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不同含水率、压实度和外部荷载的封闭系统冻胀试验,研究了兰新铁路路基土冻胀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封闭系统下土体是否冻胀与初始含水率有关;冻胀率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实度的增大而减小,外部荷载对冻胀有抑制作用;基于试验分析提出了适用于兰新铁路的冻害防治措施是排水和隔水。  相似文献   

2.
季冻区公路路基细粒土冻胀性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4种不同塑性细粒土扰动样进行了室内闭式冻胀模拟试验,简述了土的含水量和塑性对冻胀性的影响,即各种细粒土的冻胀性都随着含水量增大而增强;在含水量相同时,土的冻胀性随着塑性增强和颗粒变细而减弱。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别得出了各种黏性土和粉土的冻胀率关于超塑含水量的经验公式,并经综合分析建立了细粒土的冻胀率关于超塑含水量的经验公式。在此基础上,对黏性土、粉土及细粒土进行冻胀性分类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与现行规范进行比较,给出合理建议。此外,还取原状样进行了室内冻胀试验并对原状样和扰动样冻胀性试验结果的相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用扰动样模拟试验结果对细粒土进行冻胀性分类研究,是可靠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侯兆领 《公路》2023,(3):316-320
结合G215线柳园至敦煌段盐渍土地区冻胀的基本情况,对温度下降时的盐渍土冻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盐渍土在温度从10℃下降到-35℃时的冻胀规律、压实度及含水率对冻胀率的影响规律等。其中压实度分别设置85%、90%、95%等3种工况,而含水量则取用了19%、23%、27%等3种含水量。研究结果表明:土体的温度由0℃下降到-10℃阶段土体冻胀量增加最快,当土体的温度下降到-20℃以后,再降低温度对土体冻胀量的增加则作用不大;当土体的压实度和含水率增大时,都会导致土体的冻胀量增大。研究结果对类似环境条件下的冻胀问题的处理及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青藏铁路西格段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害为背景,通过现场采集典型分布的粉质黏土,考虑温度、水分、盐分、压实度4个因素,进行室内冻胀试验,测试不同温度下路基土体的冻胀率,分析不同含盐量、含水率、压实度和温度下的冻胀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压实度和含盐量的试样,冻胀率随含水率增加逐渐增大;随着含盐量的增加,土体的起胀温度逐渐降低,土体的冰点也随之降低;含盐量低于1.0%时,随着压实度的增加土体冻胀率呈增大趋势,含盐量为2.0%时,土体冻胀率不随压实度的变化而变化,进一步增大含盐量时,土体的冻胀率随压实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严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级配碎石冻胀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系列的室内冻胀试验,研究了严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级配碎石的在冬季的冻胀特点及不同条件下的冻胀规律。系统分析了细粒含量、含水率及孔隙率对级配碎石冻胀的影响。结果表明:级配碎石的冻胀率随着含水率和细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冻胀率的增长率逐渐减小。而随着级配碎石孔隙率逐渐增加,其冻胀率逐渐减小。研究成果为预测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在寒冷地区的冬季可能出现的冻胀及治理差异沉降或控制冻胀量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硫酸盐渍土在多次冻融循环下的长期盐-冻胀量问题,完成了不同含盐量下硫酸盐渍土的多次冻融循环盐-冻胀试验。结果表明:无水源补给下,硫酸盐渍土的峰值(残余)盐-冻胀量与冻融循环次数间的关系受含盐量的影响,含盐量较小(≤1.3%)时,二者呈对数增长关系;含盐量较高(≥2.1%)时,二者呈线性增大关系。在含水率不变条件下,硫酸盐渍土的峰值(残余)盐-冻胀量与含盐量间呈"S"形增长关系,两拐点对应的含盐量约为0.5%和2.1%。基于试验结果,得到了硫酸盐渍土多次冻融循环下的峰值盐-冻胀量计算表达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大型室内直剪试验结果,对含石量及含水量分别与堆积体边坡碎石土黏聚力及内摩擦角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碎石土黏聚力的大小随着含石量的增加,表现出先逐渐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内摩擦角随着含石量的增大表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黏聚力随含水量的增大有一定程度的增大,超过碎石土中细粒土塑限含水量后逐渐减小。基于试验结果,将碎石土的黏聚力表示为含水量与含石量的二元函数,并提出了考虑饱和度与基质吸力影响的碎石土的抗剪强度公式,将有助于准确评估降雨作用下碎石土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季冻区粉砂土冻胀试验及路基冻胀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砂土的毛细作用较发达,在季冻区冻胀现象较为显著.为进一步了解粉砂土的冻胀规律,对粉砂土试件在不同含水率和压实度条件下进行室内冻胀试验,得出了不同条件下粉砂土的冻胀率,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运用数学冻胀模型计算出粉砂土路基的冻胀量.结果表明:路基冻胀量随着含水率、压实度的变化而变化,含水率和压实度是影响路基冻胀的两个主要因...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哈大客运专线为研究背景,通过基岩的冻胀试验研究了吸水率对不同类型基岩的冻胀影响以及冻融循环对基岩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基岩冻胀率随着基岩吸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同种类型岩石冻胀率接近;不同类型的基岩经过冻融循环后,抗压强度都呈减小的趋势,并最终趋于稳定。研究基岩的冻胀性可以了解基岩冻胀特点及经过冻融循环后的强度变化规律,为高速铁路建设中基岩冻胀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季节性冰冻地区路基冻胀机理,减少由于路基冻胀融沉而产生的路面开裂、沉陷及翻浆病害,在重冻区路基中埋设了温度传感器,进行冰冻期路基温度自动监测,同时,对季冻区典型道路冻害进行了钻探调查.结果表明:上路床降温幅度大,降温速率高,路基土发生了快速原位冻结;下路床降温幅度小,降温速率低,发生了充分的水分迁移及焦聚现象,为聚冰带出现的深度;不同路基土质中冰的存在形式不同,且不同形式冰结构出现的深度和含水量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聚冰带出现的平均深度范围为1.08~1.65 m,含水量平均分布范围为14.7% ~23%,含水量最大值均接近或超过了土的塑限含水量,冰晶析出,构成冻胀量的主体部分.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发现季节性冰冻地区路基冻胀是一个因路基密实程度和湿度不同,随着冷量推进和水分迁移热平衡状态不断形成和破坏,产生不同形式冰结构构成冻胀量的过程,建议通过排水、阻水措施控制路基湿度,并加强路基填料的均匀性、密实性控制,从而减少和防止路基冻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以季节性冻土区环青海湖段青藏铁路路基冻害为背景,通过现场采集的粉质黏土人工盐渍化后,考虑温度、水分、盐分、压实度4个因素进行室内冻胀试验,测试了不同温度环境下路基土体的冻胀率。根据试验所得参数,建立BP神经网络冻胀预报模型对土体冻胀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运用BP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误差为1%~5%。  相似文献   

12.
哈大客专路基冻胀变形的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雷 《路基工程》2013,(3):54-58
通过哈大客专路基冻胀变形的观测,从全线路基冻胀量的大小和分布、不同结构类型路基冻胀量的差异和发生概率,以及冻胀量沿深度的变化和组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冻胀原因和控制性因素分析,指出哈大客专路基冻胀变形部位主要集中在基床范围,得出现有路基结构形式下,冻结深度不是控制路基冻胀量的主因和控制基床冻胀变形,特别是基床表层冻胀变形是解决路基冻胀问题的关键等结论;并对寒区高速铁路路基结构形式进行了探讨,为寒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季节冻土区高速公路路基冻胀试验观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季节性冻土区的路基工程中.冻胀是冻害的主要形式之一.冬季较强烈的冻胀也预示着春季可能要产生较严重的融沉和翻浆。根据2000~2002年间对吉林省长余高速公路路基冻张观测所获得的资料.描述了冻胀引起的路面变形破坏特征,对影响冻胀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阐明了路基冻胀量沿冻深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4.
谢金儒  李欣 《路基工程》2017,(3):178-183
在季节性冻土地区,土壤的冬冻春融往往是路基被破坏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季冻区土壤冻胀敏感性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将取自东北季节性冻土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闭式冻胀试验,并求出其冻胀率。根据试验结果绘制冻胀率η-含水率w关系曲线,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冻胀率与含水率的关系式。同时,还对土样中含泥率对冻胀性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基于灰色关联优势分析冻胀融沉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含水率、干密度、冷端温度、荷载对冻胀融沉特性影响的程度,建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南京地区浅表层淤泥质粘土冻胀融沉试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冻胀系数、融沉系数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影响冻胀系数、融沉系数依次都为含水率、冷端温度、干密度、荷载,证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影响冻胀、融沉因素的显著程度是准确可行的, 是一种很好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水泥石灰综合稳定碎石土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泥石灰综合稳定碎石土基层因其良好的经济效益,在陕北地区得到广泛应用。文中介绍了水泥石灰综合稳定碎石土的抗压强度、水稳定性、冻稳定性、回弹模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路面设计应考虑防冻层的要求,避免路面基层发生冻胀而产生其他路面病害。  相似文献   

17.
以国道109线那曲段工程项目为依托,通过监测及数据分析,分析那曲地区公路路基冻害的发育规律,并通过对路基土温度、含水率及冻胀量时程曲线分析,明确了路基土冻胀变形的阶段性变化规律,验证了路基中心位置防冻措施的有效性;坡面走向的阴面(路基右坡脚)受冻害影响更大,该区域类似走向的道路设计中应着重考虑阴阳坡效应.  相似文献   

18.
采用弹性力学的方法,根据冻融圈整体冻胀力学模型,推导了寒区隧道冻胀力的解析式。以回头沟隧道工程实例,计算了隧道在不同冻胀率、不同冻胀深度及不同衬砌厚度影响下的冻胀力,采用控制变量法得出:冻胀力随着冻胀率、冻胀深度、衬砌厚度的增大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其中冻胀率对冻胀力的影响最大,冻胀深度其次,衬砌厚度最小。  相似文献   

19.
季节冻土区高速公路路基含水状况与冻害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冻胀形成的纵向裂缝和道路翻浆导致的沉陷鼓包及车辙变形是季节冻土区高速公路路基冻害的主要形式。野外调查的大量资料表明,地下水是导致路基冻害的最积极活跃的因素。它不仅侵袭软化路基,增加其冻胀,而且侵袭防冻砂砾层甚至底基层,使其失去防冻作用和辅助承载作用,致使道路翻浆破坏。这种水分来源不一定都是地下水由下向上的竖向迁移,地面水也可通过路肩边坡、失效排水沟、路面裂缝和中央分隔带等部位侵袭到路基中来,从而使路基土和结构层材料性能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