一线、二线船闸基础上增建三线、四线船闸。受枢纽河段地形条件的影响,三线四线船闸仅有长洲岛右缘和外江右侧台地可供布置。为判别两处位置的优劣,采用定床整体水工物理模型试验和遥控自航船模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两处位置船闸布置通航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工程河段水流特性,研究了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和连接段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和船舶航行条件,确定三线、四线船闸合理可行的工程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6.
采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对汉江雅口航运枢纽船闸上下游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条件进行研究。阐述设计方案工程布置条件下的船闸通航条件及影响因素,针对设计方案在通航水流条件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在船闸上游连接段外侧布置圆弧形隔流堤及河床局部疏浚等优化工程措施,较好地解决了枢纽船闸通航问题。  相似文献   

7.
船闸引航道隔流墙的布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明红  韩巍巍  吴澎 《水运工程》2016,(11):162-166
引航道布置是船闸总体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船闸设计成败的关键。在天然河流上建设船闸,在船闸与泄水建筑物或电站之间通常设置隔流墙,将引航道水域与通过枢纽的水流隔开,形成引航道内有利的水流条件。从船闸引航道隔流墙布置的角度,强调对于不同的口门区位置,应采用不同的通航水流条件判别标准,并分析隔流墙的长度和位置在掩护引航道、抑制横流等方面的作用。最后介绍石虎塘枢纽船闸布置的案例。  相似文献   

8.
刘劲 《水运工程》2011,(10):78-82
老口航运枢纽是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枢纽选定坝址位于左右江汇合口下游的反S形河道之间,通航条件及船闸布置是枢纽总体设计的关键。通过对老口航运枢纽船闸建设规模、坝址特点及总平面布置、输水系统、水工结构及特点、金属结构等方面的论述,概括了本船闸的主要技术特征,为航运枢纽船闸的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高水头枢纽船闸改扩建工程围堰设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富春江船闸扩建改造工程,从设计角度对中高水头枢纽船闸改扩建工程围堰的导流标准、总体布置及结构设计进行重点研究。在兼顾防洪、发电、河道变化等需求前提下研究确定围堰枯水期防洪等级,结合船闸水工建筑物布置优化调整围堰总体布置方案,并根据坝下围堰不同区段提出不同结构形式的过水围堰,为类似的中高水头枢纽船闸改扩建工程围堰设计提出新设计理念和思路,为多样性的围堰工程增加新特点。  相似文献   

10.
澧水青山枢纽改造工程主要是在左汊拆除原有建筑物后新建船闸和挡泄水建筑物.针对青山枢纽改造工程整体布置方案中涉及的枢纽泄洪能力、通航问题,研究了枢纽整体布置、泄洪能力和船闸口门区通航条件.采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对比分析枢纽现状及设计方案的泄流能力、口门区水流通航条件,优化了原设计方案.得出结果:枢纽泄流能力与现状接近,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