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我国海港码头工程的发展,重力式码头沉箱预制场地与安装所在地出现相距较远的局面,沉箱远程拖航过程中的稳定性成为拖航运输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以往的沉箱加固施工工艺,对沉箱加固工艺进行创新设计,简单有效地保证了远程拖航的安全性,为以后同类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重力式码头施工中,通常会使用到半潜驳船组对沉箱进行出运拖航安装施工,而在拖航施工中,如何选择匹配的拖轮进行拖航施工决定着施工的进度和成本控制。半潜驳船组拖航阻力的计算决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拖轮。本文结合广东大唐国际雷州电厂项目配套码头工程中的沉箱拖航施工工艺进行阐述船组的拖航阻力计算及拖轮的匹配选择,为以后同类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大型沉箱出运压载水监测精度低、不连续、存在人身安全隐患的问题,基于智能液位计研发了大型沉箱水位监测系统,达到安全、不间断地监测沉箱水位的目的,也可为大型沉箱远距离安全拖航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针对预制椭圆沉箱持续大型化引起的波浪荷载计算超出规范问题,对设计椭圆沉箱结构进行圆形墩柱等效简化研究,采用规范计算圆形墩柱简化结构波浪荷载与椭圆沉箱码头最大水平总波浪力及波压强的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的方法,可以判断结构简化的合理性,进而对椭圆沉箱侧壁波压强设计取值进行合理选择。依据相关规范公式对椭圆沉箱侧壁内力进行计算,并与采用有限元软件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与验证,得出椭圆沉箱侧壁由波浪引起的内力的准确计算结果,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针对预制椭圆沉箱持续大型化引起的波浪荷载计算超出规范问题,对设计椭圆沉箱结构进行圆形墩柱等效简化研究,采用规范计算圆形墩柱简化结构波浪荷载与椭圆沉箱码头最大水平总波浪力及波压强的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的方法,可以判断结构简化的合理性,进而对椭圆沉箱侧壁波压强设计取值进行合理选择。依据相关规范公式对椭圆沉箱侧壁内力进行计算,并与采用有限元软件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与验证,得出椭圆沉箱侧壁由波浪引起的内力的准确计算结果,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结合赤道几内亚巴塔港工程的实际情况,为了保证沉箱的浮游稳定沉,在拖离浮船坞前对沉箱进行水压载。规则沉箱采用对称压载方式简便地计算出各个舱格压载水的高度,以满足沉箱在拖运过程中的浮游稳定,但是异形沉箱在计算上要相对复杂些,需通过多次累计计算才能准确地算出各个舱格压载水的高度。为了使异形沉箱在计算上简便,结果上准确,所以采用EXCEL与AUTOCAD软件结合来完成异形沉箱压载平衡水的计算。  相似文献   

7.
从拖带大型储油船舶直接驶离码头和驶出狭窄航道过程中,怎么才能保证整个拖航船队的安全出发,探讨了在拖航过程中几处关键性的操作,提出了航前准备、应急预案、以及通过自身实践过程中的体会、经验对整个拖航过程中的几处关键性船舶操纵进行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舰船科学技术》2015,(Z1):131-134
对一种圆筒型的浮式防波堤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拖航阻力的数值模拟方法以及模型试验的过程进行阐述。通过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的方法对这种圆筒型浮式防波堤的拖航过程中的拖航阻力进行较为透彻的研究,分别分析这2种方法下圆筒型浮式防波堤随着航速增加拖航阻力的变化情况。为更好地分析2种方法下的拖航阻力情况,圆筒型浮式防波堤在2种方法下的缩尺比例相同。通过对圆筒型浮式防波堤拖航阻力的数值模拟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得出浮式防波堤拖航阻力的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之间的差距,为浮式防波堤实际的拖航工程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以此来保证拖航过程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一种圆筒型的浮式防波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拖航过程进行了概述。对于本次试验的试验概况以及工况进行了设定,根据要求对试验设备进行了安装和标定。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圆筒型浮式防波堤的拖航过程中的拖航阻力进行了较为透彻的研究,分别分析了两种工况下圆筒型浮式防波堤随着航速增加拖航阻力的变化情况。通过比较可以得出两种工况下浮式防波堤拖航阻力的差距,为浮式防波堤实际的拖航工程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以此来保证拖航过程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0.
针对超大型无动力钻井平台通过复杂交通流水域的安全保障问题,本文以"中海油10号"钻井平台从烟台海事局辖区水域起拖,航经东营海事局辖区水域,至东疆海事局辖区水域为例。从拖航概况、拖航风险识别和拖航安全保障及应急预案四个方面对复杂交通流水域钻井平台拖航安全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钻井平台在复杂交通流水域拖带作业时制定通航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预案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一级深拖系统,二级深拖系统具有良好升沉补偿功能,并且较易对拖体进行定深或定高控制。在实际工作中,母船经常需要根据探测情进行回转机动。为了研究母船回转过程中拖体运动规律和拖缆构形的变化情况,采用凝集质量法建立了二级深拖系统的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母船不同回转参数下拖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得到了拖缆的瞬态和稳态构形图。仿真结果表明,在360°稳态回转和360°单圈回转条件下,母船回转半径、拖曳速度均对一级拖体和二级拖体的深度变化以及稳态特性有显著影响。母船小半径大速度回转时,两级拖体的回转半径和深度变化较大,应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凝集质量法建立海洋"缆—体"系统数学模型,对拖船从稳定直航到回转操纵过程中的拖缆构型、拖体深度变化以及拖缆张力变化等进行模拟仿真研究。通过2个算例,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并分析拖船操纵中影响拖体阵列的参数。  相似文献   

13.
张峰  朱克强  蒋凯东  董鹏 《水道港口》2009,30(5):376-380
水下拖曳系统为各种内河航道工程,近海港口工程前期的勘探活动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当要求对某个目标进行详细探测时,需要拖船进行回转机动操纵,因此拖体运动轨迹准确位置的预报关系到能否完成对目标的探测。文章采用凝集质量法建立水下缆-体系统模型,编制计算机程序,程序模拟了不同回转半径、不同拖速回转操纵下的拖船与拖体运动轨迹,分析了回转操纵中影响拖体稳态及拖体深度的参数。同时,计算机程序仿真模拟了一个"8"字形拖曳操纵,仿真算例与相关文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此计算机程序具有一定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波浪作用下大型开敞式圆沉箱墩式码头前波峰面高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波浪作用下大型开敞式圆沉箱墩式码头前波峰面高度,主要由沉箱自身的反射波和入射波叠加而成,码头前波峰面高度是确定码头面高程的重要参数之一.文章根据微幅波理论和波能流守恒原理,推导了圆沉箱墩式码头前沿波峰面高度近似解,通过与物理模型实验资料的对比,表明该理论公式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根据实际物理模型数据,对理论公式中的系...  相似文献   

15.
针对动力艇尾流作用于被牵引船只,造成水阻力增加而使牵引效率下降的问题,提出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动力艇尾流场,进而确定合理的牵引间距的方法.文章应用理想推进器理论,给出了确定推进器尾流出口横截面面积和喷水流速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推进器尾流场的影响,并通过分析估计出给定牵引航速下的合理牵引间距.该方法可以结合动力艇的拖钩拉力与航速曲线,确定组合体可能达到的最大设计航速.  相似文献   

16.
胡德生  丁江明  王永生 《中国航海》2011,34(3):49-53,63
为了实现喷水推进艇平移机动操纵,对其操纵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船模斜拖试验获取平移操纵时船体水动力特性变化规律,然后求解喷水推进器在各种航速、转速、倒车斗位置以及喷口转向角条件下的推力.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船体平移运动水动力特性和喷水推进器推力特性,提出了用双手柄同步等角度调节的平移操纵法,并制定了详细的平移操纵步骤...  相似文献   

17.
船—缆拖曳系统操纵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洪波  施朝健  林文锦 《船舶力学》2015,(11):1325-1333
为获取拖船在拖曳时的操纵性的变化规律。文章采用MMG船舶运动数学模型的建模思想,建立了六自由度拖船运动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拖缆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将船-缆耦合起来以形成整个系统的运动数学模型,并分别采用龙格库塔方法对船舶运动积分求解,采用后向差分法对拖缆运动进行求解。通过对比仿真计算分析了水面拖船在拖带过程中的加速性能、旋回性能及偏转抑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拖船与拖缆的相互影响下,拖船的加速性能和旋回性能有所下降而偏转抑制性能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8.
Mathematical model of single-propeller twin-rudder ship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a single-propeller twin-rudder ship has been developed from captive and free running model experiments. An open water rudder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figure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dder. Captive experiments in a towing tank were carried out to figure out the performance of a single-propeller twin-rudder system on a large vessel.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hull, propeller and twin rudders, including mutu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win rudders, were expressed with several coefficients that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t various ship speeds. In the analysis,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a single-propeller twin-rudder ship, which affects rudder forces, were explained and formulated i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The captive model tests were conducted with zero ship’s yaw rate, so the interaction coefficients, which are influenced by the yaw rate, are determined from free running model experiments. Validation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a single-propeller twin-rudder system for a blunt body ship is carried out with an independent set of free running experiments, which were not used for determining the interaction coefficients. The validated numerical model is used for carrying out simulations. Based on simulation results, some recommenda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installing a single-propeller twin-rudder system.  相似文献   

19.
任凯  浦金云 《船海工程》2007,36(3):45-48
应用Korvin-Kroukovsky和Jacobs的切片理论分析舰艇在规则波浪扰动情况下垂荡和纵摇运动对破损舰弯矩的影响,计算不同航向航速下破损舰在典型海况中的弯矩值,给出最小弯矩下对应的典型航向航速,适用于救援船舯附近破损的军用舰艇等细长型的大型船舶拖带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肖冰  石爱国  余力  万林  蔡烽 《船舶工程》2006,28(1):17-20
不论平时或战时,舰船均可能执行拖带任务,但现有的规定不能充分发挥舰船拖带潜力;现有拖带公式未能解决拖带最大允许航速计算问题.文章基于船—机—桨关系,提出了一种任意拖带组合的最大允许航速计算模式,该法简便易行,且便于计算机实现.计算机仿真表明,该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