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分析了机场多航站楼体系间的运输方式需求,提出了评价运输方式的指标,通过对目前常用的3种机动化运输方式的性能分析比较.在综合考虑涉及旅客和机场运营方的核心指标后,对运输方式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并建立了评价机场多航站楼体系间运输方式的量化方法,最后对实际案例进行了方法验证.  相似文献   

2.
考虑时间因素的运输方式选择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先对各类运输方式做了概括论述,在着重考虑时间因索的前提下对运输方式的选 择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利用最小花费来完成运输任务的运输方式选择模型,并分析了该摸 型的求解过程,有助干运输消费者选择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机场多航站楼体系间的运输方式需求,提出了评价运输方式的指标,通过对目前常用的3种机动化运输方式的性能分析比较,在综合考虑涉及旅客和机场运营方的核心指标后,对运输方式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并建立了评价机场多航站楼体系间运输方式的量化方法,最后对实际案例进行了方法验证。  相似文献   

4.
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系统构成,选取反映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发展水平的量化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有效性指标进行遴选,计算我国2005-2014年各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水平,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了四种运输方式的相互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各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度模型,对四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状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航空运输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水路运输与其他三种运输方式的发展水平存在较显著的相关性;四种运输方式间的静态协调系数为0.4694,表明目前四种运输方式虽然发展迅速,彼此之间的发展并不十分协调。  相似文献   

5.
多方式协调发展的运输通道布局规划体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中国运输通道内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现状规划与实施方法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当前运输通道在规划建设理念、对象、功能、衔接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立足于运输通道经济与运输特性,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多方式协调发展的运输通道布局规划的理论体系、规划研究内容及实现方法。分析表明,将区位理论、功能分析、方式优势分析等环节纳入通道布局研究,可包容当前各方式规划的有效环节,并可弥补不足,增强运输通道线位确定、功能规划、衔接规划、技术评价方法的协调性,将多种运输方式在规划布局阶段协调起来。  相似文献   

6.
以物流运输活动中不同货物运输链的选择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多层Logit模型进行具体地研究.以效用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不同运输链中运输方式的各种影响因素,按照运输方式的特点,将运输链分为多方式和单一方式两大类,并在此分类基础上建立了二层的选择树模型.利用调查数据对模型效用函数的参数进行了标定,并对参数的标定结果进行了验证.最后,通过具体实例证实了多层Logit模型在货物运输链选择研究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连接两城市的多种运输方式间存着竞争、协作的关系,本文是通过设立两个虚拟转运地,构建交通运输网络图的方法,把运输方式间运量的转移问题转化为运输通道间运量的转移问题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当某种运输方式的运费或运行速度(即运行时间)发生变化时,各种运输方式承担客运量的变化情况,从而推理出各运输方式间的竞争性与协作性的相应结论,并给予证明和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8.
矿区内运输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工程投资及运营成本,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研究矿区内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营成本,分析各种运输方式、运营成本构成及运营成本测算方法,并结合实例,对各运输方式的单位运营成本对比评介,为矿区运输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运输方式的选择要考虑到多种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的影响因素,如运输时间、运输费用等,所以运输方式的选择也应该看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又因为某一运输方式在某些性能中表现的好坏又很难用准确定量表示,所以可以说运输方式表现出灰色性质.考虑把运输方式的选择问题看作是对多种可选的运输方式进行综合评价的问题,通过综合评价排定所有可选方式的优劣顺序,并选择出最优的运输方式.结合本系统的信息灰色这一特点,运用灰色系统方法来对多种可选运输方式进行灰色评价,并用综合权值排序方法进行排序.  相似文献   

10.
粉煤灰是一种用于建筑的能源材质,为了提高粉煤灰铁路运输量,对粉煤灰收集输送、存储、装卸、途中运输作业进行分析,把各个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考虑,提出装运一体化方案。在传统运输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吨袋整车、敞顶集装箱和干散箱三种方案,对这三种运输方式的功能设计、技术特性与适应性等分析,并通过现场试运结果,给出三种运输方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江苏省交通运输现状,通过计算各种运输方式的外部广义费用,结合江苏省交通运输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先发展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公路、铁路运输兼顾发展的3种运输模式。根据外部广义费用计算结果,分析比较3种运输模式优劣势,最后基于公路运输为主,适度提高铁路运输的公、铁、水3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部队高原铁路输送保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提高部队高原铁路输送车辆保障能力、完善军运设施建设、优化军交装备配备、改进饮食保障方式、加强特点规律及保障要求特殊性研究等方面的对策措施,为提高部队高原铁路输送保障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区域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运输业已成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部门,在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同时 应努力降低其碳排放量.本文定义了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建立了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 影响因素解模型,其影响因素分为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两类.以吉林省为案例进行实证 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因素是影响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增长的主要原因,结构 调整因素抑制了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增加.各种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促进了总碳排 放效率的增加,铁路运输促进了总碳排放效率的降低,其他运输方式对总碳排放效率的 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刘金 《城市交通》2010,8(6):61-69
苏南地区区域交通建设与城市空间拓展不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内外交通衔接不畅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分析了苏南地区现状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衔接方式、设施现状,并总结现状存在的问题。探讨苏南地区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的发展态势及设施规划,进而提出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衔接战略: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有序衔接、注重客货交通时空分离、加强区域复合型通道的规划建设、采用多样化的衔接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5.
综合交通调查是获取城市交通发展规律、预测未来交通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很多大城市都形成了定期开展综合交通调查工作的机制.首先,回顾美国、日本、中国城市综合交通调查工作现状.其次,结合北京市最新开展的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成果,解析北京市交通需求总量及交通结构的变化特征.最后,从全国交通调查标准制定、对调查数据进行综合调校以及大数据对传统调查的冲击等方面提出未来综合交通调查工作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With high consumption of energy, especially petroleum resources,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has received much concern. In view of thi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transport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such as external cost determin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fluencing factor analysis, statistical indices and data comparison, interactive relation between transport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ocial economy, relevant planning and policy making, prediction of energy demand of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It also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Some key issues concerning the future researches are put forward, namely, the statistical data collection and comparative indices determination, estimation of comparative consumption factors of different transportation modes, exploration of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as well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relevant basic data platform and theory and method system.  相似文献   

17.
田晓燕 《北方交通》2012,(4):153-156
公路、铁路、水运等运输方式共同构成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科学客观分析通道内的运输需求总量和运输方式以及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协作关系是准确预测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的必要前提。以桓仁(辽吉界)至丹东(古城子)高速公路为例,探讨应用综合运输分析进行公路交通建设项目交通量预测的思路和方法,为公路建设项目的交通量预测提供可靠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Դ��������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交通运输作为能源消耗性行业,尤其是一次性石油能源消耗大户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文章从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的外部成本计算、影响因素分析、统计指标与数据比较研究,以及交通运输能源消耗与社会经济互动关系、相关规划与政策研究、交通能源需求量预测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当前研究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要在交通运输能耗基础统计数据与可比指标、不同交通运输方式能源消耗的可比因子、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影响因素及灵敏度分析等方面展开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期建立相关的基础数据平台和理论方法模型。  相似文献   

19.
苏腾  李晗 《城市交通》2014,(3):15-22
城际客运体系的构建是长江流域城市实现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前提。首先对发达国家三类城际客运体系结构模式和中国客运体系结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并基于新型城镇化要求与基本国情,提出长江流域应构建可持续发展、多层级协调的新型城际客运体系,以高速铁路与航空为双核驱动,以普通铁路与公路为基础。然后分析了高速铁路在产业和人口转移方面的巨大引领作用,并指出航空运输对于全球化时代城市群形态的构建、内部产业分工协作不可或缺,同时阐明了长江流域对高速铁路及航空运输的强劲需求。最后提出城际客运交通与城市之间,以及各城际客运交通方式相互之间应加强联系、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