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疏导我国大中城市中心区的密集车流,近年来陆续有城市建成了停车换乘设施。通过对重庆市轨道停车换乘站场设施的调查,进行了停车换乘效率影响因素分析。选取换乘步行距离、停车泊位数、换乘费用、发车间隔作为输入指标,换乘时间、换乘客流量作为输出指标,在数据包络法的基础上,确定停车换乘效率评价模型。对重庆市5个典型轨道交通停车换乘设施,运用DEA模型进行停车换乘效率评价。所建立的停车换乘设施效率评价模型对目前的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城市外围停车换乘设施运行特点的分析,建立输入输出指标体系,利用DEA方法的C2R模型建立了停车换乘设施换乘效率相对有效的评价模型,并对利用模型对停车换乘设施换乘效率进行相对评价和停车换乘设施换乘效率的影响因素诊断及提高换乘效率的方向和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换乘枢纽的类型及特征的梳理及对比,重新审视广义停车换乘枢纽的定位及作用。从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率、增加慢行交通可达性、降低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广义停车换乘枢纽在卫星城及中小新城市中更有规划建设的必要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4.
停车换乘需求分析是进行停车换乘规划建设的依据,根据在北京市进行的停车换乘需求调查数据,分析了停车换乘设施吸引需求空间分布特性,并利用核密度估计理论得出了需求密度(强度)分布图,进而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停车换乘设施吸引需求强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得出目的地交通状况越差、公交服务水平越高、出发地与换乘设施之间的距离越近,吸引换乘需求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城市商业区客流调查,总结商业区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交通特性;结合商业区用地布局特征,从换乘时间、换乘空间、换乘量、换乘舒适性、换乘安全性5个方面,创造性引入混合流修正系数、乘客留剩量、路径重叠系数等参数,建立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度测算模型。采取层次分析法确定5个指标的权重值,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西安小寨商业区换乘跟随调查数据,进行协调度实证计算。论文的研究成果为商业区交通换乘优化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常规公交换乘建立换乘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数学理论,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到城市常规公交换乘效率评价研究中。给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公交换乘效率评价案例,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用插值法计算隶属度矩阵,结合最终评价结果分析影响常规公交换乘效率高低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意见。  相似文献   

7.
轨道结构强度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应用有限元方法及ANSYS软件建立了有碴轨道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了几种工况下轨道结构各部件的位移、应力等强度指标。结果表明模型计算位移值与试验实测值接近,强度指标计算值比传统方法计算值稍小,考虑到传统方法偏于保守,说明模型是合理、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外地客流进入城市中心区域时各停车换乘备选点(P+R)合理停车泊位规模的确定问题,在分析市外客流进入城市中心区域时出行过程与机理的基础上,以所有客流出行(自城市外围到达市中心区域)总的出行费用(私人车辆行驶时间与公交行驶时间总行程时间、换乘时间、停车费用等)最小为目标,建立确定各P+R处停车泊位规模的双层规划模型,并给出模型的求解算法,最后以一个仿真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是城市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枢纽换乘方案的评价是客运枢纽规划设计的直接依据.从运行效率和内部设施布局两方面建立了客运枢纽换乘方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客运枢纽换乘方案的灰色评价方法,并结合示例说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体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分析了城市道路网质与量的功能,研究了城市道路网的规划指标体系,提出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体系宜划分为空间指标体系和交通质量指标体系两大类,并分别确定了7个空间指标和3个交通质量指标的定义及量化方法.应用结果表明,指标量化计算中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在城市道路网规划阶段便于获取,便于不同城市结合自身特点确定规划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