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水玻璃、氯化铝、氯化铁为原料制备新型无机絮凝剂——聚硅酸氯化铝铁,考察聚硅酸熟化时间、熟化温度、熟化pH、Al/Fe摩尔比等参数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同时,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pH、投药量对絮凝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硅酸钠浓度为0.97mol/L,Si/(Al+Fe)为2:(2+1)、Al/Fe为2:1~4:1时,熟化温度30~40℃、pH为5~6、熟化时间20~30min的条件下,制备的聚硅酸氯化铝铁对于pH为6~11的生活污水的混凝处理效果最佳.采用相同投加量时,絮凝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絮凝剂。  相似文献   

2.
以水玻璃、氯化铝、氯化铁为原料制备新型无机絮凝剂--聚硅酸氯化铝铁,考察聚硅酸熟化时间、熟化温度、熟化pH、Al/Fe摩尔比等参数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同时,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pH、投药量对絮凝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硅酸钠浓度为0.97 mol/L,Si(Al+Fe)为2:(2+1)、Al/Fe为2:1~4:1时,熟化温度30~40℃、pH为5~6、熟化时间20~30 min的条件下,制备的聚硅酸氯化铝铁对于pH为6~11的生活污水的混凝处理效果最佳.采用相同投加量时,絮凝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絮凝剂.  相似文献   

3.
聚合硫酸铝的合成新工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新的聚合硫酸铝合成新工艺,以硫酸铝、碳酸氢钠等物质为原料,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2h,合成出聚合硫酸铝(PAS),其pH值为4.1,碱化度为58%,铝含量(以Al2O3计)为16.0%,同时对其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酸化剂对硅酸聚合胶凝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应用乙酸进行硅酸聚合胶凝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硅酸溶液中有乙酸化合物时,硅酸聚合胶凝的时间将延长.其表现为:(1)改变了聚硅酸溶液中的组分浓度,(2)降低了硅酸聚合过程中OH^-的影响作用.得出乙酸对硅酸聚合具有阻抑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以Mg(OH)2、Al(OH)3为镁源和铝源,外加NaHCO3,采用机械化学法制备前驱体经水处理后合成了镁铝水滑石( Mg-Al LDHs),考察了研磨时间、Mg-Al摩尔比、球料比、水处理温度及水处理时间对水滑石晶粒度和微观形貌的影响规律.并用XRD、SEM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发现随Mg-Al比的增加、球料比变大...  相似文献   

6.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子设计的基础上,采用补加活泼单体制得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其特性粘度[η]=2.76,阳离子度=23.8%。絮凝实验证明,该聚合物作为絮凝剂特别适用于高浊度水的处理,当与聚合 硫酸复配使用时,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硅铝铸铁的吸氧倾向及脆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铝铸铁是一种较好的抗腐蚀耐高温的铸铁材料,但脆性较高及熔炼上的困难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本文从热力学的角度对其脆性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硅铝铸铁在熔炼时具有较大的吸氧倾向,其含氧量高是性脆的重要原因,采和覆盖法熔炼及缩短熔炼时间,可使硅铝铸铁的冲击韧性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8.
钛基絮凝剂因优良的除浊脱色性能及安全无毒等优点而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型水处理剂.为寻求钛基絮凝剂的最佳絮凝条件,提高絮凝效果,以硅酸钠、硫酸铝、硫酸钛为原料制备新型絮凝剂聚硅硫酸钛铝(PTAS).考察了不同原料配比下PTAS的除浊效果,并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絮凝剂结构进行表征.同时,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PTAS絮凝除浊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PTAS的最佳原料配比为n(Ti+Al)∶n(Si)=1∶4、n(Ti)∶n(Al)=5∶1;静置时间对PTAS除浊效果的影响最大,然后是快搅时间、慢搅时间和pH,PTAS浓度的影响最小;浊度最佳去除条件为PTAS浓度0.6 mmol/L、pH=6.89、快搅时间4.74 min(180 r/min)、慢搅时间40 min(30 r/min)、静置时间120 min;优化条件下浊度去除率可达98.9%,余浊为0.44 NTU,满足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GB 5749-2006要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硫酸铁铝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对PFAS的投加量,温度和废水浊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含氟、印染等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结果表明,PFAS具有较好的絮凝性能,对印染等废水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硫酸铝,碱式氯化铝。  相似文献   

10.
内养护技术是改善混凝土抗裂性、耐久性的有效途径,高吸水树脂是一种与混凝土相容性好、吸水性优良的内养护剂.基于溶液聚合法和阶梯升温法,结合正交试验与模糊数学方法,在全面分析各影响因素主效应及交互效应基础上,研究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丙烯酸中和度70%条件下,溶液聚合-阶梯升温综合法制备丙烯酰胺-丙烯酸高吸水树脂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共聚单体占制备时水溶液总质量比值为25%,丙烯酰胺占共聚单体质量比为15%,交联剂、引发剂、共聚单体之间配合比例为1∶4∶25,优化后制备的高吸水树脂产品吸水倍率可达626 g/g.  相似文献   

11.
地聚物是近10余年来国际上研究非常活跃的一种新型化学激发胶凝材料,可能成为大量取代水泥的绿色胶凝材料. 针对碱激发粉煤灰(AAFA)地聚物的耐久性问题,分别从抗碳化性能、抗冻融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酸和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及抗风化性能等方面对AAFA地聚物混凝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分析. 结果表明:1) AAFA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不如水泥混凝土(OPC)的,碳化后的地聚物的孔隙率增加,力学性能下降,热固化、添加Ca(OH)2、OPC、矿渣粉和纳米TiO2等可以改善AAFA混凝土的抗碳化性;2) AAFA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较OPC的低,添加矿渣、偏高岭土等可以提高AAFA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3) AAFA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率较高,掺入矿渣粉、降低液固比、高温固化及延长固化时间可以增强AAFA混凝土的抗渗透性;4) AAFA混凝土的抗硫酸、盐酸、硝酸、乙酸及硫酸盐的能力较强,吸水率较低;5) AAFA混凝土的抗风化能力较差. 延长热固化时间,掺入富铝添加剂、降低目标钠与铝的摩尔比、减少地聚物的含水量、添加纳米SiO2和硅烷表面改性都可以增强AAFA混凝土的抗风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X射线衍射法测试高速列车车体铝合金残余应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准确、无损、快速地检测高速列车铝合金的表面残余应力,采用等强杆拉伸试验方法,用X射线衍射法对测试结果进行标定,并用X射线衍射法、盲孔法以及有限元法对测得的车体铝合金焊接接头残余应力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等强杆拉伸试验标定过程中,在10~70 MPa范围内,随着拉伸载荷的增加,X射线法测得的应力与载荷应力具有一致性,可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车体关键部位应力状态进行测试分析,X射线衍射法残余应力的数值略大于理论计算值和电测法计算值;车顶铝合金焊接接头最大残余应力可达146.3 MPa;X射线衍射法与等强杆标定方法、盲孔法、有限元计算模拟方法的残余应力结果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以特殊醇和金属铝为原料制备液态金属醇盐.研究了醇盐水解过程中减压蒸馏温度、水解比例对醇盐水解产物的影响.采用XRD、激光粒度分析仪、光学显微镜对水解产物进行了性能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减压蒸馏干燥温度下醇盐水解所得产物均为拟薄水铝石相;在54℃减压蒸馏干燥,醇盐与水摩尔比为1:3条件下,醇盐水解产物的粒度小,粒径分布窄,粉体粒度均匀.  相似文献   

14.
以硫酸铝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在一定的醇水比例及水热条件下,经过一定的干燥处理之后,得到了中空球形的氢氧化铝粉体.采用SEM、XRD测试和TG-DSC分析对粉体的微观结构及热分解和晶型转变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Popescu法[1]和Doyle-Ozawa法[2]分析了粉体的煅烧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由Popescu法确定了样品煅烧过程的机理函数的积分形式为g(a)=[1-(1-a)1/3]2,属于D3模型,是球形对称的三维扩散过程.该过程的活化能E a=175.123 kJ/mol,指前因子A=1.877×109~1.711×1010,用Doyle-Ozawa法计算出该过程的活化能E a=167.677 kJ/mol.由上述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可以得知:不同的分析方法对同一个动力学过程的分析结果基本保持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ΔE=E1-E2<10 kJ/mol).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格不敏感结构应力方法,对3A21、5A06、6061等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网格不敏感结构应力方法较传统的名义应力方法,能更好地表征不同接头形式、材料、应力比及厚度等因素对焊接接头的疲劳影响.在应力比相同的情况下,接头板厚越小,疲劳性能越好;相同板厚条件下,应力比越小,疲劳性能越好;5A06铝合金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普遍高于3A21铝合金焊接接头,但板厚相差较大时,疲劳性能主要取决于厚度因素的影响;同种材料在板厚及应力比相同的情况下,对接接头疲劳性能最好,十字接头次之,T型接头疲劳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16.
利用直接冶金结合方法,研究了铝及铝合金覆板的厚度及复合温度与时间对闭孔泡沫铝夹心三明治与覆板结合层厚度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泡沫铝夹心与覆板结合界面的微观组织,并测量了结合界面的扩散层厚度和显微硬度.研究结果表明,铝熔体与纯铝和铝合金覆板复合温度越高,复合时间越长,他们之间的扩散层厚度越大;当纯铝板的预热温度为400~450℃,复合速度为53.9~74.4 mm/min时,泡沫铝夹芯与纯铝板形成良好冶金结合,复合界面的互扩散层厚度为39~44μm;当铝合金覆板的预热温度为240℃,复合速度为58.3 mm/min时,制备铝合金覆板泡沫铝三明治所需的铝合金板最小厚度应为7.9 mm.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金相、显微硬度、X 射线、电子探针等多种分析技术研究了铸造金属纤维强化铝合金复合材料时所形成的界面组织、成分和结构,并探讨了界面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界面内层为 Fe_2Al_5柱状晶组成的扩散层,界面外层为 FeAl_3(Sn)+Al 所组成的凝固层.  相似文献   

18.
Red mud-fly ash based cementitious material mixed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of oil shale calcined at 700°C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active Si and Al content on the solidification of Na+ during the hydration process is determined by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27Al and 29Si magic-angle-spinn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MAS-NMR), infrared (IR),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SEM)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It is shown that the content of oil shale has a remarkable effect on the solidified content of Na+. The hydration process generates a highly reactive intermediate gel phase formed by co-polymerisation of individual alumina and silicate species. This kind of gel is primarily considered as 3D framework of SiO4 and AlO4 tetrahedra interlinked by the shared oxygen atoms randomly. The negative charges and four-coordinated Al inside the network are mainly charge-balanced by Na+. The solidifying mechanism of Na+ is greatly attributed to the forming of this kind of gel.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Lost foam casting( LFC) process is a newtechnology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conventionalempty mould cavity casting completely.This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orientation of casting tech-nology,and is called as casting technology for to-morrow.At present,the studies on LFC are fo-cused on casting techniques mainly[1~ 5] .There islittle information on the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properties of B31 9in LFC process.Now for alu-minum alloy in LFC process,the main problemsare 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